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上海文华里京昆会所张宇会长邀集的沪上票界挚友,冒着风雨交加与春寒料峭,于淮海西路月岛茶艺馆和旅居香港的京剧名家马长礼先生、京朝金派名净姚宗儒、安徽张派传人吴春华等欢聚一堂,叙旧浓情中不禁一一起立,清唱拿手选段。马的《状元谱》、姚的《落马湖》、吴的《女起解》和张会长的《将相和》、《失街亭》纷呈争妍,各显神韵;在戏迷茶客响起热烈掌声下,马和吴又合作对唱了《坐宫》。承蒙张会长盛情鼓动笔者,由沪上颇具实力的王小英女琴师操京胡伴奏也习唱了《甘露寺》、《淮河营》,得以当面请教长礼老师,机会珍贵,甚觉过瘾。
笔者曾在廿载前,应邀出席谭元寿、马长礼先生在人民大舞台公演的新闻界发布会,与两位老师畅怀叙谈,并分别观赏谭的《定军山》、马的《赵氏孤儿》,那是他们正值葱茏盛年、艺术绚烂之际,特别当春回大地、百花重放时,人们再也无法重睹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形象,却在元寿、长礼老师身上,仿佛找到了一丝寄托与宽慰。因此,那两晚上去看《定军山》、《赵氏孤儿》,显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长礼老师被东道主请上发言,顿时将笔者思绪拉回到现场。他说今年已76岁,在文革浩劫初期曾遭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抽打,一个耳朵即失去听觉,另一耳现亦渐趋聋;加上移居住港,如果想吊嗓,那里请琴师一次付费就得花二百元港币,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进入老年后,听戏和唱戏反而成了一种奢侈享受。听他言毕,真让人唏嘘不已。
身兼香港企业家、上海市政协港澳委员的张宇先生向笔者介绍道,此番邀请马老师到沪上春游,顺便为吴春华学排《秦香莲》、《沙家浜》作艺术指导。他自己已经拜马为师,学演老师的陈世美和刁德一两个角色比任何人具备有利条件。今年将以香港东方艺术中心、香港京剧团名义正式聘用吴,在京津沪港巡回演出该两剧目。笔者乃一铁杆张派,早在8年前就观看过吴春华与上海京剧院合作的《望江亭》、《状元媒》、《大登殿》等戏,并在《新民晚报》刊有采写吴学艺道路的专文。尽管她来自安徽芜湖,比起大上海是个小地方,又面临当今张派人才济济到过剩之现状,但是论先天条件、悟性分寸感而作个比较掂量,如同《诗文会》唱词“果然是文情并茂绘影绘形”,吴无疑为合适上选者。可惜机遇对她似乎很不公平,原所在剧团早解散,多年来仅能够一直在海峡两岸的票房内活动;有幸与享有张派嫡传盛誉的薛亚萍老师在台北巧遇,遂拜在薛门下,但是远在美国的老师又很难经常当面向她传授戏,如此,个人自学加不耻下问,便成为吴提高张派技艺的主要选项。当她来电告诉说,去天津捧回“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一等奖杯,手拿电话听筒的笔者,为其痴迷张派艺术而已不计较专业与业余名分的心态,顿时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我们上海新闻出版界京剧票房于1998年底成立,吴应邀参加仪式以清唱祝贺,当一同出席的评弹界吴君玉老师聆听后又了解了她的处境,十分激动地感慨道,人尽其才政策说了这么多年,现在我们再也不应该浪费人才了。说明慧眼识才、仗义执言的还是大有人在。8年过去,言犹在耳。今天逢马老师、张会长共襄义举,乃天赐良机,相信春华终于能摆脱“弱势群体”、有了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谨向这位忠诚于京剧事业、重归专业队伍的张派后继者由衷预祝——艺路顺利,演出成功。(王树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