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施范蠡大团圆如何

“京剧,与时代同行”,江苏省京剧院一直以此作为一个不断延伸的文化命题,新版京剧《西施归越》成为他们的起点。《西施归越》原剧本在1987年完成,并于1995年在首届中国京剧节上获得“程长庚铜奖”,被誉为“京剧节的一匹黑马”。事隔11年,江苏省京剧院将该剧重新创作演出,致力于揣摩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前晚,这出新版的经典大戏在紫金大戏院成功地进行了彩排试演,而正式首演已经定于8月18日、19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昨天上午,“新版京剧《西施归越》艺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演艺集团召开,中国剧协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等多名专家和黄蓓佳、毕飞宇两位著名作家参与了这场“大讨论”。这些嘉宾前晚均观看了试演,所以研讨会现场讨论颇为精彩,具艺术性、趣味性的观点层出不穷,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出悲剧结尾应该改成“让西施范蠡大团圆”。
昨天全国各地的很多戏剧专家都参加了研讨,中国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连称希望创新京剧能带领传统戏剧“走上康庄大道”,他赞扬了《西施归越》所有演员较之11年以前更为成熟,“在保留了戏曲传统的程式美外,融入了激活传统的因素,做得比原来更精致、更精彩”。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改善建议,“舞台上是逆生活逻辑顺艺术逻辑的,不需要将故事讲得滴水不漏、背景交代得完完整整。剧中有些唱段是可以浓缩和省去的,时间过长是该戏的美中不足之处”。而来自台湾的戏曲理论家蔡欣欣教授则欣赏该剧的另辟蹊径,“演出了与众不同的西施。《西施归越》重新设置了情境,还原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通过西施这面镜子,反射出人性的自私与残酷,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对人性的考问”,蔡教授还热忱地邀请该剧赴台演出。
“我们都是外行,这还是我第一次看整本的京剧。感觉非常震撼,尤其是服饰和舞美太漂亮了”,作家黄蓓佳在研讨会上如此赞道。虽然曾试着写过京剧剧本,但另一位作家毕飞宇仍把自己称作外行,“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都不是给内行看的,而是给广大的外行看的。而这出剧我作为一个外行始终能进得去、始终被说服”。随后,他用两个字概括了“外行”的观后感:满足。之前看了试演的作家叶兆言昨天因故未参加会议,不过他委托黄蓓佳转述了一个很特别的观感,“他希望结尾不妨改成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让西施和范蠡在湖上泛舟作为谢幕。他认为现在的悲剧收尾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记者/张艳实习生/王真峥)

(摘自 《扬子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