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袁世海先生去世的消息,不胜悲悼。而先生对振兴京剧艺术的一些见解,也重新回响在我耳畔。
我曾多次采访袁先生,也曾多次听他讲起郝寿臣老师第一次为他上课的情景。当时郝老师问他:“跟我学戏,是把我捏碎了成你,还是把你捏碎了成我?”袁世海说:“当然是把我捏碎了成您啦。”郝寿臣听了哈哈大笑:“错了,把你捏碎了,你永远成不了郝世海。你得把我捏碎了,再成一个‘你’。”我理解,这里谈的,实际上是一个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创新不是前人成就的简单重复,而是后人集前人成就之大成的艺术创造。这种创新吸纳传统、检验传统,同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郝寿臣的话,袁世海始终记在心上。现在回头来看,艺术创新的理念,一直贯穿在他的舞台实践之中。
建国后第一部以架子花脸为主角的京戏是《黑旋风》,剧本原来有一段李逵背诵吴用军师所做的四句诗的台词,以“桃花流水……”什么的来夸梁山的美景。这四句诗写的很优美,但袁世海在表演时,认为这不符合李逵的性格,所以改成了:“记得军师还做了四句诗,叫桃……桃……桃什么来着,嗨,我想不起来了。”这种创新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没有破坏剧目固有的情境,得到观众的认可。甚至临终前一天,袁先生还在计划新版《三国演义》如何出新的事情。
袁世海将某些墨守流派之见的演员讥为“伸手派”: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创新,而是满足于把前人的东西伸手拿过来,吃现成的饭。他们爱问:“我像不像某某派?”说他不像就不高兴,遇到这种演员,袁世海先生只好说:“不错不错,再努力。”记得谈起这些的时候,老先生拿扇子往桌子上一拍,冲我哈哈一乐:“他们的耳朵只听进去了前半句,后边那个‘再努力’就被风刮走了。”的确,流派是京剧艺术的精华,要继承;但流派并不是艺术小圈子,也要有新的发展,新的创造。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有艺术生命力。京剧艺术要振兴,确实还得“再努力”啊。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