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晋剧,是同根同脉同时代兴盛起来的两大山西名牌,尽管渊源不同,但都诞生在三晋这方黄土地上,都蕴含着浓厚的山西人文精神。二者像一对有着亲缘关系的同胞兄妹,相扶相携,互助共荣。晋商是晋剧成长的摇篮,晋剧是晋商的精神家园;晋商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晋剧发展,晋剧以特有的文化魅力为晋商拓展商路、繁荣市场。戏以商远播,商以戏兴隆。晋商和晋剧在山西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中,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代新晋商蓬勃崛起,他们继承晋商的优良传统,在具备经济实力之后,不忘与晋剧的"手足之情",关注扶持晋剧事业的发展,成为晋剧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支柱。
一晋商是晋剧发展的摇篮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达到鼎盛时期,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走出国门,涉足欧亚两大洲,正如民谚所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的足迹。
晋剧中路梆子,是在元杂剧逐渐衰落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地方戏曲。初名山陕梆子,后在晋南地区演绎为蒲州梆子,蒲州梆子北上流入晋中,随地改音,大量吸收晋中、祁太、太原等地的秧歌小调和本土风情俚语,溶入浓郁的晋腔晋韵,于清嘉庆年间(一说乾隆年间)形成一种本地群众最爱听最爱看的戏曲艺术,史称中路梆子,外地统称晋剧。
在三晋大地土生土长的晋商,和晋剧中路梆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关系,他们大都喜爱这种溶着乡情的乡音乡韵,特别是经商致富后,不少商家自愿投入巨资创办起培养晋剧人才的"娃娃戏班"。据刘巨才先生所著《晋剧百年史话》记述,晋剧的第一戏班"云生班娃娃班"即由晋商创办。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祁县张庄村岳彩光首办云生班娃娃班。岳家乃该村首富,在内蒙古等地经营田庄和酿造业,在江苏、河南等地开设钱庄。岳彩光酷爱吹拉弹唱,经商之余,从陕西买回30个十一二岁的娃娃,从苏州购置10副戏箱(即戏装),聘蒲州名艺人老鱼儿任教,又腾出府宅南院盖一小戏台,挂上"秦妙更晋"匾额,为戏班所用。娃娃们经过一年严格培训后,成立云生戏班正式演出。此后,相继出现了不少晋商大贾创办的娃娃戏班,如榆次王湖村的三家窑主合资创办了"三合店娃娃班";祁县渠家财主创办了"三庆班娃娃班";太原东米市济生馆药店四掌柜创办了"大小太平娃娃班";榆次富商崔玉峰创办了"保和班娃娃班";徐沟东罗村巨商时成瀛创办了"小梨园娃娃班";榆次东辋常家巨商创办了"乾梨园娃娃班";平遥巨商尹光禄在南良如璧村创办了"大小祝丰园娃娃班"等等。这些从娃娃做起培养晋剧人才的戏曲班社,成就了大批晋剧名角。至今,广大戏迷们津津乐道的名艺人"说书红"高文翰、"盖天红"王步云、"三儿生"孟珍卿、"毛毛旦"王云山、"狮子黑"乔国瑞等,无一不是在晋商创办的晋剧娃娃班里成长起来的精英人物。
以上史料充分证明,晋商中一批有识之士以自己炽热的乡土情结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构建了一个个晋剧摇篮,让稚嫩的晋剧艺术一步步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可以说,没有当年晋商的努力,就难有今天晋剧的繁荣。
二晋剧是晋商的精神家园
