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京剧爱好者
圈子名称:东城区文化馆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
核心成员:核心小组(组长:靳芳,乐队:魏乃武、李连生,演员:米小涛、王莲璋)
成立时间:1993年6月
圈子根据地:东城区文化馆
北京的中老年人中有许多京剧票友,他们爱听戏,也爱没事哼两段。但能够把京剧票友组织起来,固定时间、地点排练的圈子并不多。东城区文化馆的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算是其中较为专业的一个,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均为京剧爱好者,但他们9 年时间里已经彩唱了350 场,许多成员已经把去俱乐部排练当成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圈子素描
俱乐部里人人都是“老师”
2004年10月23日下午,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又上演了一出大戏《群英会·借东风》,这群平均年龄已经超过四十岁的票友在舞台上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成员中,深受大家喜爱的81岁老先生金福田在演出完毕后,贴身戏服已经全部湿透贴在身上了。饰演周瑜的米小涛忙完台上忙台下,带着戏妆与剧务一起收拾舞台,连抬头说话的空闲都挤不出来。曲终人未散,一起忙碌的景象,让人再一次看到了他们对俱乐部“一棵菜”精神的诠释。
紧密团结如“一棵菜”
“一棵菜”精神是俱乐部里一直倡导的,意思是大家要紧密团结在一起,抱成团,所以无论排练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戏,大家都尽可能赶到排练场。到了登台演出的时候,即便本场演出人员中没有自己,他们也会找点事做,即使没有自己的戏,听别人唱也是一种锻炼。
东城区文化馆在城区北边,很多人住在南三环附近,来回路程要三个小时,但是只要有排练或演出,大家都会准时出现在排练厅。大家彼此都喜欢尊称对方为“老师”,用他们的话说,是要永远保留一颗谦卑好学的心,永远保持专业精神。
为国粹贡献力量
之所以有很多票友想加入到这个行列,第一真的是很喜欢京剧,第二,票友俱乐部另外一个特点也着实吸引着他们———经常演出一些已经失传的名段,如解放后的《九更天》、《打金枝》。俱乐部的负责人靳芳告诉记者,他们不仅仅把这个当成一个简单的爱好,更多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国粹尽自己的力量。
《群英会》演出结束了,但是他们的排练和演出仍然在继续,虽然大部分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排练,但是他们的整体水平在北京票友中已经是上乘的了。“我们还会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继续发扬一棵菜的精神”。
■ 圈中趣事
童心未泯的金先生
作为东城区名家票友俱乐部的头牌老生,金福田先生已经81岁了,但精神仍然矍铄。在台下,人们对他的称呼各不相同———“金先生、金老师、金老”。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年轻人打成了一片,在一起时不经意间还会为大家送点幽默。金老耳朵灵得很,排练期间,没有自己的词时,他就在旁边瞧着,有人上来搭话,他这边跟你说话,转头立刻告诉你,“到我了,到我了”,然后一溜小跑去排练了。
二十几年的朋友
在京剧票友俱乐部中,随便挑出两个人的认识时间基本都超过十年,还有很多老票友是相识在“黑发”时期。李凤福和米小涛是很早就认识的一对朋友,现在大家见面有的时候会习惯地称为“老师”,此次《群英会》当中一个饰演黄盖(李凤福),一个饰演周瑜(米小涛),戏里戏外的默契,正像周瑜和黄盖上演的一出出好戏。
抱着大树半小时
票友俱乐部中,有部分人是受到祖辈的影响而痴迷于京剧的,李世声就是其中一位,现年57岁的他仍然能把腿踢过头顶。
李世声是京剧前辈、老艺术家李洪春先生的幼子。“从接触京剧那天起,我就开始练武生,每天早上先踢二百次腿,然后一条腿搭在大树上,抱树半个小时。”
■ 圈子发家史
9年彩唱350场
1993年,东城区文化馆开始组建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当时只有三十多人,能上演的剧目也只有二十几出常见的戏,每月彩唱一次,清唱三次,9年来共彩唱演出了近350场。2000年元旦,为配合“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北京举行,东城区文化馆受市文化局委托以京剧为主举办了将演出、展览、讲座、灯谜等项目融为一体的大型京剧业余文化活动———梨园迎春京剧游园会,荣获由京剧节颁发的京剧“金菊奖”,这是对组织群众性京剧活动的最高奖赏。
2004年10月,为庆祝建国55周年,京剧名家票友俱乐部又上演了三场彩唱,其中以《群英会·借东风》的气势最为庞大。
(摘自 《新京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