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一下:本人今天这篇帖子虽然有些旧事重提,但绝对不是跟任何一位朋友抬杠的,希望大家不要见怪。顺便说一句,本人学历较低,只是一个还差3个月才毕业的工科学院经管专业,正预备争取本科学历教育的大专生,论知识的积累、论口才以及论对戏理的熟识程度都不如这个坛子上许许多多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以及全国各地名牌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早已踏上工作岗位的阅历丰富的长辈们,我以前也表示过,所以在这里讲这些话有些狂妄自大、胡言乱语的意思,以前也有人曾经批评过我什么“自负大过自知,发挥超过积累”,这位朋友说的也是事实,但无奈在下天生这个性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天看了这位“外行”朋友发的帖子,感到真是痛快淋漓,很多话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令我为之深深振奋,我非常佩服他这样不畏论坛上戏曲界旧势力,敢于直言不讳的勇气,因此我也索性豁出去,说说我心里的一些看法,确切的说,是发发牢骚,排遗一下心中的郁闷,当然是关于现在戏曲界以及我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的。
第一、他在文中所提到“一大堆京剧界的学者、艺人、以及戏迷票友把京剧逼上了绝路”一句中,除了“学者”我不敢苟同以外,对另外三种人阻碍京剧的发展我是深有同感。说句不怕大家议论的实在话,我平时就很少去京剧票房,倒不是说因为自己才疏学浅,进去了怕人笑话,而是那些人的修养绝大多数实在太次,用句我们这儿的俗话说就叫“一群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傻脓包”,(原谅我的粗鲁)偏偏还爱摆谱,一幅“吃不尽要不完”的样子,让人生厌,去了根本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去了一两次以后就懒得再去,还不如在自己家听磁带看VCD学,速度是要慢一些,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我对我们这儿票房里的那群人的态度如果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红色康乃馨》的话,看看蓝思红的干女儿阿琪平时对李建国、杜其规之流的态度就知道了。只是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生在北京,进剧场看戏不方便、买京剧资料都不方便,也没有多少机会见到像刘曾复、吴小如、欧阳中石这些老先生,这些真正才高八斗的学者,当面聆听他们的教诲,有可能这个假期我要来北京,如果我当真能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几场正宗的现场京戏,要货真价实的名家、以及票友中的佼佼者的,再认真的听几场真“大师”们的讲学,好好的陶冶一下自己,提高一下自己,至于票友中那些固步自封的“半罐水”们,我是再也不要接近的了。(我没有针对这里任何人的意思,请大家不要对号)
第二、“不懂得艺术是人的艺术,是供人欣赏并供更多人拥有的艺术”,为这个问题去年暑假我还和一位朋友在这时吵过一场,只因当时大家闹了些误会,都在气头上,所以说的都是气话,也不能当真的,现在大家言归于好,就不妨再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以平等的朋友身份进行讨论,相信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我的朋友一直都强调京剧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这毋庸质疑,还老强调蒋锡武先生说京剧有一种“艰奥的美”,还有什么季羡林先生的一些话,时间太长我也记不得是些什么了,“精华旧帖”里也找不着,反正总之一句话,他的观点大致就是咱们研究京剧不是为了推广京剧,而是为了了解它的文化实质。对于后者,我深表赞同,欣赏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只是光从表面上看看,听听就了事,这样一点用也没有,而应该了解它的内在涵义,懂得它的实质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但说“不是为了推广京剧”这话就值得推敲了:京剧是文化艺术,这是肯定的。但文化艺术要一代一代往下传不需要推销吗?如果照他的逻辑,大家想想看,今天的人还有几个会知道贝多芬、肖邦,还有几个人会知道《孙子兵法》?还有几个人会读《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京剧绝对不是一种过错,要知道,一件没有发展余地的东西是没有丝毫的文学艺术价值,没有丝毫美感可言的。正是因为它美,我们才应该让更多的观众朋友与我们一道分享,更好的传播它,使它发扬光大,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贴由反二黄散板于2003年3月26日21:40:4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