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所谓“流派的出现,是京剧兴盛的标志之一”与“流派的出现,就是京剧萎缩的开端”并无矛盾。京剧发展到极盛,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可以说流派的兴盛是京剧兴盛的一个结果或表象;顶峰过后自然是下坡,接下来京剧就由盛转衰了,“流派的出现,就是京剧萎缩的开端”不过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把京剧的衰落归罪于流派,更不是说流派根本不应该产生。所谓“流派有害”也是针对京剧教学中的误区而言。
抛开具体语境和原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只抓住个别词句,就指责作者对流派挥舞大棒,实在是对原文,对周先生的曲解。
其次,“而流派的‘委缩’,才是京剧表演艺术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论断中提到的因果关系值得商讨。个人以为,京剧艺术的衰退才是因,流派“萎缩”只是一个结果,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京剧艺术的衰退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并不完全是京剧内部的原因。
至于“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这一论断就更不知从何而来。昆曲是没有流派的,它的发展程度比京剧低吗?
从《京剧流派弊端》的原文来看,周先生的着眼点是京剧这门艺术本身而非流派的继承和发展,这正是他有见地的地方,这种胸怀和眼光是某些被流派一叶障目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流派不等同于京剧,京剧大于流派。个人以为,一个演员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自己是在学京剧,首先要学好的是京剧表演的基本技艺和规范,即“官中”,“大路”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可以专攻一派,可以广采博收,还可以自出机杼,总之,结合自己的天赋条件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道路。流派并不是终极目标,演好戏才是目的。在京剧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的嬗变,融合,重组,更替都是正常的。
虽然当年无腔不学谭,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唱老谭派? 这也不表示老谭派湮没了,正好相反,它被化在很多新兴的流派中了。言余高马等人都没有完整地继承老谭,他们的艺术相对老谭而言也决非什么“完美的超越”,可一般来说似乎也没把言余高马派在舞台上取代老谭派看作京剧的倒退。直到四五十年代,门户意识也并不是很强,观众的欣赏心态也还是开放的。当时还属新生代的演员,有厉慧良,关肃霜这样野路子出身,无门无派的;也有张君秋,童芷苓,李玉茹,李万春,李少春这种虽师从名门,却并不拘一派的,他们都受到广泛的欢迎。现在看来,他们都没有完整地继承某一派,可又都推动了京剧的丰富和发展。
而现在的有些戏迷,恨不得演员都去皓首穷经,固守一派不越雷池一步,这也是一种“末世心态”,说穿了是对当前的演员缺乏信心。
这种保守心理的产生虽然有一定理由,却容易导致偏执,对演员也不公平。现在的演员艺术水准比不上前辈很大程度上是受时代的限制,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表达个性,追求个人风格的权利。他们对流派的理解和把握达不到戏迷心目中的标准,并不见得是因为他们主观上不好好学;所谓“以一两出能戏自许,急于立派”恐怕更是多出于戏迷自己的臆测,把这种罪名强加到自己不喜欢的演员身上实在是太容易的事了。
本贴由时代的晚上于2004年12月05日09:45:1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