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陈静萍老师从艺75周年晋剧传承普及演唱会”在山西省邮电俱乐部举行。

这场演出,没有做过任何宣传,却吸引来白桂英、武忠、闫慧贞等晋剧名家前来登台献艺;身体欠佳的晋剧界元老马玉楼、郭彩萍由儿子田少华、李伟代替专程来祝贺;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一级鼓师陈跟东带着乐队来伴奏;国家一级演员李建清、魏建琴及花脸新秀贾彦强也来助阵……

当天,近三个小时的演唱会始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打金枝》《走山》《算粮》《见皇姑》等晋剧经典唱段让三四百名自发前来的观众过足了戏瘾。

这是一场怎样的演出,可以让白桂英、武忠、闫慧贞等晋剧名伶主动登台?这是一场怎样的演出,可以让众多晋剧界人士前来参与?这是一场怎样的演出,在未公开演出消息的情况下,可以让各方戏迷闻讯,纷纷赶来捧场?

A一场精彩纷呈的晋剧演唱会

在山西省邮电俱乐部,常年有一个业余晋剧团在此演出,每周一、六下午准时开唱,观众大部分是邮电宿舍及附近喜欢晋剧的人们。

6月17日,周六。这天下午,这里像往常一样开戏了。但除了时间没变,戏却与平常大不同。“这是为晋剧传承与普及而进行的一次专场演出,我们邮电的老局长李培听说了这件事后,也想为此出一份力,要全力支持这次演出,所以免费提供了演出场地。”省邮电俱乐部业余晋剧团冯转娣团长说。

是的,这是一次专场演出,是为陈静萍老师从艺75周年而进行的晋剧传承普及演唱会。而演唱会最初只是陈静萍的儿女们想为85岁高龄的老母亲留个纪念而办的。“没宣传演出,只是让自家人都来看。我们兄弟姐妹只是想趁母亲还唱得动,声音还洪亮,给她刻张碟。”陈静萍的儿子说。

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刻张碟留作纪念。但晋剧演出不能唱独角戏,总得有人来同台。三位晋剧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桂英、武忠、闫慧贞闻讯不约而同地表示“我参加”,要和陈静萍同台献艺。

白桂英说:“静萍几十年如一日在票点教了许多人,默默无闻地为晋剧的传承与普及做贡献,今天该我为她做贡献了。我年纪大了,总腿疼,是吃了去痛片来的,就为了和静萍演好《走山》。”

武忠和闫慧贞说:“陈老师是我们的前辈,为晋剧奉献了一辈子。老师要办这样一场演唱会,需要有人来配戏,我们当然要来。一是帮老师演好戏,二也是为我们共同热爱的晋剧事业的传承出力。”

能让三位晋剧名家同台,并有多位国家一级、二级演员来助阵的这场演唱会,还是民间的、免费的演出。消息不胫而走,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省邮电俱乐部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热闹。

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晋剧演唱会上演了。

武忠和闫慧贞的清唱,陈静萍和专业演员李建清、魏建琴、贾彦强及学生田照明、赵爱梅、薛春盛合作的《打金枝》《见皇姑》《算粮》《卖画劈门》等晋剧片段,赢得满堂喝彩。

而白桂英和陈静萍合作的《走山》将演出推向了高潮。两位耄耋老人在舞台上无论是精气神,还是声音、气韵都不输年轻演员,唱腔更是打动人心。戏中走雪山的剧情,两人该走走,该坐坐,该跪跪……都已八十多岁高龄的白发苍苍的两位老艺人,用她们的戏剧精神和舞台魅力感染了全场观众,大家用不息的掌声表达对她们的尊敬与敬佩。

这是一场怎样的演出?在这里有了答案——这不仅是儿女为老母亲办的一场纪念演出,还是几代晋剧人为晋剧传承与普及奉献的一场精彩纷呈且难得一见的演出。

B陈静萍不单单是著名鼓师白晋山的夫人

陈静萍,说起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除非是资深戏迷。因为挂在她名字前面的头衔多是“著名鼓师白晋山的夫人”“三晋鼓王陈晋元的妹妹”。但实际上陈静萍也是曾经的“角儿”。马玉楼和她称姐妹,白桂英称她为嫂子,郭彩萍、武忠、闫慧贞称她为老师……

