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演出期间,李宝櫆又想到《西游记》中智激美猴王的情节,是很好的一出猴戏,李少春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投入再创作的紧张活动中。打提纲、分场子、定人物、按唱腔、设计武打等,用了很短的时间即投入排练,少春的悟空、宝櫆的八戒,演出盛况空前。多年来人们只知《智激美猴王》是李少春的代表剧目,又有多少人知道编剧导演付出的血汗呢?这付出巨大辛苦的是宝櫆却鲜为人知了。

"群庆社"抵达长春后,在新京公会堂演出,会堂失火,戏箱损失过半,虽有赔偿,但已无能力演出,只得返回,途经沈阳才添置了部分行头和头面。为节省开支和尽快恢复演出,宝二爷就到市面上转了一遭,采购了一些有用之物,又买了一些绸缎和学生的彩色手工纸。回到住所,立即设计图案,亲自动手作画剪贴,临时粘在自制的戏装上,若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是贴的。就这样有的剧目又能上演了,剧团上下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不久又排演了《荡魔擒寇》等。

李宝櫆早在李万春班社时,曾编《三侠剑》,他和李万春、毛庆来、陈富瑞、朱斌仙、高维廉等扮演过重要角色。李万春演《石猴出世》李宝櫆扮演过唐僧,当演到唐僧被六贼追得满台跑时,走的抢背、吊毛和圆场,揉进了周信芳所创的麒派艺术,后来换了演员,就达不到原来的效果了。

李少春只所以在短时间内大红大紫,含有李宝櫆这位良辅善弼的劳苦功高。李少春到中国京剧院以后,曾多次向上级打报告想把李宝櫆从上海调来,张云溪、江世玉都曾去电联系,但上海方面不肯放,未能实现,假若二李再度合作,说不定能排出更多的,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

《探阴山》一剧是李宝櫆在1957年参考传统剧目《普天乐》(《铡判官》)改编而成。删去了原剧中的色情、恐怖的表演,增添了曲流鬼添灯油、判官私改生死簿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摒弃了宿命论。由上海新民京剧团试演,迟世恭反串包拯、萧德寅饰判官、马世啸饰五殿阎君秦广辉、小王玉蓉饰柳金蝉、艾世菊饰油流鬼、王文军饰颜查散、伊鸣铎饰李保。《探阴山》的修改本发表于当年六月号《剧本》月刊上,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周信芳为封面提了"探阴山"三字。

头本《狸猫换太子》早在1956年由李宝櫆根据上海的多种本子改编而成,当时剧名为《陈琳与寇珠》,由新民京剧团演出,李宝櫆自饰陈琳演出上座始终不衰,直至文革后期,李宝櫆又完成了二、三、四本的改编,为中国京剧的一朵异花--连台本戏,作了极大的贡献。

《戏迷家庭》是童芷苓于青岛演出时,请李宝櫆给他编一出新戏。童说了以后,第二天就完成了,当时童大吃一惊,万没有想到如此神速,戏很快演出了。宝二爷还用了很短的时间,为谭元寿、李丽芳编写了《岳飞》,该剧在上海连演两月上座不衰,难怪人们都称他为"编剧能手"。

李宝櫆虽为京剧演员,但他的思维是属于开拓型的,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了解观众的心理。早在1958年他曾编写《洪湖赤卫队》,并在剧中扮演彭霸天,在唱念做方面,既遵循传统,又有所创新。现代戏《平原游击队》也是李宝櫆根据故事片改编成的,演出极获好评。本待进一步加工整理,也因整风运动而停摆,但它为后来的现代戏《平原作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李宝櫆多才多艺,能编能演,因而各行名家争相聘请,成为京剧界享名的绿叶,戏班里称为"傍角儿的",有人说宝二爷这一辈子捧红了多少名角,抬举了多少好角,谁也没统计过。也正因为他有真能耐,有人敬重他,自然有人嫉妒他,怪他抢了别人的饭碗,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扬言:有李宝櫆我们不干了。甚至竟有人以剁网子(扮戏成发型的头网子)以示要挟。而李宝櫆却不以为然,他一心为了戏,没有私心不为自己,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1958年整风时,李宝櫆遭到某些人的指责,把事实都颠倒过来了。有人说《探阴山》是李宝櫆剽窃他人的成果。明明是为京剧事业作了贡献,更何况是经领导同意的。一次在上海京剧院艺委会上,讨论编写《黄继光》剧本问题,当时宣布由李宝櫆执笔。孰料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宝櫆构思剧本提纲,正待动笔,上级宣布李宝櫆到安徽进行劳动改造,妻沈郦明也被牵连在内,但不能同行,却下放南通。原来宣布李宝櫆去安徽三个月,谁知长达三年没有回音,当安徽当地知道李宝櫆的一些情况,就没让他参加劳动,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请他给劳改剧团排戏授艺。后来南通有关领导通过梅兰芳夫人福芝芳,转呈夏衍部长的信,文化部很快下达了调李宝櫆到南通的函令。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上海市戏校副校长言慧珠得知宝二爷回来了,立即请他到戏校执教。这时李宝櫆想了又想,去上海固然好,也感激言校长的厚爱,可是我到南通来,是人家领导几经周折,才把我调来的,而且当初我就是应该在南通啊!如果我去上海,即便是通过正常手续,那岂不是让人家心寒吗?我李宝櫆怎么能做过河拆桥的事啊!最后写信婉言谢绝言慧珠的盛情邀请,并说:若有用我之时,我是随传随到。

