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雄关娘子》于7月1日在太原青年宫首演。
舞台上,娘子关露出巍峨的容颜,战马嘶鸣,一段尘封的历史徐徐而来。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出场了……



对于此剧,思之再三,还是有话要说:
·
排演《雄关娘子》的必要性
·
宣传册上讲明此戏是文旅结合的初衷。
文化与旅游结合是最近一直有的提法,再早一点,大家会说:文旅不分家。其实,文化是可以独立支撑的,旅游却不能没了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无源之水,必然隐没于世事之外。如何带动旅游,文化是必然选择。而文化嫁给旅游,是诗与远方的天作之合。在我看来,这个文化即指的是旅游需要有文化内核,也是说还需要用文化去包装和传播旅游,那么,百姓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戏曲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地方戏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戏曲承载旅游内容,旅游文化充实戏曲内容,这是双赢的结果。对于外地人来说,既可看到旅游景点,又可品味地方文化,欣赏地方特色的视听艺术,这是完全值回票价的回报。地方戏曲与地方文化,如果做,便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局面。
这是其一,其二要谈到戏中所说娘子关的地理位置。






古来进出太行山,有八陉,井陉是其一,从北向南,排第四,娘子关便在井陉上。守住了娘子关,便是守住了太行山的一条重要隘口,也是守住了山西的东大门。从地理意义上讲,娘子关的重要性要超过戏曲中常演到的雁门关,雁门关早已随着杨家将名满天下,却还没有戏来反映娘子关的雄壮伟大。当然,当交通网四通八达,开山架桥成为家常便饭,关隘失去了它的作用,但它曾经发挥的功能永远闪耀于史书上。
史书所载:娘子关既是“秦晋屏蔽”,也是“京畿藩屏”,它特殊的位置,既守护着现在的京城,也守护着千年前的唐都长安。关前是燕赵古道,过了关便可到太原,从太原南下往西可到长安,因此上,才有平阳公主守护苇泽关的战略举措。而太原于大唐王朝来说相当重要,它是唐王朝的发源地,是最早的北京,这个称号比现在的北京要早几百年,许多盘根错节的关系和祭祀地都在太原。
因此,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上来讲,都应该有一部戏来反映这段过往,而省晋剧院作为省级院团,负有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双重使命,那么,《雄关娘子》的诞生就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
排演《雄关娘子》具备相当好的条件。
·
去年一年,因为采访送戏下乡的活动,我多次跟随晋剧院的院团下乡,见过了青年团的阵容。青年团是一支行当齐全、文武兼备、作风严谨、吃苦耐劳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完全可以承接并排演《雄关娘子》这样的反映战争场面的戏,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刀枪剑戟对于他们来说正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之感,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满场的武打场面真是漂亮,跟斗翻起,空中腾跃,仿如有祥云跟随而来,武士牵马坠镫,杀声震天,枪花飞舞,舞台变成了具有审美意义的战场。
我是看过他们团的猴戏的,生龙活虎、机智活泼,有真功夫。这些年,武戏作为戏曲的半边天,越来越少,几乎成枯萎状态,即使有,也是武戏文唱,新编戏里更是很少出现,武戏的状况令人担忧,有许多传统形式,一旦消失了,就是不可恢复的,但他们团却齐刷刷地保留并发展着武戏阵容,这在各院团中是不多见的,真是可喜可贺。
除了武戏,青年团的四梁八柱也很齐全,贾登智、徐发杰、师学丽、王鸿乐、翟丽美等小演员都有上佳表现。
而晋剧院还有两位大宝贝,即刘氏兄弟,作曲、配器加指挥,那真是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听过他们的音乐设计,你就能知道,什么是行云流水、什么是渐入佳境、什么是摧人心肝。两位艺术家对晋剧多有钻研,板式和唱腔烂熟于心,听他们的音乐,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舒服”。由他们来为晋剧站台,可保音乐万无一失。而本次配器又增加了陈世宾,据说是刘和跃的老师,如果不谈剧情,此剧的音乐可见大家手笔,唱腔高处,烘云托月;场景连接,天衣无缝。
有这样的力量,排出一部新戏,条件是具备的。



于是,《雄关娘子》诞生了。平阳公主自请守关,唐风吹来,战场上,斗大的战旗挂在半空,平阳公主为大唐的拓展和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但我认为,此剧还有几处需要探讨:
其一,娘子关打水仗的合理性
专家们说娘子关下有水,编导也说因为关下有水,便把战争设计成了水战,而我认为不妥。首先,现在的水,并不是唐朝的水,现在的湖也是多由蓄水库而成,这样的状况不能当作唐朝来推演,唐朝即使有水,也象三国赤壁一样,可以惊涛拍岸吗?可以供双方几十万军队打起水仗?在我们太行山之八陉中,都是大山横卧,沟壑大川的地理形态,是苍凉的大山注定了北方的雄浑底色,马匹踏破时空是对的,在这样的关隘上打水仗合理吗?再者,这样的大山中,有可能造出许多战船运至娘子关来供大军所用?太行山周围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吗?
所以说,从逻辑上,我认为不合理。虽然,戏曲不一定遵照现实情况,但我认为要尊重历史和地理形势,并遵从人们心理习惯。我对此设计持怀疑态度,不可陷入专家的引导中。
其二,青衣领衔女将军的合理性
此剧由青衣挂帅,也许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更柔情,可以往女性视角上引,这也许是对的,但我认为戏里对平阳公主从女人到将军的心理过渡、家国到儿女情长的转变都未刻画到位,这就弱化了女将军的形象。她应该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威武刚烈的一面,且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她知道她守护的是她父兄的江山如画,坚定的信念才能威震敌胆,不然,连老百姓也震不住。
还有,内心冲突不足、唱段太长太多,等等方面。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总之,一部好戏一定要经过反复的磨砺加工才可以得到完美呈现,相信,经过专家们的把关,加上那么强的人才储备,一定能把此戏打造成一部传播地方文化的大戏,并走得更远,让娘子关的雄风从远古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王芳,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映像》杂志社。已出版散文集《沉吟》、《关城怀古》、《拈花一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