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晋剧《红高粱》
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万 素



日前,山西省晋剧院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创作的晋剧《红高粱》(导演石玉昆、编剧龚孝雄),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在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充满新的希冀和热望的今天,他们把一部厚重的戏剧作品推向当代舞台。
改编与创造
晋剧《红高粱》改编的独到之处,首先在于将农民的抗战主题贯穿全剧,着力揭示在日寇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险时刻,这群中国农民兄弟民族大义的觉醒,传递出民族危亡之际普通民众的呐喊与呼号。创作者借助莫言小说原作深刻厚重的文学内蕴,以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提振民族精神,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百岁老人、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特别关注戏曲现代戏创作。他认为晋剧《红高粱》强调了九儿、余占鳌和罗汉大哥三个主要人物的发小关系和三角关系,人物关系变了,人物性格也随之变化。晋剧舞台上的罗汉大哥人物形象,是一个人品高尚、深沉、有威望、众人信服、受人敬重的抗日英雄。同时,这部剧作对余占鳌淡化了粗野、放任的一面,不像上世纪80年代“去英雄化”文艺思潮逆袭之下,文艺作品将行为粗鄙、缺乏道德作为英雄人物的特点。
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戏剧评论家康式昭认为,晋剧《红高粱》一开场就把抗日的主题有机融入了。第一场,在九儿出嫁的路上就遇到日本军曹要侮辱九儿,余占鳌用剪刀捅死了日本军曹。剧作既写了草根的爱情、野性的爱情,又把它放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民众要抗日的大背景下,让两个主题有机融合到一起,这是编剧龚孝雄的贡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毛时安认为,这是目前《红高粱》剧目中改编尺度最大的一部作品。莫言小说《红高粱》非常张扬,各种改编本也都突出外在的强烈、冲击和张扬。而这部戏写出“红高粱在燃烧”,它的写法和演法让我想到,其实“燃烧”不仅仅在形体和外形,也可以是“心灵的燃烧”。该剧表现了九儿、罗汉、余占鳌的内心在燃烧,而不完全是戏剧情节的燃烧。
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认为,晋剧《红高粱》吸收了原著精髓,进行了巧妙取舍和二度创作,尤其对民族大义和人性美都进行了有力的展示。戏曲与民间文艺元素的有机融合,展示了生动的乡土背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情感与技巧
专家认为,晋剧《红高粱》的艺术创造成就突出,创作团队在导演石玉昆的带领下,追求传统与现代表现手法的完美融合浑然天成,把这部现代题材晋剧铺排得风生水起。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文艺评论家阎晶明认为,晋剧《红高粱》将黄河与红高粱嫁接起来,强化了山西地域特色,包括秧歌及颠轿的舞蹈等都被山西化了,这种腾挪、意象和故事都是合理的。作为戏曲现代戏创作,这些改编是为了提高观赏性,增强视觉效果。现代电子科技的运用把舞台尽量扩大化,变成硕大的情景式的空间,促使改编获得成功。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认为,导演石玉昆把传统戏曲的技艺和现代生活内容结合得很好。今天我们讲继承民族戏剧,继承什么很值得探讨。在当下生活节奏加快和艺术品种多样化的局面下,戏曲还有什么生机?晋剧《红高粱》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民间戏曲蕴藏的很多技巧和功夫都是宝藏。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认为,这个戏丰富了晋剧艺术。它把跷功、椅子功、山西民歌和当地的音乐素材,还有舞蹈,融合在一起,是对整个传统艺术借鉴、融合和化用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剧协顾问、中国戏曲学会执行顾问薛若琳认为,该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都随着导演构思走,很有视觉冲击力。导演有匠心,表演也非常好。九儿扮演者师学丽很年轻,全剧从头到尾踩跷真了不得。当画外音响起,“我奶奶从小就是小脚,走起路来像风摆柳”,踩跷用在这里特别贴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认为,戏和技的自主结合是中国戏曲很重要的特点,在传统剧目里结合得非常好。可是一到表现现代生活,只有生活、故事和人物,往往缺少表演技巧。我觉得晋剧《红高粱》在戏和技的结合上有追求、有成就。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指出,晋剧《红高粱》跷功的化用、实景的妙用带有创造性。踩跷和实景的运用已使其成为戏曲现代戏艺术创造和创新的成功范例。这不只是表演艺术家和舞美艺术家的创造,也应该属于导演艺术家的统一构思。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艺术创造和艺术创新没有禁区。
创造性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全切合戏曲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性。追溯戏曲发展史,由宋元杂剧、元明南戏、明清传奇,再到清代地方戏蓬勃兴起,不断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契机。仔细辨析民族戏曲嬗变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代又一代前辈艺术家在“创造性转化”中获得了“创新性发展”。
晋剧《红高粱》遵照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中大胆创造、勇于创新,目前已获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一部有潜力、有前景的戏曲现代戏作品,专家们在给予充分肯定中,对文本改编及舞台呈现中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提出中肯的建议并祝愿晋剧《红高粱》不断磨砺,打造成一部真正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戏剧作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