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北平无战事》三年前启动创作,到今晚在人民大舞台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创作过程堪比春蚕吐丝。无论是原著作者刘和平、京剧总导演王晓鹰、编剧龚孝雄,还是71岁高龄的麒派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及众多主创人员,每位参与者都付出了极大心血。观众的高期待,让这部作品的问世经历了重重磨砺。
  改编呈现差异

小说《北平无战事》以80万字的篇幅描绘了1948年秋到1949年春北平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教育等领域的全景图,结构宏大,叙事庞杂,人物众多,情节布局丝丝入扣。要把这样的一部已经大获成功的作品改编成现代京剧,不管是故事取舍还是舞台化方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谈到创作过程,龚孝雄坦言好几次都近乎绝望,想要放弃。2年5个月的时间里,他四易其稿,小修小改不计其数,仅提纲就写了六个。这期间刘和平始终关心着作品的进度,每次收到剧本之后,都会详细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去年6月,因为受聘担任上海电视节评委会主席,刘和平在上海待了一周。他抵沪当天便闭门谢客,请龚孝雄到宾馆商量剧本修改方案,从晚上九点一直谈到凌晨一点。

刘和平对龚孝雄说,改编创作的胆子要大一点,不要太拘泥于现在的故事和人物,不要去做缩编的傻事。一部京剧的容量讲不清楚作品里的故事,不妨像春蚕吐丝一样,把原著当成桑叶吃进去,然后自己吐丝,把属于京剧《北平无战事》的“丝”吐出来。刘和平表示:“只要戏好看,什么都可以改,你要再创造。”

所以,现在京剧《北平无战事》的故事呈现,便与原作有了许多差异。比如原作中的配角谢培东在京剧里成了一号人物。为了让这个人物更丰满,原作中崔中石去南京救方孟敖的情节并给了谢培东。程小云在原作里戏份不多,为了让京剧更好看,龚孝雄把她设定成了女一号。程小云也增加了京剧名伶的身份,并且让传统戏《霸王别姬》贯穿全剧,用“戏中戏”来制造人物情感的纠结和京剧韵味的传达。

舞台联动人物

王晓鹰表示,《北平无战事》作为舞台剧,没有那么多时空呈现电视剧那么复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以京剧的形式演绎现代生活,难度也较大。他对京剧《北平无战事》的排演理念是,将情节高度浓缩,把京剧的特点适当放大,不希望这个戏演成“话剧加演唱”。它虽是一个新编现代戏,但骨子里必须是原汁原味的京剧。故事要讲好,更要将京剧特有的程式化与现代人的情感起伏有机融合起来。

多年来,陈少云(见上图)在舞台上演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塑造谢培东这类性格特征的人物还不多见。谢培东不是一个典型“麒派性格”的人物,有着双重身份的他需要时刻保持理智与隐忍。加上现代戏的服化要求,使得陈少云无法运用麒派“抖髯”“甩袖”的一些经典程式,必须从人物内心情感出发,选择最接近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段,尽可能多地融入一些麒派元素,力求将人物塑造得更丰满。

舞台呈现方面难题也不小。剧本里都是室内戏,故事发生的地点不是客厅就是办公室或茶馆,如果全是室内景必然会限制演员的唱念做打,但频繁换景也不妥当。最终舞美设计刘科栋使用了一个电动平台,把舞台分为上下两层,不仅展现了室内室外空间的分离,也表现了现实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分割。

为了强调人物在家国面前的抉择,营造在对抗和妥协间的紧迫感,承载古城历史意蕴的北平城墙成了舞台主视觉。城墙上开了各式大小的门,配合剧情的发展,有国门、有城门、有家门,既是现实时空的门,也是一种紧迫的、威慑的、动荡不安的心理空间的门。最终,巨大城门打开,豁然开朗的蓝天下,陈少云饰演的谢培东走上台前,后方是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老北京城景,预示着北平和平解放,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时代来临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