山西商人为什么对晋剧梆子戏情有独钟?笔者以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晋剧是抚慰晋商思乡之情的精神大餐。晋商们为了贸易经商,离乡背井,远离亲人,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非常贫乏,尤其生意淡季时,思亲想家的情绪难以排解,于是他们想到了有着浓浓乡音乡情的梆子戏,他们常常不惜重金从家乡请来戏班或艺人,在他们的经商地演出或清唱,以寄托常年的思乡之情。因此,中路梆子曾沿着商道远达多伦、库伦等地。如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营杂货行的"大盛魁"老板,专门雇驼队从晋中请来名艺人"东京红"和"云遮月",两位艺人骑着骆驼穿沙漠过草原跋涉40多天来到库伦,老板即付每人辛苦费240两白银,特别安排他们在大盛魁的上等客房住宿,在小灶吃饭,每日演唱还发双份工资。其他各地有实力的山西商会,每年都要定期从山西请来名伶演唱几次"商会戏",一方面邀请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商帮乡俚共赏家乡戏同唱家乡音,一方面也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沟通商贸信息,解决一些商务纠纷。
晋剧是晋商休闲自娱的快乐憩园。如上所述,除有实力的晋商大贾每年定期请家乡戏来商号演出外,一般小商小铺则以自拉自唱家乡戏为最大快乐。从小听着梆子腔长大的晋商们,从掌柜、账房到小伙计,几乎都能哼哼几句家乡戏,以会吹拉弹唱为荣。晚上商店关门,大家没事干,就在店铺敲敲打打,吼几句戏文,休闲取乐。尤其在晋商云集的内蒙古一带,几乎家家如此,呈现一派"笙歌盈街巷,梆腔满店铺"的热闹情景。当时有名气的自乐班,有榆次粮行、面店组成的"面店闹票班",有榆次北山煤窑组建的"窑黑自乐班",该班以煤窑工人为主,劳动之余聚在一起,挂锣拉琴,自得其乐,消除一天的疲劳。
晋剧反映了晋商的艰辛生活和精神世界。晋商热爱晋剧,除了晋剧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晋剧剧目真实反映了商人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如商人们常年在外,顾不上照顾妻室,常常出现家庭矛盾,酿成家庭悲剧。晋剧《玉堂春》(又名《苏三起解》),表现的就是洪洞皮货商沈洪,因常年在口外做生意,家中妻子皮氏与邻人赵昂私通,沈洪带小妾苏三回洪洞后,皮氏与赵昂欲害苏三,不料沈洪误服毒药而死,造成苏三冤狱,后经太原巡府三堂会审,苏三平冤,皮氏伏法,酿成沈洪家破人亡的悲剧。晋剧《三滴血》说的是山西商人周仁瑞在陕西经商娶妻生子,后来生意亏本,妻子夭亡,周仁瑞携子归家,其胞弟疑仁瑞收养他人之子谋占家产,上告官府。县官愚昧昏庸,以水滴血进行荒谬的亲子鉴定,结果拆散了亲生父子。在交通不便的明清时代,晋人外出经商,经常要遭受跋山涉水之险,谋财害命之祸。晋剧舞台上反映这方面的剧目深受晋商欢迎。《秋江恨》一戏中,说的是茶商杨掌柜带重金外出贩茶,在船上被贼人推入江中,抢走财物的悲剧故事。这些剧目展现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强烈地震撼着商人们的心灵,往往看得荡气回肠,泪流满面。
晋商以诚实守信为商业精神,"挟仗义而经商"是他们的优良品质。因此,晋商非常崇尚山西老乡、忠义信勇的典范关云长。所以以关公故事为内容的中路梆子戏,格外受到晋商们的追捧,《桃园三结义》、《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兄》、《关公斩子》等剧目,至今久演不衰。
由于晋商对晋剧情有独钟,晋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晋商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取向的影响,越来越走近晋商,众多剧目真实地反映了晋商的生活和心声,晋剧成为晋商慰藉心灵最好的精神家园。
三 晋商扶持晋剧发展
晋商鼎盛时期,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扶持晋剧的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投资兴办戏班。社会稳定,许多晋剧班社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除少数戏班由名艺人组合承办,大部分由豪商富贾创办。据《晋剧百年史话》称,当时成立的第一个正规戏班四喜班,即由榆次首富聂店村王钺创办。同治4年 (公元1859年),王钺以重金聘名艺人名乐师入班,从苏州置买上等戏箱,后院设立戏房,经一冬排练后,正月开班亮戏庆祝商号开业大吉。四喜班的精彩演出轰动了晋中城乡,既为王家商号"四达堂"做了宣传,也挣回大把银子,可谓名利双收。许多有实力的商家看在眼里,争相效仿。据刘文峰先生在《山陕商人与梆子戏》中考证,"晚清到民国年间,富商和财主组织的晋剧戏班,居全国首位。"这些戏曲班社随着晋商的发展而壮大,跟着晋商的足迹艺传他乡,并在晋商云集的地方--河北、内蒙古、陕北一带扎根,至今,晋剧仍是这些地区的主流剧种之一。
