谭富英为人正直是有口皆碑的,在政治、艺术、品德等多方面,人人敬佩,个个称道。他在同仁心目中是位规规矩矩、不苟言谈,而且从不阴人不毁人,是一位忠厚长者。1959年,谭富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谁料到14年后的"文革"中却落了个"自愿退党"的下场。

1977年,任桂林代表上级党组织,在北京京剧团全体党员大会上郑重宣布:"谭富英是够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谭富英弥留之际,终于解除了他精神上的枷锁,恢复党籍,党龄连续计算。这个喜讯传到了谭家,谭富英激动不已,他没有带着遗憾走,走得那样安详,无牵无挂。

在中国电影史上记录了谭鑫培所拍的第一部戏曲影片《定军山》,28年后,1933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了谭富英与雪艳琴合演的《四郎探母》,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影片,这两部中国之最的影片,都出自谭门。当时导演尹声涛要求尽量生活化,所以选用了实景现场,就连公主怀抱的"喜神",也特地借用几个月的婴儿让公主抱着。雪艳琴惟恐孩子哭闹无法演戏,幸好婴儿一直熟睡未醒,待"盗令"时,公主真的捏了他一下,"哇"的一声"阿哥"真的啼哭了,导演满意极了。尤其"出关"一场,导演要求骑真马,这下可把谭富英难住了,尽管谭富英年轻正当盛年,可他不会骑马,最后只得让电影演员王元龙做了替身。195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彩色京剧艺术片《群英会》、《借东风》,集中了当时中国京剧界的精英合拍,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萧长华、裘盛戎、袁世海、孙毓堃等通力合作,留下了中国京剧稀世之影像珍品。谭富英在剧中演鲁肃,忠厚人演忠厚人。

谭富英妻室为老生教师宋继亭之姐,生有三子,长子寿颐即谭元寿;次子寿峰即谭韵寿,其女荣增工旦行;三子寿永即谭喜寿,工武生,现在宁夏京剧团,其子谭健习武生。谭富英之妻宋氏故去后,续室为姜妙香之女,生有一子三女,子寿昌在评剧院乐队工作。姜氏故去,又续娶杨淑贤,生有一子一女,均未从梨园。 谭富英的弟子有高宝贤、殷宝忠、孙岳、李崇善等,在弘扬谭派老生表演艺术方面,均有成绩。

谭元寿为谭富英长子,谱名寿颐,乳名百岁,1928年生于北京。自幼从其舅父宋继亭学艺,七岁时即同其祖父谭小培与王幼卿于那家花园演出《汾河湾》,扮演薛丁山。后又同其父演出此剧。1938年11岁人富连成科班排"元"字,名元寿。从刘盛通、张连福、雷喜福、王喜秀、茹富兰、沈富贵、王连平等名家和名教师学老生戏和武生戏。出科后经宋富亭按谭派的路子重新"下挂",并得其父一字一板,一招一式的亲传。他所演的谭门本戏《定军山》、《战太平》、《南阳关》、《桑园寄子》、《失·空·斩》等,深得其父亲传,尤其"快扳",快而不乱,高亢响亮,充分显示了谭派的特色。元寿幼工扎实,武生戏能《三岔口》、《白水滩》、《长坂坡》、《连环套》、《落马湖》、《殷家堡》、《野猪林》、《战宛城》等,亦曾贴演过文武双出,前《三岔口》后《失·空·斩》。晚年仍能演出唱做翻扑并重的《打金砖》,功底之深可见一斑。

谭富英生前曾谆谆告诫元寿:"演历史戏要熟悉历史,多看历史书籍,了解历史人物性格,对表演极有帮助。"元寿自小就养成了与父亲一样爱看历史书籍的好习惯,经常阅读三国和列国一类的古典著作,以便能更好地在舞台上塑造古代人物形象。

谭元寿年逾古稀,仍活跃在京剧舞台上,凡重大演出任务或纪念活动,总少不了他登台献艺。谭派戏的音配像,当然更少不了他。在纪念谭鑫培诞辰150周年时,以73岁高龄演出了《定军山》、《连环套》和《华容道》。为了使谭派表演艺术千古流传,为了京剧的振兴还要对长子孝增、长孙正岩言传身教。

