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京剧名家名剧的演出成为一时亮点。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演出齐集了当今京剧界的精华、生旦净丑的代表人物,更在于名角们台前幕后流露出的那份甘为京剧事业奉献的真情。
老骥伏枥情
73岁的谭派传人谭元寿显得格外兴奋,专演老生的他决定要对记者谈一些“老生常谈”。 “人不能忘本,我的曾祖父谭鑫培在上海演出时,戏迷们对我们谭派唱腔就十分捧场,我自己也曾经在1950年到1952年期间,在上海老天蟾剧院唱了整整三年。光阴荏苒,如今我又来到了这里参加这次京剧界海峡两岸、南北合作的盛会,不由为我们京剧的强大生命力感到高兴。” 谭老先生感叹道:“人不能不服老,面对观众的热情,我有时候真担心达不到戏迷们的要求;但不管怎样,我也要全力以赴地把戏演好,不让热爱京剧、喜爱我们谭派的戏迷们失望!” 他还真诚地要求记者到时候指出他演唱中的不足之处:“你们只管提出来,我还要继续改进!”谦谦儒雅之风,令人倍生景仰。
菊坛师徒情
谭老的一席话,打动了坐在他身边的国家一级演员、“四大须生”之一的关怀。关怀站了起来,给谭老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并深情地说:“我之所以能在这里演出,成为一个‘小名角’,要感谢谭元寿叔叔。我们虽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原来,关怀自15岁开始学戏,当时就是受了谭元寿一出《打金砖》的吸引。京剧讲究“幼功”,15岁学戏算是晚了。当关怀忐忑不安地向谭元寿表示想学唱《打金砖》时,谭老却一口答应了下来。“叔叔不仅把唱腔、做功无私地传授给我,更可贵的是,他要我不用仿效他的唱腔,可以继承父亲关正明的唱腔,也要有所发挥、创新。从此后,才有了我在京剧表演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关怀动情地说:“我在这里谢谢老师了!”
海峡两岸情
台湾国立国光剧院的魏海敏是一位从小在台湾学戏的京剧名角,此次来到上海,她最高兴的是可以和诸多前辈老师见面、切磋,她说:“梅葆玖、谭元寿、尚长荣老师他们可都是我的偶像!我过去在台湾学戏,总遗憾没有那么多典范可供学习,现在可好了。” 1991年,魏海敏在北京拜师,学习梅派唱腔,她告诉记者:“海峡两岸交流以来,我可以经常到大陆来学戏,得到很大的收益。大陆每年也有近10个京剧剧团到台湾去演出,在台湾,喜欢传统戏剧的人很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魏海敏也不回避地指出:“目前在大陆和台湾,京剧正日益丧失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她激动地表示:“我相信事在人为,我们两岸的演员应该、也能够为国剧做一些事情,使京剧更好看,更受欢迎。” 新华社记者 仇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