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事,夫妻二人早年都毕业于戏曲学校。电视连续剧《青衣》播出期间,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好奇地询问:“你的老爸、老妈也像筱燕秋那么古怪,神经兮兮的吗?”同事的孩子忙矢口否认,说他的父母精神很正常,跟一般人没有两样。过后,孩子向父母提及,同事夫妻啼笑皆非,当即表示他们以及他们的戏校同学确实都不像剧中那样子,不是这样的“青衣”。
青衣,原为京剧的一个表演行当,归属旦行,主要饰演端庄秀雅的女性角色。上面说的“青衣”,则指电视剧中的青衣演员筱燕秋、林云如等人物。观众把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和现实生活的人对号,久已有之,不足为奇,这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出了作品的客观影响。但如果涉及到的身份相近的人,都认为和自己没有共同点,甚至避之惟恐不及,同时又非恶人、坏人等反面角色,那么就很可能在艺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上出了问题。
《青衣》这部戏,我读过小说原著,写的是中年、青年两代京剧演员在当代社会遭遇的困惑与挑战。作品的现实感很强,表现艺术追求和现实环境以及同行之间的复杂的矛盾冲突,由此折射出了人物的事业浮沉和命运历程。根据它改编的电视剧,基本上沿用了原作的故事框架和主要人物,但扩充、增添了许多内容,把一篇时空相对集中的中篇小说拉长到20集。也许出于原作素材不足铺陈所需的原因,延长了历史跨度,从“文革”前一直写到今天,又生发出许多人物和事件来,这就和小说拉开了距离。当然,这也是改编常有的做法,但由此就牵扯到在“生事”过程中,对于人物的把握,重新又赋予了哪些东西,是否准确和适度。
电视剧采取的是推向极致的路子,人物不是对戏迷恋、执着吗?那就让你到痴、狂的地步。开头出场的老青衣林云如就异乎常人,举止言谈怪异,为了戏装上有褶子就素身登场(这是戏剧圈绝对不允许的,反而显得意气用事,不珍惜艺术);接下来,筱燕秋又因演《奔月》而迷嫦娥,而且遇上了只爱"嫦娥"不肯真心爱她的男人,感情受挫;于是,性情乖张愈甚,在婚姻、家庭方面做出许多不合人情的事来。她和林云如都是戏里戏外不分,舞台上下混淆,人生角色混同戏中人物,能不显得“神经兮兮”吗!这种过度的夸张和渲染,不仅带来许多细节的不真实,经不住推敲,而且对于戏曲艺术和从业者来讲,在人们中间形成了误导。戏曲演员确有对戏痴迷的一面,有时在日常生活中还带出某些台上的神情、动作;但职业习惯不等于把戏和生活混同,社会的戏曲人和普通人一样“正常”。影视作品中的不正常,不过是不熟悉戏曲界的编导们的主观臆测罢了。
在这一点上,《青衣》带有明显的如同电影《霸王别姬》一样的痕迹。如果后者由于电影节奏快,情节跳跃性强,尚未引起广泛的质疑,那么,在写实性较强的电视连续剧里,用细腻琐碎的生活场景罗列表现,就暴露出了不谐调的破绽。此剧播出时收视率一度高升,主要仰仗徐帆(筱燕秋)和傅彪(面瓜)的小两口对手戏演得不错,趣味横生。但那是乖刁媳妇与模范丈夫的家庭“战争”,放在什么职业的人物身上都可以,与该剧所要体现的特定主题并不搭界。
根据小说或戏剧改编电视连续剧,为了形成几十集的规模,在不真正了解和把握相关人物和生活的情况下,只凭想当然的东西“增肥”,导致最终效果未尽如人意,并非偶然现象,内中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刘连群)

(摘自 《今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