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飘落,冬气渐生。
转瞬间我们敬仰的京剧花脸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了,正所谓:“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今年又适逢他的九十诞辰,梨园界要举办纪念演出活动,向这位堪称双馨绝代的净行楷模尽抒胸臆、寄托哀思,适时反映了吾辈爱袁、崇袁、思袁的心怀。
我作为一名普通票友,虽然习学老生半载,却对袁世海先生这位杰出的“郝派”传人情有独钟,其缘由是我自幼就非常爱看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一出大戏——《群英会》,尤其是袁先生的曹操戏:蒋干回书、曹操上当,杀了蔡瑁张允,颔首静思幡然悔悟,把信摹计瞠目慨叹,已成为经典之作,每每看到此回,我都要起座拍手叫好,那感觉是惬意、是酣畅……
袁先生首次来我们邢台演出是1961年,在我们的人民剧场。父亲带我看了他主演的除了《群英会》,还有一出《黑旋风李逵》,我兴致勃勃地欣赏了他在“下山”一场那段连唱带做的西皮原板,既质朴豪放,又情趣盎然,至今常在耳旁回响,在眼前浮现。我渐渐领略到京剧的魅力无穷,也渐渐成了一名小戏迷,追根溯源,袁世海先生当为我“入门”的向导。
改革开放,传统戏开禁。1980年11月,中国京剧院一团应邀来邢台演出,这不啻是报喜的春雷,令我喜出望外。11月7日我作为牛城票友的代表,跟从邢台市政协领导李英俊、人民剧场党政领导康长太、耿介、张高生等到火车站迎接乘车前来的诸位演职员。车一停稳,第一个走下车厢的就是袁世海先生,再后谷春章、李金泉、苏维明,名琴师沈玉才……一一出站,被迎上接站专车。这次在邢的演出一直持续到12月1日,场场爆满,盛况空前,连过道、台前都加满了椅凳,人们争相欣赏袁先生那“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袁派”艺术。其间,我作为一名铁杆戏迷,于11月10日采访了他,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袁先生平易近人尊重票友,侃侃而谈直率坦诚,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写了一篇题为《技艺惊人炉火纯青》的访谈,第二天就见了报。
1985年5月,袁世海先生再度率团来邢,这时我已调进《邢台晨报》作副刊记者。13日下午,我奉命与同仁许慧国、王志华一同前往,到袁先生下榻的招待处215房间采访他,年届古稀的袁世海先生从学艺经历到艺术流派,从表演心得到体制改革,如数家珍,谈得很是投机。台上做戏有“架子”,台下待人无架子,我们仨很为他而感动,便将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摊摆在案,袁先生欣然命笔:“向牛城人民问好
袁世海”,落款的“海”字末笔舒缓飘逸,犹如大海之波引人遐思。这访墨宝至今我还珍藏着……
第三次则到了1993年初春,邢台市举办首届十佳京剧票友大赛,袁世海先生携其子袁小海再度来邢,应邀担任艺术顾问。这一次,我是参赛选手,选择了《野猪林》中林冲的“大雪飘”一段,其初衷就是因这出戏是袁先生和李少春先生的强强联袂之作,而我多年习学李少春唱腔,有缘袁先生在场,一或勾起他共鸣之情思,二是想请他给说说,指正指正。更何况担任评委的还有河北省京剧院的祝元昆,李少春先生曾在1961年向他亲授《野猪林》,这也是我请教受益的天赐良机……赛后袁先生说我唱得有韵味,遗憾的是,因为他活动日程紧凑,没来得及口传心授与我,就即刻返京了。
转眼到了2002年。这年的10月18日,因我的拙作《戏功三趣》荣获《中国京剧》杂志社“我与中国京剧”征文一等奖,便应邀到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第二天上午九点在洋桥附近的北京戏曲学校排演场举行开幕及颁奖仪式。灯光如火、人气如炽,仪式开始,当今神州舞台的京剧名家自下场门一一登台,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袁世海先生,接着谭元寿、景荣庆、吴钰璋、李鸣岩、王玉珍、赵葆秀、赵书诚等依序亮相。只见袁世海先生浓眉善目、精神矍铄,在围着雪白桌帏的主席台中央落座,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坐在第二排最右边靠近太平门的座位上,看得特别清。主持人是北京戏校副校长吴一平,他请袁先生讲话,袁先生接过话筒,声音洪亮铿锵:“各地票友同志们,大家好!”依稀架子花的白口。“昨天在天津第六届‘和平杯’,我看到来自全国的票友,老中青男女,对京剧非常爱好,就觉得京剧前途非常之光明。举个例子。有一个70岁的票友演《借赵云》,只这扎靠就吃不消,他居然演得风雨不透,非常之好!”他缓了一下,又说:“我8岁时,和名家(指尚小云、王又宸——笔者注)演过一出戏,我只是娃娃生,《汾河湾》的薛丁山。而今天8岁的儿童居然能演大戏,像北京戏校的王文端,《空城计》的“观图”,他扮孔明,有大将风度,把孔明的心态演得非常之好!”这番话是我在当时的速记笔录,原汁原味,折射出当今梨园界堪称大师级艺术家热爱京剧、盛赞京剧、祝福京剧的诚挚情愫。
接下来开始发奖。在喜庆的乐曲中,票友节秘书长、《中国京剧》社常务副主编王晓锋念道:“请河北邢台仙凤岐同志上台领奖!”我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上了台。只听王晓锋同志提高了嗓门:“我们请袁世海先生为仙凤岐颁奖!”在热烈的掌声中,我面向艺高德劭的袁世海先生深施一礼,毕恭毕敬地从他手里接过那大红的荣誉证书,紧握着他那舞过铲杖、挥过马鞭的大手,说:“你的邢台弟子霍长林让我代他向您老问好!”袁老侧耳趋前,说:“长林?哦哦哦,好好,好!”当时的情景只能说这一句话。这一幕情景,后来在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戏迷俱乐部”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镜头。
发奖过后,就是开幕式演出了。袁世海先生要到观众席预留的第六排落座。他老人家刚好从我紧临的太平门进来,但身前身后却被热情的各地戏迷围得水泄不通,都想近距离一睹这位花脸大师的风采。忽然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老票友从我座旁拥到袁老面前,并招呼他的同伴赶快按相机快门为他俩合影,我听见他对袁先生说:“我是您的戏迷,七十八!”袁老说:“你七十八、我八十七!”怎奈人多蜂拥、景深难取,工作人员也连连说:“袁先生年纪大了,这样他会吃不消的…”,那位“蜀老”最终好事未成,袁先生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到第六排入了座。
没想到此后仅仅过了54天,在一个彤云低锁、冷雪飘降的日子,我在邢台见到了从北京“袁世海先生治丧委员会”发给我市人民剧场张高生经理的讣告,说我们敬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邢台人民的好朋友袁世海先生已于12月11日与世长辞了。张高生经理、袁先生的邢台弟子霍长林,还有我都禁不住淌下了眼泪,四十年的爱他、赏他、识他并得益于他老人家艺术教诲的历历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受二位兄长的委托,我起草并发出一件直达北京的唁电,挽联写道:
“悲从天降,归鹤哀遍九江口;
星自阆沉,吟龙痛别野猪林。”
本贴由点绛唇于2006年11月21日06:25:0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