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声不谭”到自立马派,从“马谭同台”到《海瑞罢官》,到今年为止,京剧表演大师马连良离开我们已是整整40年。“我写《我的祖父马连良》,是想写出人们所不了解的马家历史。”马连良的孙子马龙放弃了香港的生意,回到北京安心为祖父写传。
马连良的长子马崇仁则将马家的家族史比作《大宅门》,同样是经历了清朝、民国、日军侵占和新中国的新旧两重天,马龙说,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至少要让下一代知道家里的事”。

弃商从文写马家的“大宅门”故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原先一直在香港做生意,为什么会萌生为祖父写传?
马龙(以下简称马):1974年以后,我家搬到和平里十四区居住,在那里我曾有幸接触过尚小云、李万春、叶盛兰、张君秋等京剧艺术家,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了不少有关祖父的故事和梨园界的奇闻轶事,使我对京剧前辈艺术家们有了一个鲜活、立体、全面的了解,并被那些生动有趣的梨园掌故所吸引。
1981年夏天,我祖母陈慧琏曾希望以她口述、欧阳中石先生记录并整理的方法,完成为我祖父出版年谱的心愿。不料当年10月祖母突然病逝,使编写年谱的计划无法进行,欧阳先生说这是一大遗憾之事。20世纪90年代,我移居香港后,又与研究马派的专家沈苇先生多次见面,了解了许多祖父的事迹,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自从电视剧《大宅门》开播以后,我的大伯父马崇仁基本上每播必看,我问他原因,他说这里面讲的故事与咱家的情况很像。因此我也萌生了把祖父的故事写出来的念头,至少要让下一代知道家里的事。
记:这本传记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写?
马:当时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书中写到京剧界、文化界很多知名人士,用第三人称叙述比较顺畅也比较客观。前不久,这本书中国京剧杂志也摘登了一部分,有人就跟我提出这样直呼其名不尊重前人,但是我家人没有任何意见,因为他们明白我这么写是为了让读者看起来更方便。

生活秘闻晚上回家喝鸡汤吃点心

记:书中你好像没有过多写到你祖父的艺术?
马:因为我是外行,对京剧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有关祖父艺术成就的文章、书籍太多了,所以我不敢妄写。我作为马家的后人,对祖父的认知和了解与社会人士的角度略有不同,我也希望通过对他坎坷一生的描写,衬托出他所创造的艺术成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表达对他老人家的缅怀和思念。
记:这本书中的很多细节你都是从哪儿获知的?
马:我写祖父之前,采访了很多家里的长辈,写出来的马连良与大家印象中的可能不太一样。比如曾有文章介绍身为回民的马连良对美食的讲究就像唱戏一般,一个是从精致到挑剔,一个是从挑剔到精致。但实际上,祖父的大部分生活还是很简单的,有时演出回家晚了,也就是喝点鸡汤,吃点儿点心。别看他在台上光彩照人,回到家却有点沉默寡言,不喜欢张扬。这也许跟我祖父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有关。曾经有一部电影,表现的是莫扎特身后总是跟着一个黑色的幽灵,我觉得我祖父好像也是这样,他一生没完没了地遇到麻烦,但即使是这样,还是能创作出那么好的戏,不能不让人敬佩。

正史清名“给伪满唱戏”是遭人陷害

记:为写这本书,你寻访当事人用了多长时间?
马:前后两年多。
记:寻采访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故事吗?
马:有,书中我着重描述了祖父因此而饱受责难的“给伪满唱戏”事件。为这件事情我还专门去了趟东北,从还健在的校长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那是在伪满期间,沈阳的回民欲联合买下一处地皮建国文学校,但是在沈阳全城募捐只筹得5万元。我祖父也是回民,他得知后欣然带着扶风社40多人前往沈阳义演,一连演了10天大戏,场场爆满,为“回教学院”筹得资金25万元。回北京以后,祖父又捐助了10万元,共计捐款35万元,最后以40万元的代价,购得锅山女子学院的地皮及校舍,就是现在的沈阳市回民学院。校园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一直沿用到1986年。“回教学院”后来多次更名,现在叫沈阳市回民中学,至今仍然是东北地区惟一的一所回民中学。2006年校庆时还专门为我祖父树立了半身像,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旧恩。此后伪满当局及其所控制的宣传机构,为了达到给“满洲国”壮门面的目的,在“三·一国庆节”过了八个月后,荒诞地说祖父的扶风社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来,把“华北演艺使节团”的名义强加在祖父的头上,使他成了伪满反动宣传的牺牲品。
记:你们家里人不了解事情真相吗?
马:家里人只知道他去捐款建学校,但都不了解细节,甚至连建的学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搞不清楚。这是祖父捐款最多的一次,当时的35万在北京都可以买几个超豪华的四合院了。(记者 唐雪薇)

【相关新闻】

众名家洒泪追思马连良

12月17日,马连良逝世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谭元寿、梅葆玖、王金璐、欧阳中石等名家及马连良的家人、朋友百余人济济一堂,畅谈这位京剧大师的往事。
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讲述了与马连良相交的故事,说到他的人生悲欢,不少老先生潸然泪下。梅葆玖回忆自己19岁与马连良赴朝慰问演出的情景:“那时我刚刚出道,与马先生合演《三娘教子》,马先生演出中一直提醒我,往前点,往前点,千万别站偏了!可见他时刻关心着后辈们。”马连良的弟子张学津熬夜准备了这次的发言,他说:“老师唱做结合,是京剧界的全能冠军,他的表演使人叫绝、心服,从谭派正宗发展到独树一帜。”马长礼、冯志孝也讲述了向马连良学艺的故事,戏剧评论家李佩纶用“永不消逝的清泉,给后人无尽的回味”来概括马连良的一生。(实习记者 刘婷)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