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京剧鼎盛时期,马帅、周婧、张兰肯定能成长为大角,那么现在,在京剧朝不保夕的时候,这就很难说了。连地铁站里的算命先生都说:“昆曲的今日就是京剧的明日。”周二晚10点,笔者拿着《秋色渐浓》节目单和一本最新的《中国京剧》,走到地铁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算命先生的引诱。“先生,天庭饱满,面色也好。算算命吧?”一走神,手里的节目单和书掉在了地下。
算命先生自称沈阳市郊人,从小喜欢看戏,尤迷京剧,现在以他为邻的是拉二胡卖艺的。他说他们那圪塔出戏迷,更出角,于魁智、迟小秋、朱强就来自沈阳,中国京剧院年轻一代的马帅、刘魁魁、黄桦、黄佳、郭瑶瑶也是沈阳人。在往深里交谈,算命先生说他本来是沈阳什么爆破厂的工会干部,下岗了,到京城来谋事,没想到三个月下来没人愿意请他,就当上算命的个体户。
从算命先生的角度去看京剧,有宿命的味道。这也没错,新陈代谢、生生死死,是谁都逃不出的命运,关键师看能活多久。对于坚强的京剧人而言,他们如果不能拯救京剧,就做一个英勇的殉道者。不过周二晚《秋色渐浓》的主人公吴仕达(张建国饰)却恰恰相反,在革命遭遇挫折的时候,面对枪声和鲜血,他选择了退缩。
作为老生演员的张建国,在传统戏中饰演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大男子,比如为兄弟之情不惜意气用事的的刘备(《白帝城》),为大宋江山献身的杨继业(《杨家将》),就算在他的前两出新戏《油灯灯开花》和《泸水彝山》中,苏耕田和诸葛亮也是“英雄人物”。最不济也就是《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了,愚是愚了点,却可爱。这次的吴仕达显然越位了,张建国戏迷俱乐部的斑竹,追捧张建国数年,甚至说:“左右开弓打他1400个大嘴巴,也不冤枉。”在仅有的6个角色中,吴仕达确实是最令人生厌的一个。编剧李莉是上海越剧院副院长,之前曾跟导演张树勇合作过颇具云南地方特色的京剧《凤氏彝兰》,在业界广受好评。谢幕时,异常激动的李莉一把搂过张建国,连声说“感谢”,也许太累了,张建国只是本能地笑。把戏剧人物还原为生活中的“人”,让舞台人物更接近人性,这是李莉的主动追求。而张建国很好地用京剧手段诠释了这一角色。在“高大全”模式里摸爬滚打20年的张建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6个演员的规模几乎算是一部小戏,但主角与配角的比例是4比2。4个主演张建国、李海燕、耿巧云和邓沐玮,唱腔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张建国身上,其他三人基本是老腔新词。张建国的新腔甩开了传统的奚派,核心唱段的反二黄倒有李少春的影子。
不过,就表演的娴熟而言,李海燕显然是更胜一筹。程派更多着力的是楚楚可怜的女性,《秋色渐浓》中的素英属于同类,李海燕演来驾轻就熟。说起来。李海燕和张建国同出自河北,只不过一北一南,大戏的合作,这还是第一次。上周日在人民剧场首次彩排后,张建国跟李海燕交流最多,忠厚的张建国甚至流露出一点顽皮,“过瘾吧?”李海燕笑而不答,算是默认。奚与程,行当虽不同,但在唱腔处理上同工之处甚多。只不过这次李海燕还是程派,张建国却难说奚派了。这个戏三团还要推出“青春版”,饰演素英的将是程派新秀周婧。彩排时周婧坐在人群中录像,装束之普通差一点不敢认,周二她换了一身鲜亮的衣服,立马就青春洋溢神采飞扬了。演出一结束,周婧手持鲜花飞奔到台上,直扑李海燕。
耿巧云饰演的是雷继秋,羞答答软绵绵的荀派花旦突然刚猛起来了,这不是难事,雷继秋的身上可以看到李铁梅的影子。为了让革命者更加刚猛,唱腔设计者还为耿巧云弄了一段小生唱腔,倒也有模有样。彩排时,院里请来耿巧云的老师刘长瑜把关,刘老师很斯文,说话轻声细语,跟李铁梅的反差很大,她拉着小耿的手说:“这个戏挺好的,确是挺好。”在青春版里,雷继秋的饰演者是马帅。马帅周一晚刚在长安演了《坐宫》,观众不多,但一颦一笑都非常认真,尤其谢幕时没忘了给乐队深深鞠一躬。乐队的前排清一色女流,周佑军在要命的过门时,跟京二胡使了个眼色,两人成心要让台下的老外见识胡琴的“神”音,突然发力的结果是弦断声裂,靠京二胡拼了老命才遮掩过去。 邓沐玮老师的演唱更容易引起戏迷的共鸣,他的两大段让人大呼过瘾。
关于仅有的两个配角,首先是饰演吴妈的张兰,如果京剧还有未来,她将是10年后最红的老旦;王岩饰演的石头,戏不多,但不错。
最后,向在乐池里埋头苦干的指挥朱世杰、鼓师李斌、琴师胡启明、李杨以及其他所有人致敬!

本贴由霸王不别姬于2006年5月17日16:09:02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