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在上海市政协提出的提案之一,是建议将近现代为国家、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其中曾在上海工作过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人的名字来作上海的路名。以梅兰芳、蔡元培、邓稼先等人的名字来命名上海道路,不仅是为了显示对他们的尊敬和纪念,而且是藉以向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反之,随便给道路取个 名字,在信息社会中是对信息资源的浪费。在有些国家中,以一个人名来命名道路,须经议会议决,因此,我又提议,以人名来作路名,应通过一定的程序,从而避免在命名时可能出现的偏差。
这一提案受到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重视,该局准备进行程序化操作,对于拟作路名的人名采取市民推荐、专家论证、事前公示、讨论通过等步骤。对此,我深表赞同。
前几天,从《青年报》上读到《“梅兰芳”可入路名但需慎行》一文。文章提出,在将“梅兰芳”等作为上海路名前,最好能征询其家人意见,我赞同此观点。不过,可能该文作者不太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他与上海的关系,因而对上海可能以“梅兰芳”为路名之举有所保留,认为“‘梅兰芳’等一般意义上的名人,如果某条道路与其没什么关系,强行‘拉郎配’命名则意义不大”。
梅兰芳不仅是京剧大师,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与上海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13年,他就到上海演出。“九·一八”事变后,他迁居上海,先后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传爱国主义。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后,侵略者几次要他出场演出,均遭拒绝。为拒绝给敌人演出,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甚至自残身体,以注射伤寒预防针、导致高烧。上海不仅是梅兰芳展现艺术天才的舞台,还是他度过最艰难岁月、并展示爱国者高风亮节的城市。在已将从未到过中国的牛顿、达尔文等外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了道路的上海,用一条道路的名字来纪念在本地居住了10多年的爱国艺术大师,是理所当然的。
梅兰芳在上海的故居位于思南路。如果改思南路为梅兰芳路将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路名应该稳定,否则会给上海市民直至外省市居民带来不便。一条新辟道路尽管与梅兰芳在上海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但也不妨取名为梅兰芳路,这是因为该路毕竟是他长期生活的上海的一部分。再进一步说,即使对从未到过上海的中国杰出人物,也完全可以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上海道路,这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上海人民为所有杰出的中华儿女而自豪。就像在鲁班生活的年代,上海中心城区尚未成为陆地,但在数十年前上海已有了鲁班路。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全国会有多条梅兰芳路,上海市民应当会乐见第一条梅兰芳路就出现于上海。(费成康)

(摘自 《上海青年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