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程腔和程派艺术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程腔是指程 先生的声腔艺术,而程派艺术是指包括程先生声腔艺术在内的整个舞台表演艺术。认识程腔,我是从李世济先生开始的。那是十年动乱结束不久,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李世济先生的一曲《蝶恋花》(答李淑一)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也
使我认识了这一不同于样板戏女主角们“高、尖、亮”的旦角声腔——程腔。
初品程腔,昧不出她的七情滋味。那个时候,在我听来,不论是程先生唱的,还是赵先生、王先生和李先生他们唱的,都是一个味,甚至觉得几位弟子唱得比老师唱得还要好(这倒真有点像时下流传的那则笑话)。
真正使我对程派艺术产生兴趣并真正喜爱上程派艺术的,那是到了上个世纪的1993年深秋季节的一天,偶遇相识多年的XLSS先生,XLSS先生研习梅、张多年,并得到过张君秋老先生的亲自指点。现在他改学了程派,从他那里得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程派艺术研究会。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走进了西城区聋哑学校的阶梯教室。我一直以为,程派艺术曲高和寡。其实不然,在我们这座大都市里,蕴藏着大批的程派知音。就在那个下午,我满脑子里灌的都是程腔,连续几天都排遣不掉。至此,我也就自然而然的喜爱上了程腔。
现在看来,欣赏程腔还是应该以多听程先生的录音资料为好,兼听赵先生、王先生和李先生的。让程先生正宗的程腔,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子里,这样自然就有了一个标准,照着这个标准就能听出赵先生、王先生和李先生他们对程先生声腔艺术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诠释。
说来真是个奇迹,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个奇迹。80多年前,一个被京剧艺术判了死刑的少年,在清末诗人罗婴公的精心呵护下,在京剧教育家王瑶卿的悉心教授下,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探索,就像婴儿咿呀学语;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钻研,就像幼儿蹒跚学步,终于有一天,就是在那个听画鼓报四更愈添凄冷的夜晚在北京宣武门外大马神庙二十八号院内,诞生了刚柔相济、低回婉转、闻名于世的程腔。
我们是幸运的,程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唱片资料,用这些正宗的程腔作标准,就能区辨真伪,鉴赏优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高科技时代,每当我们打开计算机,连接互联网,不论是正宗的还是亲传的,不论是私淑的还是再传的,任我们仔细选挑,仔细选挑……
青龙桥
2003年11月26日
本贴由青龙桥于2003年11月28日08:31:0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