兴建戏楼、戏台。演戏,必须有戏台,这是发展戏剧事业的硬件措施。晋商们在创办晋剧班社的同时,也积极在晋剧活跃的地区投资兴建戏台或戏楼。这些场地成为山西商人娱乐和聚会的主要平台。兴办样式有三种,一是在各地山西会馆兴建戏楼,二是在商贸中心城镇兴建大戏台,三是在私人宅院兴建小戏楼。
随着商贸市场的开拓,为旅居各地的山西商人服务的山西会馆应运而生。明清时期,仅北京就有山西商人的会馆38所,全国约有600多所。这些会馆一般都在馆中建有戏楼。如内蒙古多伦最早建立了山西会馆,馆内有两个戏楼,大的叫"水镜台",华丽宏伟,模拟晋祠的"水镜台",规模较小的叫小戏楼,是专供会首及家属内部观戏的小剧场。据铃子的《梨园世家》记述,多伦会馆每年都要由商家联合出资邀晋剧戏班到大小戏楼唱二至三个月的戏。据《山陕商人与梆子戏》中考证,"山西的富商巨贾在各地建筑的会馆戏楼,居全国第一,成为晋商聚会和观看戏曲的重要场地。"此外,山西商人还在晋商集中、商业繁华的城镇兴建对外营业的大戏台。如塞外名城张家口,商铺林立,客商云集。而势力最大的是山西帮,他们除在这里开饭店、酒铺、旅馆等服务行业外,还投资盖了不少戏台,著名的有上堡大兴园戏院,鼓楼东街小兴园戏院,东关街吉庆戏院等,还有节假日临时搭建的露天剧场等等。晋商们经常把家乡有名的艺人接到张家口为他们提供食宿,组织演出。有的艺人干脆就在张家口长期落户演出。戏班里流传着"先到张家口唱红,再回山西身价倍增"的顺口溜。
山西商人在外经商挣钱后,多在家乡兴建私人豪宅大院,大院内大都建有戏楼。如晋中的常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至今都有完好的戏楼戏台存在。每年节庆假日和婚丧嫁娶,主家都要请戏班到戏楼演出,一年四季不断。
研究戏曲改革推动晋剧进步。晋商与晋剧有着割舍不开的亲缘关系,商人们时刻关注着梆子戏的艺术成长,其中不乏艺术素养的商人亲自为晋剧的改革贡献力量。太谷任村巨商任卯元是一位晋胡拉得出神入化的乐手,每到冬季戏班封箱休假,他便放下商务把各路乐师名手请到自家商号,好吃好喝坐下来切磋晋剧音乐和唱腔的改革,并举办演奏会,演奏研究出的新腔新调请众人欣赏。他还亲自收集整理了晋剧曲牌200首,自费出版了《中路梆子工尺谱》,从理论到操作探索晋剧声腔的创新之路。太谷三多堂票友社,每年冬季都要花巨资请各戏班名角举办一个月的 "合文聚会",交流艺术,切磋技艺,研究创新。类似今天的戏剧会演,推动着晋剧艺术的改革创新。可以说,晋剧中路梆子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紧跟时代,不断改革进步,满足着一代代戏迷们的审美需求,是与晋商的效力密不可分的。
四 晋剧助推晋商兴隆
戏剧演出的功能之一,是吸引四面八方的观众,集结人气,形成闹市,为商家开拓市场、创造商机。戏剧演出,能彰显承办商家的经济实力,发挥广告效应,为商家提高知名度。戏剧演出,还能为承办商家带来经济效益,是商家赚取财富的手段之一。所以,晋剧中路梆子是晋商兴隆昌盛不可缺少的助手。
集结人气,开拓市场。晋商投资办戏班或请来名角演唱,首先是为商业服务,扩大影响,造势助威,达到进一步打开市场的目的。比如,每年正月商铺开业,都要请戏班来唱"开市戏",演出前,商家(或商会会首)对财神爷祭拜,然后唱开场戏"跳财神",接着唱吉庆戏"大赐福"等剧目。"开市戏"都是免费观看,来的人越多商家越高兴。另一种演出叫"踩青戏",即商家在杏黄瓜熟季节,带上戏班到农村搭台唱戏,一为扩大影响,二为收集信息。大多商家则把剧场当市场,推销走俏或滞销商品。此外,商家年终要唱"分红戏",为来年鼓劲加油;赢利要唱"庆功戏",表彰优秀员工或分号掌柜;贸易洽谈要唱"招待戏",向贸易伙伴展示实力,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等等。