谭孝增,元寿长子,1949年生人,196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习老生,师从王少楼、杨菊芬,学艺仅三个月,便于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二进宫》,颇受观众欢迎。1963年转入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演出了《沙陀国》、《断密涧》等重头戏,可谓锦上添花。一年多以后又调回戏校学习。正当他技艺突飞猛进之时,史无前例的浩劫冲击了他和他的家庭,使他的技艺和身心都受到很大的摧残,而正当他盛年之日,京剧滑坡的现实又降临他的头上,真可谓命堑事多乖。面对这严重的事实,他只有拼搏,极力挽回失去的岁月,但毕竟已年近半百之期,幸好有贤内助---梅花奖获得者阎桂祥尽力相助,他们更把希望寄托在爱子谭门第七代谭正岩身上。

谭门七代传人,已有一男三女继承祖业,正如吴祖光先生撰文的标题:"可喜谭门有后,待我谢天谢地。"谭门小将已初露锋芒。

谭正岩,1979年生人,天赋条件极好,嗓音宽阔,扮相好。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少儿京剧团进行过刻苦的训练,后被北京市戏曲学校破格插班收录,工武生。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能演出比较繁重的武生基础戏《蜈蚣岭》。后又演出了《八大锤》、《长坂坡·汉津口》等,不管是手舞双枪的陆文龙,还是扎大靠的赵子龙,都颇有大将风度,引起内外行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年仅十五六岁的正岩,竟然能演关羽戏,实属难能可贵。现已在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进行深造。

在京剧不景气的形势下,谭世秀毅然将他的三个孙女送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入校前三姐妹都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少儿京剧团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谭晓令,1979年生人。嗓音条件好,发音位置极佳,音量较宽厚。199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工老旦,师从王玉敏、孙振泉、李鸣岩、赵葆秀等诸多名师。晓令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得李金泉老师的喜爱。李老师不顾自己年迈多病,坚持给她传艺,而且逐字逐句地细抠。并将晓令收为关门弟子。晓令已向诸多老师学会《望儿楼》、《李逵探母》、《吊金龟》、《八珍汤》、《清风亭》、《四郎探母》等诸多剧目。现已在中国戏曲学院大专班进修。

谭娜,1981年生人。自幼酷爱京剧,不仅有嗓子有个头儿,而且扮相俊美。199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工青衣兼花旦。师从于玉蘅、吴纪敏、阎桂祥等老师。小娜聪慧好学,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了《女起解》、《玉堂春》、《宇宙锋》、《断桥》、《霸王别姬》、《红鬃烈马》、《大·探·二》、《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坐宫》等诸多剧目。在谭正岩演出的《长坂坡》和《截江夺斗》中,谭娜分别扮演糜夫人和孙尚香,兄妹二人配合默契,得到好评。谭娜学艺认真,而且肯用私功。王鹤文、李鸣燕、阎桂样等几位老师,经常给她开"小灶"。尤其是已故昆曲表演艺术家马祥麟先生,见谭娜学艺极快,甚是喜爱,便主动找上门来,教授昆曲基础戏。每到假日之时,马老师自带茶水准时到谭家传艺。马老虽已80高龄,仍一招一式地做示范。传授了《思凡》、《游园》等剧,直至马老逝世前的最后一课。由于谭娜有了昆曲基础,她的表演越发边式优美。

谭小羽,1982年生人。自幼喜爱老生戏,曾向阎元靖、张庆良二位老师问艺。1993年北京市戏曲学校破例收录了这个女老生。谭小羽身材、扮相、嗓音都合老生条件。先后从张庆良、尹培玺、杨汝震等老师学了《碰碑》、《借东风》、《捉放曹》、《坐宫》、《法门寺》、《断密涧》等戏。王世英老师已是80高龄老人,也在给小羽用功。

谭门第七代增加了旦行,而且出现了女孩子唱老生,更巧的是第七代的女孩中出现了"返祖"现象,继承谭门第一代的老旦行当。 愿谭门艺术行当扩大代代相传!

(本文曾得谭世秀、李秀玲夫妇、谭元寿、王士英、李世琦、谭长友诸位先生提供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摘自 刘嵩崑 著 《梨园轶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