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较量》、《周恩来外交风云》、《中国1949》等经典文献纪录片影响了几代观众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近日推出大型文献艺术片《又见梅兰芳》。新影厂更是试图以此片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中央新影的影片常常是配合国家重大历史政治事件来制作,比如《周恩来外交风云》、《国庆纪事》、《中国1949》、《走向胜利》等电影文献纪录片,因为题材的关系,每部电影里用到的素材交叉重复性比较大,被很多人戏称为“新影老面孔”。
“如果总是老面孔,观众就会失去新鲜感,失去观看兴趣。我们必须出示新面孔,所以我们选择了《又见梅兰芳》。”《又见梅兰芳》一片出品人、中央新影厂厂长高峰说。
不少参加《又见梅兰芳》首映式的业内人士认为,影片视角的变化是《又见梅兰芳》有别于新影厂传统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这部电影没有从历史的角度给梅兰芳作评价,而是把梅兰芳还原成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以现代人的目光重新理解这位大师的艺术和人生之路。关于这一点,影片的两位女导演蓝冰和叶晶说,影片的重点就是要走进梅兰芳的内心世界,寻找在各个历史阶段里,那些和他艺术直接相关的、或者对他人生轨迹变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导演说,梅兰芳留给人世间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美”字,而且京剧本身色彩丰富,给摄影提供了表现的空间,所以如何在整部片子里凸现“美”,是影片追求的目标。一缕袅袅上升的青烟、戏台上彩色的螺旋顶棚都具有了美的灵性;京剧舞台变成了水雾霭霭、芙蓉环绕仙岛或者火光闪耀、战车残破的古战场。有观众看完影片后说,“唯美的画面有点大片的感觉”。
但是也有人担心,近些年来,《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白色星球》等国外的纪录片纷纷进入国内,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画面美轮美奂的专题片《故宫》。唯美的画面对观众的号召力还有多大?这都是新影的“新面孔”必须面对的挑战。
还有观众认为,唯美的画面让《又见梅兰芳》有了一副漂亮的“新面孔”,可是声音还是旧的,画外解说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和中央新影传统影片的解说风格没有明显不同。因此,新影厂改变的步幅应该再大点儿,让观众不仅能看到“新面孔”也能听到“新声音”。
(摘自 《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