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鼓楼附近的天津广东会馆至今已有99个年头。这座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式戏楼,每年正式对外演出不过几场,可谓保护好、利用少。天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天津市文化局将重新打造广东会馆,本月28、29、30日,5月5、6、7日将推出六场演出,此后每周末三天都会邀请专业与业余演员轮番上演,目的就是要利用这座国内仅有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戏楼,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近津派艺术,热爱传统文化。
广东会馆是天津惟一一处具有岭南风格的建筑,会馆内保留至今的“岭渤凝和”匾额好似历史见证,清晰地记载了近代天津南北经济、文化交融的过程。作为“南花北移”的典范代表,古朴的风格,精巧的建筑艺术,赋予广东会馆典雅、华丽、古香古色的气质,以其空间跨度大、设计巧妙和装饰精美为我国古典剧场中的骄傲。如果说天津中国大戏院是中国近代演出舞台的开篇,那天津广东会馆就是传统舞台的一个绝唱。
广东会馆是目前戏楼声响典范式的建筑,演出舞台上藻井、斗拱参差,螺旋而上,起着回音罩的效果,保持着自然音质和音量,把声音原生态地传达给观众,不管你坐在戏楼的哪个角落,都能真切地听到演员的演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曾在这里合作过多次《霸王别姬》,他们的艺术功力和声腔微妙的变化,曾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广东会馆还是国内惟一的一座戏剧博物馆。会馆集戏剧文物、史料收集、保管研究、展览宣传于一体,其中的“戏剧音像资料库”拥有87个剧种5000多套戏剧音像资料,可以说,置身戏楼是将历史文物建筑和中华民族的瑰宝戏剧文化同时呈献给了观众。
广东会馆曾于1986年整修对外开放,邓颖超题写馆名,曹禺担任名誉馆长。此次市文化局重新打造会馆,使她又一次得以拥揽新朋旧友。在博物馆中听相声、听京戏、听曲艺,或许在为艺术家的表演而鼓掌的同时,你更会被浓郁的传统氛围所感动。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志对记者讲,“我们要让广东会馆‘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我们会让艺术学校的师生在这里进行开放式教学,让票友在这里登台演出,让观众和艺术家在这里联谊、研讨,让名家在这里现场说戏,让每一位走进会馆的观众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记者:高
丽 刘静华)
(摘自 《今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