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王瑶卿,是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1881年9月29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七)生于北京,1954年6月3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安葬于青龙桥"青山公墓"。

王瑶卿原名瑞臻,字雅庭,别号菊痴,艺名瑶卿,晚号瑶青,斋名"古瑁轩"。祖籍江苏靖江,客籍宛平。为著名昆旦王绚云(名彩林,又名彩菱、家琳,字耀庭)之长子。其母为"同光十三绝"老旦郝兰田之女。二弟凤卿,原名祥臻,字仁斋,号奉卿,为著名汪(桂芬)派老生。王瑶卿夫人为杨宝忠、杨宝森之姑母,膝下仅一女名铁瑛,爱称"老铁"。自幼随父学艺,曾于1942年与徐和才拍摄京剧影片《孔雀东南飞》,饰刘兰芝。

王瑶卿之父王绚云,生于江苏淮阴市清浦区火星庙街7号,后为潘姓住宅。王瑶卿享名后,王氏父子每年均乘船来此,于该街宁绍会馆舞台演出,并住此家中。王瑶卿早年居住北京东城区椿树胡同,后定居宣武区大马神庙。后人们俗称"大马神庙"或"古瑁轩",即指王瑶卿寓所。 其寓所位于煤市街南口内西侧的大马神庙28号(今培英胡同20号)。它座落在胡同中间路南的一不通行的宽巷头内尽处,巷口处原有一木制栅栏,宅第大门朝东,分南北两院。南院是"凤二爷"居住。宽敞的门道内,左首处原存放王氏昆仲外出代步的两辆洋车。右首为门房。步入北院,南面原为木板墙,种有爬山虎。院中有藤萝架,下放专养金鱼、荷花、茨菇和绿毛龟的几个大鱼缸。另种有盆菊、干枝梅。并喂养着蝈蝈、蛐蛐和鸟。这一切都是用来观察以提高艺术修养的。

王瑶老不仅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国画家和玉石文物鉴赏家。以画梅、菊、荷花著称,更精于画龟、虾。提到龟,曾有人把它和"古瑁轩"联系起来,甚至与玳瑁扯在一起,实属无稽之谈。 "古瑁轩"三字为清末书法家魏铁珊所书。横置于堂屋东侧的隔扇上方横眉上。顾名思意,即珍藏古玩之屋。古:古老之意;瑁:为古玉之名。王瑶老爱好和珍藏古玩、玉器、烟壶和名人字画等,而且鉴赏能力极高,一些古董商亦常来此"请王大爷给掌掌眼"。其所藏之物无一赝品,均为真货。

名师传艺 三进"福寿"

王瑶卿自幼受艺术熏陶,9岁从田宝琳学艺,后入三庆班向崇富贵学武功,又从谢双寿、张芷荃、杜蝶云等习青衣和刀马旦,并得钱金福指教把子功,有了文武昆乱的基础及众多剧目。1894年,14岁时借三庆班的台,演出了《祭塔》,崭露头角。后与裘桂仙、鲍吉祥、时慧宝等搭陈丹桂的"小鸿奎"班,得"万盏灯"李紫珊传授《虹霓关》,李演此戏,王饰"丫环,甚得李的赞誉,王也因此戏而红,有了小名气。

《五花洞》原以真潘金莲为主,当时因少老板陈七十的真潘金莲,无论唱、做均不如演假潘金莲的王瑶卿,观众便认定假的为主,至此成为定型。至今均以假的为主。当年"同光十三绝"的时小福,非常器重他,并把自己的杰作《汾河湾》主动传授给王瑶卿。 16岁时,即进入名角如林的"福寿班"。次年因"倒仓"辍演。同年与杨朵仙之女成婚。18岁嗓音复原,二进福寿班,得陈德霖提携,让其演主角戏,并陪其演配角。自此王瑶卿进入了名演员的行列。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戏班停演。王氏昆仲只得在东城椿树胡同家中用功。有时到票房练戏,并常与"红豆馆主"溥侗切磋技艺。21岁三进福寿班,兼演青衣、刀马旦之戏,并对《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等戏,大胆地进行了革新尝试。

进宫承差 王谭合作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十一日,王瑶卿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之差,当了供奉。他与谭鑫培经常合作演出,尤其《汾河湾》颇受慈禧赏识。特别是为慈禧改的无法演唱的昆曲《阐道除邪》谱成京剧,得到了慈禧的特殊奖赏。 现在演出的《樊江关》,就是他当年在宫中演出时改编的本子。中年时为《文姬归汉》中"胡笳十八拍"谱新曲。晚年又为《牛郎织女》、《白蛇传》和《柳荫记》创新腔,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

1905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相得益彰,一时为瑜亮并论。一次王、谭合演《玉堂春》,此戏自程长庚始,均以老生为主,后谭鑫培又一改"满堂红"的惯例,改穿蓝袍突出其地位。当时谭因病不能出演,按理头牌病了就应回戏,王瑶卿便以头牌演苏三,贾洪林替演刘秉义,结果他竟以旦角头牌唱红了这出《玉堂春》。后来他对全剧进行边演边改,加以丰富充实。过去"起解"、"会审"是连着演出,苏三在狱中只有四句原板,后来他为此戏设计了脍炙人口的[反二黄],唱腔加多了,便可单折演出了。

1909年,王瑶卿自己挑班,演出于东安市场的"丹桂园",改变了以往生行领衔的局面。在京剧史上,生旦并驾齐驱,是从王瑶卿始;旦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他是首创。他与谭鑫培势均力敌,时人把此两位誉为"梨园汤武"。(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