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青岛电视台举办的2003年春节联欢会“回家过年”的演出现场,我们有幸见到了青岛老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后四小名旦”之一、唯一的筱派花旦传人——陈永玲先生,并观赏了他清唱的《贵妃醉酒》片段。这是一出唱做并重、载歌载舞的戏,没有扎实工夫的演员是很难胜任的。陈永玲先生以74岁的高龄扮演杨贵妃,其眼神之活、动作之稳、舞姿之美,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通过他的表演,不仅把雍容华贵的杨玉环等候万岁爷的复杂心理活动表演得淋漓尽致,还用眼神、醉步来表现了醉美人开怀畅饮的姿态。他唱“醉酒”,基本是属梅派,跑圆场和眼神则更具筱派风范,水袖兼有程、尚、荀余韵,其表演既火爆夸张,又很生活化。在场的许多慕名而来的老戏迷感慨不已:“陈永玲风采不减当年”。
说起筱派,年轻的戏迷朋友会问,京剧旦角不就是梅、尚、程、荀吗?如何又冒出来个“筱派”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先介绍一下筱(翠花)派。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为什么他的艺名叫筱翠花呢?这里还有个故事。于连泉9岁入科班学戏,不久,科班倒闭,他只得靠跑“野台子”维持生计。1915年的一天,他到富连成科班后台看朋友,当时正在上演《遗翠花》,扮演丫头翠香的演员李连贞因病不能上台。肖长华先生便让于连泉临时“贴锅”,结果大获成功。于连泉从此留在富连成坐科。肖长华还给他取了筱翠花的艺名。
1918年他出科的当天,以《鸿鸾禧》而一炮打红。第二年,他同著名的武生演员“小毛包”俞振庭合作的《战宛城》即成为压轴大戏。筱翠花的名字响彻京城,各戏班把能邀请到他引以为荣,这在当时刚出科的学生中是为数不多的。筱翠花擅长花旦、刀马旦、泼辣旦、玩笑旦,他的跷工堪称一绝。在此后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撷取花旦的众家之长,继承和发展,创造了近代花旦艺术影响最大的流派——筱派。筱派艺术以独具特色而备受观众欢迎。筱翠花也因此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在1955年他和马富禄先生合演的《活捉》,令业内外人士叹为观止,在北京掀起了学筱的高潮。在他的学生中有“四小名旦”中的张君秋、毛世来;“四块玉”中的李玉茹、白玉薇和大家熟悉的高玉倩等。而真正全面继承筱派艺术的,当属仲盛珍、刘盛莲和陈永玲。因前两位英年早逝,筱派艺术的传人只有陈永玲一线单传了。
陈永玲,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出生在青岛。受家庭熏陶,自幼喜欢京剧。9岁登台演出。1939年,年仅10岁的陈永玲,偷偷乘火车独自上北京报考焦菊隐先生创办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进校半个月后,陈永玲便与大师姐李玉茹同台合演《四郎探母》的前后铁镜公主,出色的表演立即受到戏迷的欢迎。1941年戏校解散,12岁的陈永玲,赴名角云集的天津,先后与李宗义、孙毓堃等名家合作演出,他扮演《挑帘裁衣》中的潘金莲、《翠屏山》的潘巧云、《小上坟》的肖素贞等角色,大获同行首肯和观众好评。
1944年,陈永玲挑大梁组成“玲声社”班子,与张春华到京剧大本营的上海献艺,同样引起了轰动。这期间,他还与李少春、袁世海合演《野猪林》;分别同裘盛戎、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奚啸伯、叶盛兰合作过《普天乐》、《坐楼杀惜》、《大登殿》、《游龙戏凤》、《周仁献嫂》等剧目。他做工细腻、唱腔俏丽、扮相妩媚,念白清楚打远、面部表情传神,能够恰当地反映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他那炉火纯青的跷工,更令人叹为观止。一时间,他成为京、津、沪南北观众交口称赞的青年京剧名家。
从1946年至1948年,胸襟豁达、艺德高尚的筱翠花,为徒弟广征博采、登堂入室,向京剧大师问艺创造条件,打破门户之见,引荐陈永玲先后拜在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的门下。中国的四大名旦他拜了三个,这时,他才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吸收了各流派的精华,将其融为一体,为今后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四大名旦中的梅、荀、尚都很器重陈永玲,因而他先后学习了梅派的《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等,尚派的《穆柯寨》、《十三妹》、《昭君出塞》等,荀派的《战宛城》、《拾玉镯》、《红娘》、《铁弓缘》、《辛安驿》等和筱派的《小上坟》等名剧。最后又拜名旦朱琴心为师,学了《采花赶府》、《春香闹学》、《御碑亭》等名剧。
当年“四小旦”中,张君秋能唱《二进宫》,却唱不了《小上坟》,毛世来能唱《小上坟》却唱不了《二进宫》。而陈永玲对青衣、刀马各派都能唱,扎靠又漂亮,其中《小上坟》是一场干的活,脚腰眼一刻都不能闲;《二进宫》是一出唱工戏,其中的高腔陈永玲演唱得很精彩,连梅兰芳都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俊才。当时菊坛流传俗话:“北京学艺、天津验收,上海赚钱”。陈永玲凭精湛技艺,在天津唱红,一直红到上海滩。在京剧这行当里,陈永玲是成名最早的一位,且短短几年就红得发紫,可谓凤毛麟角。
在联欢会现场,当我们和陈永玲先生谈起这次青岛之行,陈先生非常动情,“我虽然祖籍不是青岛,但我始终把她当作我的故乡,我的从艺道路也是从这里起步的。我也永远忘不了青岛戏迷对我的关爱。”接着,他和我们回忆起了成名之后来青的往事。
1947年初,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之一的李世芳,由上海去青岛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8月由北京《纪事报》发起历时45天的“四小名旦”选举,依次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那时陈永玲仅18岁。他与著名花旦演员杨荣环、许翰英(青岛籍)联袂来青合演《白蛇传》。许翰英的《游湖借伞》、陈永玲的《金山寺》、杨荣环的《断桥祭塔》,许仙则由著名小生演员高维廉扮演,真可谓珠联璧合,盛况空前。连演数天,场场爆满。解放后,陈永玲还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名家来青,在永安、光陆等剧院演出,令青岛戏迷大饱眼福。
谈及晚年生活,陈老介绍说,他是1986年到香港定居的。初到之时,人地两生再加上不会广东话,生活得较为艰难。1987年6月,湖北省京剧团到香港演出,著名老生演员关正明登门探望,当晚陈老与该团著名丑角朱世慧联袂演出《活捉》,当日新光剧院卖了个满堂。老戏迷们纷纷奔走相告,“陈永玲来香港了!”此后,许多剧场、学校登门邀请陈老演出、讲学。不久,陈老还担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
1996年,陈永玲移居台北,为培养京剧人才,他接受国光剧校邀约开课讲授京剧艺术。如今,年逾七旬的陈永玲,仍往返于台湾、香港、内地三地之间,为振兴国粹京剧艺术而耕耘不辍。著名影星斯琴高娃、汪明荃也向他拜师学艺。他的另一个弟子,台湾的著名京剧花旦魏海敏,是顾正秋之后第二位获得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终身艺术成就奖”的坤伶。
在结束采访时,陈老感慨万千,50年故地重游,青岛的变化太大了。许多过去的老宅子、儿时玩耍的地方早已无影无踪。连当时最大的东海饭店,也淹没在高楼大厦之中了……
来源:吕氏雅舍文艺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