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连续拜读了在这儿转载和发表的《失落的京剧:失落的文化自信》《赶快将剧团卖掉》《身披铁锁唱皮黄》《戏曲的出路在于回归民间》等一系列的相关文章,深感我们的京剧和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文化正处在生死关头,心急如焚。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京剧观众,不具备以上文章作者那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也写不出那么寓意深刻、激情洋溢的慷慨檄文。但是——我是真心热爱京剧的。
每当我看到有关京剧危机的字眼儿时,自然就会想到天桥。我对文革前的天桥还是有点印象的,那时不论年节,不分假日,一天到晚,这里总是熙熙攘攘的。人们在天乐看京剧,在小桃园看河北梆子,在万盛轩看评剧。这里有说书说相声的,有唱大鼓拉洋片的,由撂地滩变戏法儿的,有搭棚摔跤耍把式的……,好吃、好看、好玩儿的应有尽有,大人们到了这儿不愿意走,小孩子到了这儿更不愿意走,一去就是一天。天桥原本是有一座桥,因为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所以叫天桥。随着徽班进京,京剧初成,在天桥以南渐渐的自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戏曲演出群落,最繁盛时不同档次的戏园戏棚得有上百家。到了我记事的时候得文革前,规模已经是很小了,但他依旧给我留下了让我终身难忘的记忆。在天桥危房改造之前,我还经常骑自行车在这里闲逛,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这里的百货店、药铺、副食店、鞋料店等都明显带有戏园子的痕迹。只是现在这些已经都不复存在了。
我想,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如果还有这么一处能让我们贫民百姓看得起戏、听得起戏,能让我们很容易的就能接触到民族戏曲文化、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场所,我们的京剧和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文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病得这么惨。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领导,果断做出决策,重建天桥。也希望工商企业的富商巨贾、演艺界的明星大腕儿,为天桥的重建慷慨解囊。
我一直都坚信,总会有这么一天,当今天的人们把欣赏传统骨子老戏作为一种时尚,当那些前辈京剧艺人曾洒下过辉煌现今还没有被拆毁的老戏园子被重新启用,当今天的京剧名角于魁智、李胜素身上穿着产自苏杭的丝绸,用真金丝线手绣的龙蟒风帔,头戴价值连城的珠宝玉翠……,到那个时候,才是京剧和以京剧为代表的整个民族戏曲文化的龙凤呈祥。

本贴由青龙桥于2005年1月20日01:19:4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