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文化部评选出11个全国重点京剧院团,那么,其余的京剧院团如何生存?如何走出困境?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广大京剧同仁的极大关注。面对这个事关京剧存亡的大问题,《中国京剧》杂志社认为有必要并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给予特别的关注,希望通过对办得好的非重点京剧院团的工作经验介绍交流为全国各非重点院团探索出一条走活市场、走向起色的道路。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层次揭示,以期觅得改进良方。为此,本刊记者专程赴山东青岛京剧院进行了采访,随后又专门采访了吴平院长,希望吴院长给我们一个及时有效的答案。
封杰:吴平院长,青岛京剧院在过去的50多年,普经有过辉煌的一页,这方面请您向一直关注它的读者做一下介绍。
吴平:好的。山东省在全国京剧院团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各市、地区都有京剧团,而且还有更多支持、爱戴京剧的大批观众、戏迷。青岛市到现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人员大都全是从全国各地“移民”过来的。我们京剧院生存在这么一个新城市必然要有一番新思路。过去的50年,我们院曾有“言归正传”的言少朋先生和他的夫人张少楼先生;1960年代,由张春秋、李师斌老师领衔的现代京剧《红嫂》参加了全国现代戏汇演,一炮打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后被拍成电影《红云岗》。1980年代的十年里实行分团承包演出,虽然出现了一批颇有成绩的青年演员,在全国也是小有名气,在上海、南京也曾显现“一票难求”的局面,但力量分散,定位也有问题,好时光过后,终究未能摆脱“盛极必衰”的规律。最后,连正常的演出都无法保证,难以为继。
封杰:近几年,人们注意到青岛京剧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有新剧目、新演员出现。2000年,一部大型儿童京剧《生死峡谷》的“亮相”,让京剧观众的心和目光又重新回到了青岛京剧院。
吴平:当时,我们院已经开展了机制改革,制定出“一讲、二抓、三做、四创”的指导思路,全院同仁团结一致,紧抓管理、勇闯市场、力排精品、促进繁荣。经过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我们的指导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紧随时代、市场变化而有所增减,使其更加紧密,让全院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艺术上有一个更好的、趋于精美的创作理念。《生死峡谷》这部儿童剧在一年多里连演38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是我们青岛市戏曲院团首次实现零的突破。之后,我们又排演了《北斗星》,2004年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被评为“特别奖”。儿童剧的成功令我们看到了京剧的希望。孩子们并非不喜欢京剧,不是坐不住,而是需要我们京剧人去引导、启发他们。我们带着这两出戏巡演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城市,所到之处很受欢迎。
封杰:京剧的“希望工程”让孩子们领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京剧的魅力。在寓教于乐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同时,在完成“初级阶段”后又是如何继续发展的?
吴平:在儿童剧的创作上,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心投入,从排练到演出始终保持高质量、高水准来严格要求。当初,我们对演出市场作了调研,首先瞄准的目标是青少年这个庞大群体,我们从《三岔口》、《孙悟空大闹天宫》、《飞夺泸定桥》演起。并且不厌其烦地边演出边解释什么是京剧?什么是生旦净丑?让他们知道驰名中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就是从京剧中蜕变出来的,其中的锣鼓节奏完全是京剧的东西。这样一场一场演下来,现在已经坚持不懈地演出了10年,换来了青少年、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与肯定,也为我们青岛京剧院创出了一个文化品牌——“小花朵”艺术节。
京剧是“角”的艺术。作为地方院团无法与大城市的条件相比,但要生存、发展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切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
封杰:您将京剧剧这个市场比喻为“蛋糕”,那青岛京剧院又是怎么切这块“蛋糕”的,又是如何将京剧这个传统艺术做“精”做“细”的?
吴平:京剧前辈艺术家在近200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创演新剧目,可谓硕果累累。然而,现今演来演去只剩下那么几出戏,20年来,观众总量已比先前减少了三分之二。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作为院团领导必须重新诠释京剧,将它做得更加精美、细致。 此话说来容易,但做起来比较难。京剧的现状已由大众艺术变为小众艺术,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一个剧院需要有好的演员、好的剧目,才能有知名度,才能立足。过去的“角”想演什么就演什么的概念已不适应当今的演出市场、观众的需求。我们青岛京剧院的领导核心有明确的分工,副院长胡文龙主要负责“打前站”,抓演出市场,郭建青书记主要调解剧院演职员的内务,上下一条心,调整剧院的定位,努力将剧院的功能由事业型逐步转向公益型。因为我们的经费和工资都是纳税人的钱,这就必须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些年,我们青岛京剧院在排演儿童剧的同时,又推出了适合大学生们欣赏的《方志敏》以及一批更能唤起中年朋友回忆的“红色经典”剧目,如《杜鹃山》、《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另一方面我们又没有志记那些老年戏迷,我们为他们安排了传统戏。观众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在搞演出之前必须做到从观众买票到观后离场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一切为他们着想。例如,我们演出《白蛇传》,保留游湖、惊变、盗草、水斗、合钵、倒塔的精华,在场次连接上利用灯光切换、布景设置、声光效果,使戏更加连贯,让观众看到一出精炼完整的演出。这些方面的调整创新是为了适合当代人们的欣赏习惯,也使原来三小时的大戏浓缩到两个半小时,这样不会影响到戏迷搭乘末班公交车。晚场演完后,我们剧院还为观众准备好大巴车,将他们送到几个点,再由他们自己转乘其它公交车。这些细节的流程工作,我们力求达到精确无误。
封杰:两天里,我观看了儿童戏专场,演员们的热情和小观众喜爱的程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时,我还随着另一支演出队“赶场”到两家敬老院去看了看。在这方面,院领导是如何考虑的?
