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已修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最终确定包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等经典“样板戏”唱段在内的15首京剧唱段,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消息说从今年3月至明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进行试点。

此消息一出,山西晋剧表演艺术圈内激起晋剧复兴的舆论热潮。太原有媒体报道《京剧进课本,晋剧怎么办?》,文章内容是采自学校教师、教育部门以及戏曲界人士的观点。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晋剧早该进入课本了。对这一观点,真的如此吗?

据了解,山西省此次没有选入京剧试点省份,中小学生的课本不会发生变化。而关于晋剧这种地方传统剧种的保卫战,似乎随着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而拉开序幕。其手段就是让晋剧也像京剧一样进入中小学课堂。

京剧是中国的国萃,“京剧进课堂”,是根据国家弘扬民族精神的总体要求,对传统文化在下一代中的传承是很有好处的。而晋剧进课堂的想法最重要的是缺乏现实的考虑。不论师资、教学场地、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高考录取的加分制度相结合,这些目前都存在商榷。不知一些人为什么也要跟着喊什么晋剧进课堂?

其实,早在1991年左右,四川中小学校也掀起了一阵学习川剧的旋风。当时,省艺术学校的老师们被邀请到各个学校指导学生演出,从编剧、唱腔、化妆教起,盛极一时,一个老师一天要跑很多个学校。然而,学生对戏剧的精髓并非那么容易掌握,唱、念、做、打,样样都要功夫。学生们只能在舞台上说唱,或做一些简单动作,久而久之就没了新鲜感了。人们对川剧的热情大概持续了一年多,就悄悄降下温来,后来很少再有人提起。

如今,教育部的一纸公文激发起山西人寻找晋剧出路的热情,这让媒体追捧的同时,也让一些圈内人士表现得不够成熟和冷静。有人认为,“京剧的突围或许可能成为晋剧突围的范本。”结果将会如何?我们尚且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让晋剧复兴、弘扬的发展道路绝对不只“进课本”这一条路。

有人将当年振兴川剧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后期有关部门失去了信心,没有坚持,加上整个戏剧市场的萎缩。相比而言,山西的晋剧发展现状何尝不是如此呢?

晋剧属于地方戏剧的一种,在中小学生中推广起来主要难度在于,学生很难掌握唱腔。同时家长们也觉得学了没有作用,不能高考加分,对升学无利,还不如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一位学校老师说,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爱上这些传统戏剧,关键还是要有名家名师进学校。而这样高额的费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很难有人愿意买单。

晋剧需要传承,需要发展,用什么办法去传承、发展,确实是我省戏剧界,特别是晋剧界人士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老是跟着别人喊,跟着别人走。邯郸学步不可能有新意,还很有可能学歪。京剧进课本,晋剧怎么办?这个问题只得考虑,但不一定非要进中小学课本不可。请试着找找其它出路,如何?(记者 刘成根)

(摘自 《山西经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