年过半百的李宝櫆就在南通扎下了根,他很想安稳地度过后半生。可是现实总是无情地折磨他。"大革命"来临,宝二爷是在劫难逃,不但剥夺了他演出的权力,只准许他制作现代戏的道具,他依然如故地认真对待工作,他亲手制作的鱼、鸡摆在桌子上可以乱真。上海越剧家尹桂芳被诬陷为"美蒋特务",先后两次到南通找李宝櫆在假证上签字,都遭到他严词拒绝。他常说做人要做出个人样来,不能人不人鬼不鬼!他对妻子说:咱自己就是受人陷害的,可不能去害别人。尹桂芳至今仍念念不忘宝櫆先生这位大好人。当时某些人敦促宝櫆的妻子沈郦明与李划清界限。而沈郦明深知宝櫆是堂堂正正的艺人,决不是什么反动派,即便在当时的高压下,担着政治风险,依然和宝櫆生活在一起。直至落实政策被解放。宝二爷平时为人和善,又有涵养,从未与人发生过争吵,一切听其自然。便是后来解决房子问题,但是仍有那么一些人对政策阳奉阴违。给了房,却不给他桌椅,宝櫆也不去争。只给他个小板凳,他一笑了之。他坐在小凳子上趴在床边,依然投入他的改编剧本的工作。二本《狸猫换太子》就是坐在床边,双膝上放一块搓板当桌完成的。

李宝櫆的一生可以说是"为戏而生,为戏而死"。他在编、导、演诸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他遵循传统,而又不拘泥传统,他编写戏词极其认真。有时为了一句唱词、一个位置、一件服饰,就直接了当地请教"明人"。每当一出新戏或某一唱段,他都亲自卡时间,做到胸中有数,以利于修改和演出。他编戏的准则是一切从戏的需要出发,从不搞那些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的噱头。每当投入一出戏的编排时,他便集中精力,吃饭、走路、睡前、看病排队取药,脑子里活动异常激烈,时刻想着戏。在开支方面处处为国家着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从不花公家一分钱。

宝二爷的一生是为了戏而捧人的一生,在众多绿叶中,人们都说宝二爷是最忙的一个人,向他问艺的数不胜数,他都一丝不苟地倾囊相授,从来是不图反馈,有人向他学艺,心中过意不去,邀他用便餐,但他都婉言谢绝,只道一声:"实在对不起,真是没空儿,谢谢!"事实确是如此,他惜时如金,忙的都是编戏、演戏、说戏、排戏,而家务活从不过问。

李宝櫆人们尊称他宝二爷,在家里也有个绰号"三不管"。就是家不管、爱人不管、儿女不管。他的前妻秦乃英(秦五九之侄孙女)因早产猝亡,他正在上海演出,接到电报时,戏正要开场,怎么办?他毅然把痛苦埋在心底,强打精神把戏演完,回到北京妻子已故去两天了。继室沈氏仍然是操持家务,共有五个子女,一副重担压在贤内助沈郦明肩上,直至儿女成人安家立业。有谁能相信,五个子女结婚大喜的日子,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有一次在场,就是离不开他心中的大事--戏。他的信条就是他编的戏,有人付之舞台,是他最大的欣慰,此时是最心满意足的时刻。他常常是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编写,以致造成一只眼因出血而失明,名医孔伯华说:"好比一盆花儿,根要是烂了,可就没法治了。"就在他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戏,躺在病床上,还找护士要纸笔,他怕忽然想起的戏词忘掉,要立即记下来。京剧不景气,他心急如焚,以致病情日益沉重,终于在1987年3月22日带着对京剧前景定能繁荣的遗憾郁郁地走了,享年80岁。

在李宝櫆逝世十周年之际,南通市文化局和南通市戏剧家协会,于1997年11月联合举办了纪念活动,缅怀李宝櫆先生为繁荣京剧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和业绩,众多戏曲名家和生前友好,纷纷为其题词、绘画、致函、致电,王琴生、周云亮、梁慧超等亲临南通缅怀宝二爷。在振兴京剧的今天,人们多么渴望出现更多的李宝櫆式的绿叶呀!在近二百年的京剧史上,可不能忘掉众多的绿叶艺术家。(本文曾得程玉菁、江世玉、沈郦明提供宝贵材料) (摘自《梨园轶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