吴平:“儿童戏专场”我们是每天三场轮流演出,剧场1000多座位是座无虚席,小学生的激情您已经感受到了。当初,我们在与学校接洽时曾约定事后买单,只有质量精,受学生欢迎,校方才结账。现在看来没有一场没有结账的。而且,作为一项“希望工程”我们已经办了七届“小花朵”艺术节。
尊老、敬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2004年起我们组织中青年演员到青岛市所属近百家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进行“回家看看”公益演出活动。即使春节之际,那些老人也要子女陪着他们一起欣赏完京剧之后才回家过节。起初,这些演出是属于公益性的。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些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老人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我院被青岛市广大市民评为“青岛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单位”。只要把剧院的事做好。做大,产生轰动的社会效果,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自然会有人来注意,也就是“有作为,才有地位”。这几年,青岛京剧院通过调整定位,将自身融入社会中,主动为政府部门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领导也愿意与你谈剧院科学发展的问题,这些公益性的演出先前都是无偿义演,后来政府每年给予35万元的资助。你做了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政府不会视而不见的。
封杰:这两项公益性演出,演员一定很辛苦,在这方面院里又是如何安排和考虑的?
吴平:演员的确很辛苦,但他们积极性相当高。现在,我们青岛京剧院实行了指纹式上下班打卡,演员在排演场是要调嗓、翻跟头练功的,他们到剧场、敬老院每天5场或8场的演出,既练了功,又得到实践机会,还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何乐而不为呢。目前,剧院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4万元左右,这其中包括社会上的各种险种的保费及住房公积金等。另外,我们院里还制定了《演职员工作量统计说明》、《工作量配套实施细则》及《演职员行为规范》等多项制度,将每位演职员的工作量细化,彻底治愈了“多干少干一个样,干与不干相同”的顽症。同时,鼓励本院演职员一专多能到外面学习电工、司机等职业技能,学成后再由院里报销,这样可以充实各部门的人手。服装、盔箱的管理也是本院上了年纪的演员兼职或转行做的,使他们在不能上台展现时还可以继续在剧院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做法既减少了人员成本,又不影响演出质量,过去一台大戏的演出需要100人左右,现在80人就可完成。同时,还有利于保证剧院和演出商在经济方面的双赢。
封杰:您提到演出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就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权衡,您能详细地阐述一下青岛京剧院在这方面是怎样运作的吗?
吴平:当然可以。首先,我们将各地的演出商请来,让他们亲自验“货”,在洽谈演出具体事宜时,我们本着令演出商有利可图的宗旨。因为现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许多剧场和演出公司已经转制或买断,早己没有政府指令性安排。演出商可以少赚钱,但绝对不能让他赔钱。面对演出运作模式的改变,我们尽量减少流程环节、压低演出成本、减轻演出商的经济负担。如在运输人员和道具方面,我们调动院里的8辆汽车(包括大巴、中巴、集装箱车)自行解决。最重要的是科学地“编排”演出点,使其成片连接,这样又一次把成本进行了分摊,演出商的单场承接费也就大大地降低了下来。因为有钱赚,演出商和我们的积极性就很高,连续5年来我们青岛京剧院在江苏、浙江、上海分别进行了巡演。还有,我们的演出质量也是“货真价实”的,丝毫不敢懈怠。今年5月8日,我们“启程”赴浙江省22个城市进行巡演,历时一个半月。下半年再到上海演出,这些都是事先签好的合同。而且,现在我们正与江苏的演出商们接治明年巡演的有关事宜。所以说“守合同,重信誉”更是我们能够和演出商长期合作的保证。我们剧院除了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外,演职员的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他们大部分为二三十岁的新生代,而且各行当都有一些好苗子,院里积极鼓励他们投明师、学好戏、挑大梁演大戏。近几年,我们从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招进了一批优秀毕业生,来充实这个新型团体。另外,和剧院签约10年的演员,院里特别奖励30万元在青岛市“安家”。同时,还聘请其他的京剧院团中的优秀演员来我院合作演出,实行签约制。
社会融资是我院能够得以改变原貌,且长期发展的支柱。如,青岛华天大酒店出资18万元支持梨园剧场演出,还赠送了价值40多万元的大客车、大货车各一辆,方便了我院的远行;青岛报业集团、中国网通青岛分公司、青岛唠山啤酒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至20多万元和我院联合创作了多部大型现代京剧,这些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剧院一改过去等客上门的思想,广泛与社会各界联系,已经融资了200多万元。
封杰:我在读您的今后三年规划中发现,全篇写的是如何发展、运作演出市场,加强剧院管理力度,没有提到一个“钱”字,这是为什么?
吴平:这也是我们青岛京剧院的一种管理思路。换言之,就是换位思考,现在的确有一些剧院团领导见到上级领导部门是三句话不离“钱”字,而不是考虑如何将剧团经营发展放在首位,理念滞后必然会被社会所抛弃。明年我们准备排演一部反映当年战上海的故事。陈毅元帅曾讲:“解放上海,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它主要是瞄准上海这个大的演出市场。现在,我们青岛京剧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艺术人才为核心,以艺术质量为资产,以竞争为动力。以改革求发展”,再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提高剧院的整体水平,努力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文艺团体。
封杰:在采访过程中,吴平院长始终保持着笑容,神情中充满了对青岛京剧院未来美好的憧憬。同时,也打消了我起初对吴平院长由一位著名高(庆奎)派传人转行从事行政工作的疑虑。
青岛京剧院十年来由于遵循新形势下的艺术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理论水平和演职员的业务素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善于发现人才,大胆启用人才,把京戏做得又“精”又“细”,取得了令京剧界内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涌现出张瑛、刘佳、周兢、赵澜等一批新人。我们祝愿青岛京剧院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越走越好!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6.6)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