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两天刚刚把一门要命的课结了,所以这几天十分悠闲。虽然知道在这里发这种帖子有点儿不要命的意思,还是贴了。版主既然不在,暂时是不会有人把我踢出去的,还可以流毒几天。众位想教训我的话,我在这儿洗耳恭听。

京剧能不亡吗?

这是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一句台词。我第一次看懂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听到了这句词,后来我就成了一悲观主义者。

京剧到今天,不论如何去保护,如何想振兴,慢慢消亡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消亡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市场真的是能决定一切。别的且不说,当年京剧的兴盛时期之所以到来,是因为有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的观众,角儿们为了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肯下工夫。为了能留住自己的观众,他们才会不断的改变自己对角色的塑造,不断的制造新鲜感,演出自己的特色。现而今是怎么样?反正是拿国家那一份工资,演出年年就那么几场,不过是为了造成百花齐放的场面而已。谁不会想着舒服一些呢?还有,以前的名角们也不是一出道就是名角的,那唱工做工都是长期台上积累出来的,现在的演员们一年才几场演出?就那么几场演出,能保证他们不忘了怎么唱戏就不错了,你还能指望着他们把什么发扬光大不成?演员的退化,直接导致的是京剧发展的停滞不前。没有发展的东西是生存不下去的。

为什么没有观众?不要说京剧,现在说起张信哲几年前唱的歌,恐怕就是记得人家也要想一想了。而京剧更新是什么速度?更新出来的又是什么东西?跟现在的大学生说让他们把一出戏听上几十遍,熟得连演员在哪里换一口气的变化都能听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说大学生是因为我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我熟悉他们。也不光是京剧,在欧洲,交响乐,歌剧这些比较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都是市场萎缩得厉害。京剧市场的萎缩显得更厉害,因为京剧从来就不是阳春白雪,原来的观众要多得多。而且,欧洲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有让自己的孩子学一门乐器的习惯,中国可没让孩子学唱戏或者学拉京胡的习惯。我们今天的这一代就已经是这样,我们将来的下一代,从小就没听过京剧的下一代,他们把这国粹忘了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是这么说,我觉得大部分人心里都很明白这一点,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像我的朋友问我,你既然都觉得京剧终有一天要成博物馆里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喜欢?我说,我喜欢什么那是我自己的事情。

本贴由萧声咽于2001年4月27日12:13:27在乐趣园《文苑京剧社》发表.

我以为

作者:京昆之友

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人就认为京剧要完,她顽强的活到了五十年代,经过五十年代和文化大革命又有人说她要完,她走进了二十一世纪。

听戏听戏,听的什么。有人可以把《四郎探母》倒背如流,应该说已经厌倦了吧,他还是要看,看的是演员的表演,不同的表演会和观众擦出新的火花,这就是京剧的魅力。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演员和执着的观众,京剧就会有生命里,会有新的活力和魅力。

最后想说的是:博物馆里的艺术是死的,而京剧艺术,是在不断变化的,是有生命力的,当然这需要演员和观众的共同努力和方方面面的支持。

与其大家讨论京剧什么时候灭亡,杞人忧天,还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向周围的朋友多宣传宣传。应该没问题吧!

现在讨论京剧会不会消失,什么时候消失或怎么消失,都是无意义的,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京剧才会常保青春。

本贴由京昆之友于2001年4月27日18:11:02在乐趣园《文苑京剧社》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