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也晚,没赶上好时候;看戏也少,甚至没有看过整出的《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但今天冒着“生命危险”看了《大唐贵妃》,忍不住从外行的角度点评几句。
先说缺点,我就不知道这出戏要歌颂什么,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很伟大么?也用不着上纲上线,玄宗沉迷酒色任用尖佞误国,杨贵妃似乎倒成了为了国家利益牺牲的民族英雄,恐怕“婉转娥眉马前死”这一句也不必用那么堪称“壮烈”的一个场面来演绎。还有梅妃算什么呢,是不是戏中所谓“蜂狂蝶浪”?醋海中反倒是杨贵妃纯洁了,玄宗偶一失足,终于还是回归到伟大的爱情上来。那么以后可以组织程派的同志们,也编一出《大唐梅妃》了。我看《贵妃醉酒》倒没有这些“思想性”,无非是吃醋二字而已。
戏一共3个小时,太长了些,导演是力图紧凑了,但是毕竟要容下这么多内容太难,第2幕华清赐浴展开的太多,第3幕梨园知音是为了展示一下演员的技巧和介绍老祖宗,但和两人的爱情主线关系不大,第4幕醉酒、第5幕长生殿都是精华,一点不能省,这样直接导致后两幕内容过于密集,交待不清,看着也太累。不知这出戏排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拓宽观众群,吸引年轻观众,那么用张学津、梅葆玖就没什么意义,明显这最后一幕是为他们而设,但两段唱多少有点难为二为老人了。像陈元礼这么个角色,都得让奚中路出马,实在浪费,增加了成本。
这出戏总的感觉像是音乐剧,乐队伴奏,唱段密集,歌舞并重,布景服装华丽,但是作为商业演出来讲,我对这种形式的节目的票房并不乐观,又何必如此糜费,追求大的场面,是不是能收到等同的效果,真的很难说,像我上周在人民大会堂看纪念梅花奖20周年的演出,最后一段穆桂英挂帅,梅葆玖和马金凤同时出场,为了烘托气氛,竟然用了男男女女得有七、八十人同时起霸,真不知导演在想什么。
还有个小地方,戏里说的是历史上的事,就尽量别用现代的词汇,传统戏不都是如此么,看着古人说今人的话,如同看港台拍的古装片--时空错乱。
优点也是非常多,总的来说,看了这戏比我预想的好,因为我非常讨厌新编历史剧,比如说,一拉幕,主角不从上场门出来,而是已经在舞台中央,让人都不知怎么鼓掌。所以我是抱着批判这戏如何如何离经叛道的准备来看的,但实际上还有不少让人惊艳的地方。交响乐和京剧合作不是第一次了,但我是第一次听(现代戏除外),感觉效果很好,刚开始的时候,安禄山有一段,完全是乐队伴奏,听着就别扭;但后来的唱段,是京胡主奏,乐队伴奏,非常不错,音色显得厚实多了。而且,这出戏搬用了《醉酒》和《太真外传》的不少唱段,也是个巧妙的主意,让戏迷容易适应,产生共鸣。从唱腔上讲,我觉得也偏于传统,听着舒服。不像有的新编历史剧,弄巧成拙,唱腔花里唿哨,听完了一点印象没有。戏里的明星多的有点“淤”了,但像王佩瑜就很出彩。
京剧不是不能改革,从程大老板起,到现在一百五、六十年了,歌剧则有三、四百年,当时程大老板在北京唱三国戏,威尔地当时也写了《茶花女》,如今久演不衰,更不用说再早的罗西尼、莫扎特,所以时间不是问题。瓦格纳的《指环》,在每年的拜洛伊特歌剧节上上演,都是各国著名导演采用全新、前卫的方式上演,世界各地观众如朝圣般前往观看,所以表现方法也不是问题。《大唐贵妃》的路子不一定是京剧改革的方向,但作为一出新的海派京剧,跟以前的海派一样,都是创了新招,这出戏最便宜的票价120,我看,这个票价不论从戏迷还是从没看过戏的人来讲,还是值得的。
本贴由固山贝子于2003年4月16日00:55:4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