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河》是当前京剧舞台上常见的一出长靠武生戏,和《挑华车》一样,是颇能检验演员功力的剧目。由于此戏占人不多,主角又多有展现技能之处,比较适合现在演出形式的需要,故有许多青年演员不时上演,登台亮相频率较高。
《小商河》的故事,源于《说岳全传》第53回,是讲岳飞麾下大将杨再兴和金兀术交战,不幸在小商河遇难殉国的故事,全剧允文允武,是著名演员李玉声的一出代表作。
提起《小商河》一剧的出处,据说有二:
一为前辈老艺人王鸿寿先生(艺名“三麻子”,被梨园中人尊称为三老板)所留。是两部全套的“老爷戏”里的一折。所谓全套的老爷戏,是铺衍民间尊祟为两位“老爷”,即关羽和岳飞毕生事迹的全部剧目。三老板将这两部戏全倾囊教授给了他的弟子李洪春。李洪春先生年轻时经常贴演此剧,是他的一出力作。《京剧剧目词典》在介绍此戏的条目中即提到“1936年出版的《十日戏剧》曾载李洪春工此戏”。1938年的10月5日的《立言画刊》上登有文鹤荪的署名文章《林树森北上》一文,其中亦提到三麻子的另一弟子林树森曾说过,师父传下了全本的《岳飞传》可惜自己不会《小商河》一剧。北来演出时,此戏还是找师弟洪春学会的。后来洪春先生薪火赓续,在课徒时,又将此戏传给了他的学生吴彦衡和梁慧超等,当年他们的演出颇富盛名。都非常精彩。此外,李洪老铎帐之下,桃李甚众,许多武生演员都从老师处接受了这出戏,如王金璐继承后,又于1984年在北京京剧院排演《岳飞与杨再兴》一剧时,传给自己的学生杨少春,现在少春又接着往下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天津京剧团要排演《镇潭州》,著名武生张世鳞专程来京,向洪老学习这出《小商河》然后同厉慧良合作,贯串在《镇潭州》一戏里,现在更由张幼麟绵延接替。
做为洪春先生的哲嗣,李金声和李玉声昆仲,更有渊源家学,亲得实授。目前李金声在北京市戏校执教,《小商河》就是他堂上的重头课程。李玉声对这出《小商河》也是情有独钟,他认为这出戏极有其特色,比如杨再兴出场的几场走边都是手执马鞭和长枪,有较独特的造型和身段,其特点有别于《挑华车》戏里的高宠徒手走边。此外这出戏对演员脚底下的要求非常严谨,无论各种云步、搓步和跑圆场,都需要稳、帅、美,与金兵交战时的开打,马陷淤泥中奋力挣扎的系列做舞,都要求表现得“出戏”“出彩”。李玉声自幼年学会这出戏后,就把它列为自己的练功戏,经过几十年的打磨,他在《小商河》上倾注了不少心血。他精练了原剧中多余的人物和琐碎的过场,减掉了原来在军账之中杨再兴和牛皋的斗口争功的枝蔓情节,浓墨重彩地保留了杨再兴的三场走边和一番小商桥畔和兀术的大战,通过“醉花荫”、“喜迁鸾”“刮地风”三支曲牌,载歌载舞地塑造出杨再兴初投宋营,急切立功的心情,丰满了人物形象,尽演了原戏里的精华所在。由于玉声的新处理,使戏显得更为洗炼,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新的版本。1986年他曾随父亲一道为残疾人举行义演时,就专门演了这出做了改动的《小商河》向老人汇报。那天,年届九旬的李洪爷在边幕处看完此戏,露出喜说之情,夸赞道玉声这戏改得好,离观众更近了。于是这个路数的演出,得到了老爷子的首肯。现在玉声又将这出家门戏世袭罔替传给了自己的侄儿,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李孟嘉,演来成绩亦属不错。
《小商河》的另一个剧本,是1957年中国戏校的王连平老师(富连成出身)发表其收藏本,刊登在北京戏曲编导委员会编集出版的《京剧汇编》第二十八集中。与洪春先生传本有所不同,剧中杨再兴要唱与《挑华车》的高宠类似的“石榴花”、“叠字犯”、“上小楼”等曲牌,杨再兴死后还有岳云抢尸等情节。遗憾的是只留下了平面的剧本,而没有留下任何的立体演出资料。
今天舞台上常见的《小商河》,尽管不同演员在细微处有些不同,但朔其源,基本上是依照李洪春先生所传的三老板——李洪春这条线一脉相沿的。
前不久,谭派创始入谭鑫培老先生的六世孙谭正岩曾演出此戏。有的媒体撰文介绍《杨再兴大战小商河》一剧为“谭派名剧”就有失偏颇误导读者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