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森宇大戏台(晋剧场总决赛)的错别字——
……阳泉市文明办、阳泉电视台、阳泉戏迷协会所办的森宇大戏台戏迷电视大赛,是看其它电视剧躲广告的时候才进来看看的。却不料被郝彩琴、王小玲、张俊英、胡忠红、赵素琴等几个唱得好的晋豫剧票友吸引住,才在电视机前看了几场总决赛。
初通文字的人,看戏,也看戏文。余以为,森宇大戏台最精彩,最成功的文字要数《剧情介绍》了,其文辞简约而不失涵盖,字句凝练而不失明快,纵有些许瑕疵,却也无伤大雅!相对唱词字幕文字就差许多了!复赛时,唱词字幕错别字比比皆是,每有笑话,比如,“勒马提刀珠泪掉,三弟呀!”字幕竟然写成“勒马提刀珠泪掉,三滴呀”你看看,关老爷哭张飞,只能掉三滴泪水,就不能是四滴五滴?再如:把《三娘教子》的“老薛保”写成“老薛宝”,把《下河东》的“欧阳方”写成“欧阳芳”,把《反徐州》的“完颜龙”写成“王彦龙”,把“他表我徐州城来坐州官”写成“他标我徐州城来坐州官”,把“上任来我办了几桩案件”写成“上任来翻了几种案卷”,把《捡柴》的“怎捡芦花”写成“怎捡芦渣”。如此等等皆为弄巧成拙之笔,或为不注意历史,自以为是的“胡来三画”,或为不懂装懂,抑或没有见过原剧本,自己在哪里主观臆造的缘故!看电视片尾,到复赛时有三位文化人把了字幕的关。也许是他们与错别字素来就有“不解之缘”,此时“高抬”了“贵手”?或许是一时的“老虎打盹”把错别字给释放出来?要不就是压根就识别不了错别字,自以为是地把它们放过了关。这里仅举总决赛第一、第二场的字幕为例,不完全地统计,错别字就有二十处之多,如:
1.“在京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句的“阃外”写成“帐”外;
2.“朽臣”的“朽”字写成“休”字;
3.“做人情”写成“奏人情”;
4.“积抔土聚顽石泰山才高”句的“抔(pou土”写成“坯土”;
5.“赞赞儿莫恃勇”句的“恃”字写成“持勇”;
6.“助我粮秣下河东”句的“粮秣”写成“粮草”;
7.“紫墀宫”写成“紫池宫”;
8.“讲说”写成“讲述”;
9.“你休仗人多势众……”写成“休占”;
10.“趱车辇”写成“站车辇”;
11.“漫说”写成“忙说”;
12.“黄罗宝帐”写成“皇罗”;
13.“酆都城”写成“丰都城”;
14.“先王爷下河东”写成“先王爷命河东”;
15.把“螭虎”写成“烈虎”;;
16.“绊脚锁”写成“绊脚索”;??
17.“汉钟离”写成“汉中里”;
18.把“参”错写成“搀”;
19.“于”“与”不分多处;
20.“马鞍鞒”写成“马鞍桥”。(字典上说通用)
21. 12月 29号的颁奖庆典晚会上把“程咬金”的兵刃“宣花斧”写成“宣花府”把“唐室”写成“唐世”
这里,本人欲对上述所提之错别字做一粗浅解释,以便与晋剧界的方家共同探讨,如:
1.“在京天子三宣,阃外将军一令”句出《辕门斩子》,典在《史记·冯唐列传》。阃者,基本字义:1. 门槛,门限:“送迎不越阃”。2. 特指城郭的门槛:“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如此有阃外之说。3. 统兵在外的将军:。曰“阃职”。 又如:阃外(本指城郭之外,引申为担任要职的人); 孔子家语·本命》3特指城门的门槛,“送迎不越阃”。又如:阃阈(门限;门槛);阃奥(门户。引申为要塞)泛指郭门。由此可见,字幕写“帐外”是错误的。
2.“朽臣”,乃是对对方的贬责之词。并不是说对方是“退休”或“休息”下来的臣子。“休臣”一词是错字也。
3.“做人情”写成“奏人情”也为讹误。据我所知晋剧从蒲州过来,剧中的一些唱词、道白仍保留“蒲白”。蒲人口里的‘做’念作’zou’写成“奏”也是常识性错误;
4.“抔pou土”乃用手捧起来的一掬土。写成“坯土”就指定为砖坯子或者是什么的土了,呵呵……
5.“恃勇”错写成“持勇”许是审定者们一时的疏忽?;还是自以为是的“字不离母”?殊不知“提手旁”和“竖心旁”是截然不同的!