陈静萍从小学戏,主攻青衣,1950年进新新晋剧团工作(太原市晋剧一分团前身)。18岁时和丁果仙同台演出了《走山》,得到丁果仙的好评,之后又与丁果仙演过《四进士》《游龟山》《法门寺》《反徐州》等多出戏。当年,也和牛桂英、郭凤英等众多晋剧名家同台演出过多个剧目。

一位戏迷收藏的一份1957年的《山西日报》上有着当年太原市晋剧一分团的演出预告,内容是“9日夜场,丁果仙、陈静萍、牛桂英、郭凤英《四进士》”,还标注着“(只演两天)提前登记集体票、售零散票”。

上世纪50年代山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山西地方戏曲丛书”,其中《芦花记》一书的封面用的就是丁果仙与陈静萍在晋剧《芦花》中的剧照。

1959年后,陈静萍因工作需要到太原市戏剧学校当老师。1964年,受丈夫右派问题影响,陈静萍被劝退职,彻底离开专业舞台,到太原市北寒村生活至今。2004年年底,72岁的陈静萍才恢复公职,办理了退休。

虽然早早地离开了专业舞台,但回到农村的陈静萍没有闲着。从1964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她与丈夫白晋山先后在太原市柳巷公社业余晋剧团和北寒村业余晋剧团为大家教戏、拍戏。改革开放之后,她又走出家门参加了杜儿坪、西铭、瓦窑、重机、迎泽公园等许多票点的演唱。几十年间,陈静萍不仅没丢了自己的老本行,还广泛教学,受她点拨的票友不计其数。不论在哪个票点,她都认真演唱、耐心指导,培养出许多晋剧爱好者。

17日,就有陈静萍在票点上指导过的许多学生自发来看老师的演出。学生陈文庆说,“陈老师谁也没有告,但我们听说了就来了,我们一定要在这个舞台上给老师献一束花。从2004年认识陈老师至今,是她老人家把我这个当初只会唱一段《见皇姑》的门外汉,手把手地教成今天会唱 老八本 (8个传统晋剧剧目)和许多新戏的人。现在还有许多地方剧团请我去演出,我几乎成了专业演员。陈老师培养的学生,像我这样的还有许许多多,感谢陈老师教我们的所有,让我们和晋剧结缘并成为爱好者,让晋剧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她的艺术成为了戏曲的星星之火

2014年,陈静萍曾在迎泽公园清唱了一段《算粮》。山西省戏剧研究会的王培宾还专门为那天的演唱在省戏剧研究会的公众微信号推了一条微信,文章中写道:陈静萍的头一句是平板“王宝钏离了寒窑院”,这是老山西梆子的唱词,北路梆子名家贾桂林早期录音也是这一句。牛桂英老师与乐队师傅们改革的“江水倒流”板式,第一句是“王宝钏离寒窑自思自想”,二性突鹿子起板,转夹板四股眼,由快转慢,是唱腔的创新。在晋中,程玉英、侯玉兰、田秀英等还是用平板帽子来唱。

这段话说明陈静萍唱的是老腔老调。老腔老调,和许多经过改编的新戏相比,优点是更易传播。因为没有改变传统唱法,原汁原味,这种腔调无论走到哪儿,随时都可以与各地的晋剧演员、乐队搭起戏台,没有局限。

虽年过八旬,陈静萍的声音和气息还是够用。在太原西山一带的票友,多会认识她,因为几十年来,她一直在太原市的南寒、北寒、杜儿坪等地指导票友演出。她教过多少人,没有人记得,她自己也数不清。但只要有人请教,她都会不遗余力地教;只要有人唱,她就会在旁边指点。如今这位已经85岁的老艺人还在坚持她的传帮带。每周,她都要自己乘公交车去河龙湾公园、瓦窑、西铭、杜儿坪等地唱票,为票班戏迷创排剧目。一周三次,从不耽误。“能以这样的方式传帮带喜欢晋剧的人,就是我唱票的意义。”陈静萍老人说。

陈静萍虽然早早地离开了专业舞台,但她的艺术并没有湮没,成为了戏曲的星星之火。而星星之火,恰恰可以燎原。感谢像陈静萍这样的老艺人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晋剧在民间的传承不遗余力。(记者 白洁)

(摘自 《山西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