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板/文

中国的民间文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中之内对于男性美的界定是很有趣的--往往有女性化的倾向的男子才是美。"面白如玉,齿白唇红"不仅在对于白面书生的描写中见得到,就连充满了雄武之风的武士们若想不落于"哇呀呀"的张三爷之流,或是阵前能赢得美人的青睐,也必需或多或少的带有此类的特征。这是停留在外部,从性格上讲,文质彬彬,几乎是无一例外的存在于那些美男子的身上,而他们若还能稳重大方,简直俨然头名状元了,而若为文士,还总有这样一条有趣的注脚--"手无缚鸡之力"。

再来看看男旦:台上,他们一个个化身为千娇百媚的女娇娥,引来老爷太太们共同的艳羡的目光;台下,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劲儿却似乎正是符合人们长久以来的审美观点。由此,我们不妨作这样的一个假定,或许在四大名旦时代,民众不仅习惯了台上的男旦,也习惯了台下的他们。

现在看来,解放后的"男演男,女演女"至少从一个方面推动了女性自身在刻画女性角色上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这条有点政治色彩的艺术法则也确实给了男旦当头一棒,但至少文革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京剧中旦角的代表仍为男旦。但与此同时,民众的观念也在改变,我就曾亲耳听过一位与新中国年龄相仿的戏迷说过,薛亚萍比张君秋还好的话,原因是"大老爷们唱女的,我觉得有点贱"。

厉害的文革革了牛鬼蛇神的命,其中就有男旦;厉害的文革还给相当多的人洗了脑子,文化传统的断档并非言过其实。连根拔起了!

今天,似乎审美的观点进步了许多,把写意定义为京剧表演的首要已为人所认可。 可这样的理念究竟在梨园人心中扎的有多深,一向以没文化著称的梨园行现在的文化素养究竟能不能从根儿上接受这个观点,我表示怀疑。与此同时受众的对于男性美的观点也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简言之,男人的有个男人的样,然后才谈得上美。于是男旦愈发成了为世人所稀奇的少数民族了!

罗嗦了许多后,我想切入正题,谈谈男旦的今日尴尬的处境。我不知道如果梅葆玖如果不姓梅的话,他能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甚至会不会像现在这样频频登台,因为从温如华,吴吟秋,陈永玲的命运看来,这些身在京津沪的男旦反而不如僻壤中的宋长荣幸运,是不是应了"革命应从防守最薄弱的地方爆发"的道理呢?据我所掌握的资料,至少地方上的男旦从数量,演出机会而言,都要胜过大地方。如果说这没有另外的因素在其中,我不相信。

存在即合理是有道理的,今天男旦的存在我能找出的合理理由只能算做"继承传统",或许在美学上他有更大的意义,可至少众多的京剧观众还无法领会这一点,而现在京剧生存的源泉却又是他们,而并非坛子上的我们。

更大的问题是专业男旦的濒于灭绝。我也承认男旦不可能成为将来(至少是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京剧旦角的主流。因为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剧目的人文精神实质恐怕不能被过去的男旦表演技

中国的民间文学中很长一段时间中之内对于男性美的界定是很有趣的--往往有女性化的倾向的男子才是美。"面白如玉,齿白唇红"不仅在对于白面书生的描写中见得到,就连充满了雄武之风的武士们若想不落于"哇呀呀"的张三爷之流,或是阵前能赢得美人的青睐,也必需或多或少的带有此类的特征。这是停留在外部,从性格上讲,文质彬彬,几乎是无一例外的存在于那些美男子的身上,而他们若还能稳重大方,简直俨然头名状元了,而若为文士,还总有这样一条有趣的注脚--"手无缚鸡之力"。

再来看看男旦:台上,他们一个个化身为千娇百媚的女娇娥,引来老爷太太们共同的艳羡的目光;台下,他们身上的那股子劲儿却似乎正是符合人们长久以来的审美观点。由此,我们不妨作这样的一个假定,或许在四大名旦时代,民众不仅习惯了台上的男旦,也习惯了台下的他们。

现在看来,解放后的"男演男,女演女"至少从一个方面推动了女性自身在刻画女性角色上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这条有点政治色彩的艺术法则也确实给了男旦当头一棒,但至少文革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京剧中旦角的代表仍为男旦。但与此同时,民众的观念也在改变,我就曾亲耳听过一位与新中国年龄相仿的戏迷说过,薛亚萍比张君秋还好的话,原因是"大老爷们唱女的,我觉得有点贱"。

厉害的文革革了牛鬼蛇神的命,其中就有男旦;厉害的文革还给相当多的人洗了脑子,文化传统的断档并非言过其实。连根拔起了!

今天,似乎审美的观点进步了许多,把写意定义为京剧表演的首要已为人所认可。 可这样的理念究竟在梨园人心中扎的有多深,一向以没文化著称的梨园行现在的文化素养究竟能不能从根儿上接受这个观点,我表示怀疑。与此同时受众的对于男性美的观点也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简言之,男人的有个男人的样,然后才谈得上美。于是男旦愈发成了为世人所稀奇的少数民族了!

罗嗦了许多后,我想切入正题,谈谈男旦的今日尴尬的处境。我不知道如果梅葆玖如果不姓梅的话,他能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甚至会不会像现在这样频频登台,因为从温如华,吴吟秋,陈永玲的命运看来,这些身在京津沪的男旦反而不如僻壤中的宋长荣幸运,是不是应了"革命应从防守最薄弱的地方爆发"的道理呢?据我所掌握的资料,至少地方上的男旦从数量,演出机会而言,都要胜过大地方。如果说这没有另外的因素在其中,我不相信。

存在即合理是有道理的,今天男旦的存在我能找出的合理理由只能算做"继承传统",或许在美学上他有更大的意义,可至少众多的京剧观众还无法领会这一点,而现在京剧生存的源泉却又是他们,而并非坛子上的我们。

更大的问题是专业男旦的濒于灭绝。我也承认男旦不可能成为将来(至少是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京剧旦角的主流。因为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剧目的人文精神实质恐怕不能被过去的男旦表演技艺所完全表现,而与此同时,从坤旦出现之日起,她们还并未打破前辈男旦表演规范,至少是不能使京剧旦角艺术从全盘上有所发展,因此和今天的生净相比,坤旦最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我的推断是:在京剧旦角艺术不出现大的飞跃前,坤旦的任务是发展,男旦的任务是继承(并非绝对)。或许在某一天,是坤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京剧旦角;或许是男旦在美学意义上为世人公认,并且创立了新的表演规范,继而又成为旦角表演的主流。

我不是预言家,这一隅的管椎之见,任由诸君笑骂。

艺所完全表现,而与此同时,从坤旦出现之日起,她们还并未打破前辈男旦表演规范,至少是不能使京剧旦角艺术从全盘上有所发展,因此和今天的生净相比,坤旦最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我的推断是:在京剧旦角艺术不出现大的飞跃前,坤旦的任务是发展,男旦的任务是继承(并非绝对)。或许在某一天,是坤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京剧旦角;或许是男旦在美学意义上为世人公认,并且创立了新的表演规范,继而又成为旦角表演的主流。

我不是预言家,这一隅的管椎之见,任由诸君笑骂。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