6.将“粮秣”错写成“粮草”似乎失去了唱词的一些文学性,我想原编剧张振申、许石青等先者们一旦看到定会寒心不已的!
7.“紫墀宫”是特定地名,一旦错写成“紫池宫”就不是“陈世美”和“御皇姑”居住的那个地方了啊!
8.“讲说”写成“讲述”虽然差得不多,但仔细玩味《大堂见皇姑》时“包公”呼唤“秦香莲”的情景,用“讲述”就不对了。还是用“讲说”更为贴切!
9.至于“休仗“写成“休占” “漫说”写成“忙说”,盖因一些地方“江阳”和“言前”不分之缘故。想是选手咋报你就咋写?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犯《山西走进大戏台》的毛病啊!
10.“黄罗宝帐”写成“皇罗”,原剧本是指用黄色布料做成的军帐,泛指具有贤王身份的“八千岁”所在的地方。所以写“皇罗”也是讹误。
11.“趱车辇”写成“站车辇”。大凡见过《现代汉语词典——1439页》的人都知道:趱zan赶;快走(多见于早期白话):如:趱赶。星夜趱行。紧趱了一程等等,写成“站车辇”就是停下车辇,意思岂不大反!
12.“酆都城”写成“丰都城”,见《现代汉语词典——第325页》酆字条曰:“酆都城,迷信传说指阴间”。看来《辕门斩子》“……开了丰都城”的字幕,还得写成繁体“酆都城”字样。因为它有特指的意思。
13.“先王爷下河东”写成“先王爷命河东”乃疏忽之笔改了就好。
14.把“螭虎”写成“烈虎”实在是以讹传讹。此语出晋剧《三关点帅》“叫中军你看过宋王爷家扭头狮子二龙戏珠烈虎大印皇家宝”。有典籍载:螭chi阴平,与“痴”同音。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有“螭虎龙”之称。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汉以后,螭虎使用的更为广泛。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汉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至于“元帅大印皇家宝”,典籍又载:“三代以前诸侯大夫之印通称玺,以后历代玺之体形、文字各有变异,但绝大部分都为螭虎钮。”看来,诸多记载中均无“烈虎”之说,而“螭虎”多多矣,可见“螭虎元帅大印皇家宝”一说成立无疑。有人念成“烈虎”许是字音“离虎”相近,螭虎有离字在旁,遂又“字不离母” 了一回。由此可言“烈虎”乃一别字(不管原作此处是咋样写的)。
15.“汉钟离”是传说中八洞神仙之一,写成“汉中里”乃审定者又一笔误。以后多看看书即可。
16.下来的“绊脚锁”写成“绊脚索”; “参”错写成“搀” ;“于”“与”不分;“马鞍鞒”写成“马鞍桥”等大可不必多说,明眼人一看则知是审定人不假深究,草率从事,造成是是而非之后果也。
17.关于“宣花府”“唐世”也属历史和文学常识问题,确是不应该写错的。
就事论事。区区两场演出,就弄出这么些个错别字,委实令人费解。事过之后,仔细想来,方悟出尽是中华汉字之复杂多变,戏曲文学之博大高深之故。然而出现这多纰漏,概不能推给小年轻人。由于时代的某种原因,他(她)们中的一些人涉猎的汉语言文学,尤其是汉字知识欠缺,对于戏剧文学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让常年从事影视工作的电视台的年轻人承担这份责任似乎有些不太公道;推给从党政部门出来的老同志吧,人家是写讲话稿、总结汇报材料等官方文牍的那类。像戏迷协会的那几位老主席,让他们承担,实在是难为人家!说来说去,还得怪怨戏曲界的文化人(具体指从事戏曲文学的人)他们没有对本行当工作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就一个戏词字幕落下个“贻笑大方”!你比如当今遗留在多数演员口头上的“弦”字念成“玄”;“重镇”念成“冲镇”“粮秣”念成“粮草”“锦簇花团”念成“锦族花团”等等,恐怕是名家就那样唱,编剧、导演懒得去纠正的原因,殊不知你那一唱,令全山西省的青衣都以讹传讹了!
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实属悲哀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