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读到《请勿用错读错》文章后,引起我多时以来所想的类似问题,乃不揣冒昧谈一些个人拙见,以就教于读者同志。
1、 山东省省会"济南"中的"济"字,应该读第三声(上声,读如挤)。济南因位于济水之滨而得名。济水的"济"就读第三声,故济南的"济"字也必须读第三声。同理,济宁市(也在山东省)的"济"也读第三声,而不读第四声(去声,读如记)。但我们从众多的电视剧、戏曲中,很少听到正确的读法。例如,《大宅门》中的几个主角如白文氏(斯琴高娃饰)、白景琦(陈宝国饰)、白颖宇(刘佩琦饰)等均将"济南"读成"记南"。又如,新编京剧《瘦马御史》中的钱南园(耿其昌饰)、浦霖(魏积军饰)、莲心(郭伟饰)等也均将"济南"读成"记南"。这些剧、戏都是影响很大的文化艺术形式,尽管有些错读只是白玉中的微疵,不能掩盖其夺目的光彩,但正是由于它的影响大,最好也不要读错。
2、 "俊"字本义是"容貌美好或才智过人",正确发音是 第四声(去声)"jun",读如"竣"。但在电视剧《大宅门》里,无论白景琦还是白文氏均将它读成第四声"zun"。将"俊"读成"zun"可能是冀东一带地方的发音,我们过去看赵丽蓉、巩汉林等所演的小品一律将"俊"读成"zun"。但在电视剧中却不应该将"俊"错读成"zun"。特别是,有众多"大腕"演员参演的"大牌"电视剧更不应该出现一个很普通的字的错读。
3、 "冠"字是一个多音字,用在病名"冠心病"上,应该读第一声(阴平声,读如关)。冠,在当帽子解时必须读第一声。如王冠(国王的帽子)要读如"王关",不能读如"王灌"。人体心脏有冠状动脉,这个"冠"是帽子的意思,所以它的疾病"冠心病"的"冠"字也必须读第一声。我们在很多场合可以听到读成"灌心病"的,均属错读。
4、 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即六书,在很多情况下属于形声字,亦即可以"读半边"。例如,"值"读如"直";"溶"读如"容";"俪"字读如"丽";"箩"读如"罗"等等。但不可一律套用这个"公式"。常见的如"塑"字(用在"可塑性"、"塑料"等场合),应该读第四声"su素"。但往往可以听到读如"朔",或读如第四声"suo",均属很常见的错读
。 再如"糙"字(用在"粗糙"、"毛糙"等场合),应该读第一声"cao"读如操。但往往可以听到将它读成第四声的"zao"读如造,均属很常见的错读。
又如"炽"字(用在"炽热"、"炽烈"等场合),应该读第四声"chi"读如赤。但往往可以听到将它读成第四声"zhi"读如志,也属于读半边之误。
5、 在京剧的唱词中,有些字被传统地错读,好象是有些"积重难返"了。如,在《捉放曹》陈公的唱词中"这才是花随水,水不能够恋花"的"恋"字应该读第四声"lian"读如练。但无一例外地都读被成第二声的"luan"读如栾。又如,在《赵氏孤儿》魏绛对程婴的唱词中"你好比苍松翠柏万古长青"的"柏"字应该读成第三声(去声)的"bai"读如摆。但也是无一例外地被读成第二声的"bo"读如博。"柏"字只有在德国首都"柏林"中的"柏"字读第二声的"bo"。凡此种种,都是应该考虑纠正的。
6、 汉字词的读法在很多情况下要读"轻声"或称"轻音",如"我们"的"们"字、"家里"的"里"
字、"桌子"的"子"字等等,而且轻声多位于一个词的后一个字上。那麽,前一个字就是"重音"。这种语言习惯同英文词的重音是类似的。英文的非重音音节发音称作"obscure
sound",也就是不清楚的声音。习惯轻读的音,读得很清楚,反而不合乎语言习惯,听起来不自然或有些刺耳(当然,在很正式的场合,读文件要每个字都必须读清楚例外)。最近,我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演员或广播员将"玫瑰"的"瑰"字(是个第一声字)读得很清楚,听起来就有些刺耳,在一般情况下"玫瑰"的"瑰"字也是应轻读的。
以上所述,仅就个人所感觉到的、想到的有关语音的一些问题,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基础的。至于有些演员或记者在语言中带有的地方口音(也是大量存在的),则不在讨论的范围以内。
我国的语言文字客观地讲是比较难的,同一个字在不同场合发不同的声音和音调。在汉字中多音字是相当多的,希望在讲究语言标准化的场合,例如在京剧中(当然,"上口"音不在此列)、在广播、电视中,就应该要求严格一些。有关人员,在百忙中,遇有疑问,最好多查一下《新华字典》,避免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