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古称梗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县城。境内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交通方便、地肥水美。再加人杰地灵、得天独厚,千百年来,这里孕育出一茬又一茬,一代又一代名人贤士和豪杰英才。清徐是闻名全国的老陈醋正宗发源地和生产基地,又是全国著名的四大葡萄产地之一。名扬五湖四海的文学巨匠罗贯中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一本巨著享誉海内外。清徐又是晋剧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近百年来涌现出誉满剧坛的王步云、王春元、乔东元、王福义、王正魁,还有鼓师魁首武振达,著名琴师安永寿等等。本文介绍的是建国前后活跃在晋剧舞台上的四位杰出清徐籍女演员。她们在众多演员队伍中脱颖而出,不但文艺舞台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在政治生涯中也获得了极高荣誉,成为国家级文艺工作者。并且通过授徒传艺,给晋剧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谓是:
晋剧艺术,誉满中华,俊英玉英,更显芳香。
学祯万梅,各振华夏,授徒传艺,葳蕤生光。
今天,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清徐南营村德高望重的刘俊英。
刘俊英,小名叫宝莲。于1924年农历3月初3日出生在清徐城内永定街一户贫民家庭。父亲刘风山以给商务跑腿为业。五个子女,全家七口人常过着半饥半饱的苦日子。因生活困难,刘俊英只读过一年小学,九岁那年,还差点卖给东青堆的一户贫苦人家做了童养媳。
1934年夏天,著名戏剧家高文翰(艺名说书红)带着剧团在城内中山公园唱戏,刘风山即把刚满十岁的宝莲给说书红磕头拜了师学了唱戏,写了八年合同,五年学艺、三年谢师。说书红的弟子都以“英”字排名,给宝莲起名刘俊英。
名师出高徒。刘俊英在说书红老师的严格教诲下,苦练基本功,第二年就开始在《拾万金》、《火焰驹》、《三疑记》等剧目中扮演些丫鬟彩衣之类的小角色,并跟了师傅去张家口去演出又受到了李子键和自来香等名师的传授,又学会了《拣柴》、《小放牛》、《拾玉镯》、《龙戏凤》等小旦戏。14岁开始主演《双琐山》,《七星庙》,《富贵图》《日月图》、《挂图》等难度较大的剧目,同时又学了不少青衣剧目。日本人进来以后,师姐成玉英学艺满科,为逃避战乱回了平遥。说书红也领着弟子们北上内蒙,在绥远城演出。这时的刘俊英,经过几年的艰苦学艺,她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已成为说书红师傅的得力助手,台柱子演员。她无论是演青衣戏或小旦戏,都能根据剧情刻画人物,再加天生嗓音清亮、吐字清楚、唱腔婉转动听、手眼身法步和唱念打都很到位,成了这一段时期和说书红配戏的主要青衣演员。如说书红主演《杀院》刘俊英就扮演阎惜姣,说书红主演《武家坡》,刘俊英就扮演王宝川。同时,盖天红也和刘俊英配合演出过《八件衣》、《出庆阳》、《九件衣》等众多剧目。在这些前辈名师们的带动帮助下,使刘俊英成了一位名振绥远城的梨园新秀。1941年,刘俊英的母亲思女心切,千里迢迢到内蒙看望女儿,在绥远住了半年多。因当时蒙古兵反乱,很不安宁,正好刘俊英学艺满科,说书红就打发她们母女回到太原,搭了丁果仙在开花寺承办的“新华剧院”。从此开始和已誉满剧坛的丁果仙同台唱戏,成为该团的头套青衣台柱子。同团还有马秋仙、梁小云、冀美莲、毛毛旦、郭凤英等众多知名演员。
丁果仙是说书红的过门弟子。早在日本人进来前就向说书红学过《女忠孝》、《清风亭》、《汾河湾》、《双罗衫》、《三疑计》等十个剧目,但几年来没有个能和她配合演出的青衣演员,使有些戏不能演,而这些剧目都是刘俊英和说书红经常配合演出的剧目。刘俊英的到来解了丁果仙好多戏能重新演的燃眉之急。使刘俊英在太原城也逐步有了一定知名度。
太原解放前夕,每天枪炮声声,人心惶惶,不能正常演出,刘俊英被牛桂英叫到北京广德楼剧场演出,长达四年。她不仅以出色的演唱和表演吸引住了北京的观众,而且有了同京剧评剧等剧种名家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高师学习的机会,她又吸收了兄弟剧种许多艺术精华,同时,她留心学习北京韵味的普通话,根据人物以字行腔,努力达到吐字准确、吐字清晰、发音纯正、字正腔圆,使她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表演更加潇洒大方,身段更加优美舒展,技艺较前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951年,刘俊英回到太原又加入了丁果仙承领的“晋声”晋剧团,后来丁果仙又重新组建了“新新”剧团,刘俊英就接替了“晋声”剧团团长职务。1952年,她荣幸地参加了中央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一届戏曲汇演,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3年在当时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刘俊英承领的私营性质的“晋声”剧团被改制为由省文化局直接领导下的国营“山西人民晋剧团”,该团即是晋剧团的前身,刘俊英任该团首任团长,当年她还不满三十岁。同年,刘俊英按照上级精神、带领剧团北上大同、张家口、柴沟堡等地给归抗美援朝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听到部队首长热情洋溢地讲到:“感谢刘团长带领山西人民剧团来我部慰问演出”时,激动的刘俊英热泪盈眶。想不到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穷戏子,竟然受到部队领导的如此尊重。她决定要多演戏,来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1954年,由刘俊英主演的晋剧《白蛇转》在太原大中剧场创下了连演三个月场场爆满的最高记录。
1955年,刘俊英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三个月的全国首届戏曲演员讲习班,亲耳聆听了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的讲课和示范表演,使她茅塞顿开,获益匪浅。过去晋剧中甩袖只是当一种装饰品,没有起到甩袖的真正作用。程砚秋先生专门讲了甩袖在戏剧中的特殊作用和表演技巧,用“钩、挑、弹、拔甩”的五字方法,使甩袖真正甩起来。并亲自示范表演,对刘俊英启发很大。
刘俊英是清徐县第一个拜名师的女艺人,又是第一个担任省级剧团团长的女强人,也是第一个荣获国家一级演员称号的著名艺术家,更是最早加入中国戏剧协会的会员。她是省剧协理事、太原市政协委员、省晋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特别在担任“山西人民晋剧团”团长期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作风正派、生活简朴。既要负责全团行政事务工作、还要兼任一门主要青衣演员,坚持正常演出。常常是早晨双眼一睁,忙到晚上熄灯。不怕苦、不怕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当时省文化系统享有极高声誉,可谓是德艺双馨。她的名录被收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和“山西文学艺术人才录”等书中,是一位誉满剧坛、德高望重的老艺人。
1936年首次公演晋剧《小放牛》。1953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晋剧《拣柴》、《小放牛》、《拾玉镯》、《龙戏凤》、《八件衣》、《九件衣》、《游花园》、《杀院》、《女中孝》、《三疑计》、《南天门》、《坐楼杀惜》、《四郎探母》、《清风亭》、《武家坡》、《芦花》、《汾河湾》、《明公断》、《打金枝》、《莲花庵》、《梁三伯与祝英台》、《算粮》、《登殿》、《桑园会》、《白蛇传》、《秦香莲》、《西厢记》、《蝴蝶杯》、《金水桥》、《和氏璧》、《走山》等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晋剧《和氏璧》(饰曹玉莲)获山西省戏剧汇演最佳演员奖,《走雪山》获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艺术常青奖、1995年全国中老年汇演牡丹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