创品牌,提高知名度。据《祁县县志》记载,仅祁县乔家开的"大德恒"字号,每年就有"四镖、十会、三十六台"。"三十六台"说的是一年要唱36台戏,每唱三天为一台,即一年要唱108天戏,也就是每隔三天就唱一台戏。为了看戏,人们争着和"大德恒"做生意,年轻人争着到"大德恒"当伙计。一时间,大德恒的戏轰动晋中,大德恒的名气远播八方,大德恒的生意也越做越火。
组织商业演出,获取利润。明清时期娱乐门类很少,看戏,是人们最主要也是最喜爱的娱乐活动。许多商家创办戏班后,除自娱自乐和为商贸服务外,也对外营业演出,既满足了群众的娱乐需求,也为商家挣回可观利润,甚至能挽回一时的经济危机。尤其到晚清和民国初期,许多承办戏班的商家,都把演出赚钱作为首要目的。据《晋剧百年史话》记述,太谷"广源吉"钱庄老板、清徐人李玉和,在做买空卖空的金融贸易中,导致钱庄破产。他回清徐老家后,看到办戏班很挣钱,就筹资办起五义园戏班。他不惜重金,从各戏班挖来名伶,并雇了一批戏迷专为五义园演出捧场。由于名角荟萃、行当齐全、包装豪华、剧目丰富,五义园很快唱红,甚至引起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的关注。光绪二年,曾国荃亲自观看了五义园的演出,并拨出银两奖励戏班。破产的钱庄老板李玉和名利双收,挽回经济危机,还了欠债,生意也东山再起。
纵观晋商与晋剧一路走来的漫漫路程,商扶戏、戏帮商、互促进、共繁荣。晋商是晋剧的知音和靠山;晋剧是晋商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确像一对分不开离不得的亲兄妹,携手为中华民族大业谱写着辉煌。
五 新晋商的传承
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一代新晋商迅速崛起,再现历史风采和前辈气势。他们继承晋商优良传统,发展企业文化,承办各种文化公益事业,尤其效仿他们的先辈,不忘扶持和自己有着手足之情的晋剧事业,投资组建剧团、修建剧场、赞助演出、开展戏迷票友活动等等。尤其目前世界出现经济危机,他们更加关注文化艺术事业,一方面这是在寻求新的财富增长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报家乡兴办好事善事。据太原市文广局初步统计,全市近期创建的8个民营晋剧团中,7个由企业投资创办。计有:清徐县美锦集团创办的贯中晋剧艺术团;清徐县洗煤厂、饲养厂创办的嫦娥晋剧艺术团;清徐县洗煤厂创建的贯中晋剧团;尖草坪区煤焦厂创办的山西文华晋剧团;晋源区煤矿创办的三晋晋剧团;古交市众企业家共同资助创办的桃园艺术团;古交市建筑行创办的夕阳红晋剧票友团,等等。
这些企业家在创办剧团的同时,大都修建了演出剧场和员工宿舍,为剧团提供了方便,也为发展本地区的群众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还有的企业家致富后,热心于普及晋剧艺术的公益文化事业。他们广交退休后的晋剧老表演艺术家,请他们走进公园、社区等百姓休闲场所,打地摊演唱或登台献艺,让平时难进剧场的草根大众大饱眼福;他们还出资定期兴办票友大赛,让广大戏迷过戏瘾,展示才华。近年影响最大,办得最好的当数太原宏艺金店。五年前,宏艺金店联络其他企业赞助成立了"群英戏迷会",聘请老艺术家武忠、闫慧贞、白桂英等为艺术骨干,每周三、周六在饮马河公园公演,现已演出800余场。每年还举办一次"宏艺杯"票友大赛,到今年已举办了五届。成千上万的群众被吸引到饮马河公园看戏,不分男女老少的戏迷票友们纷纷参加"宏艺杯"大赛。新晋商们的善举得到市政府的支持,今年投资在饮马河公园修建起"民乐台"大戏台,建成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评为晋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
新晋商大力支持晋剧,晋剧也不忘回报晋商。虽然由于时代进步,娱乐门类增多,戏曲没有过去一统舞台的辉煌,但艺术家依然做着不懈的努力。如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编演了反映晋商大院生活的《大院媳妇》,省晋剧院编演了歌颂晋商乐善好施的《常家戏楼》,平遥晋剧团编演了表现晋商诚实守信的《汇通天下》等。此外,山西省还有反映晋商题材的话剧《立秋》、歌舞《一把酸枣》、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大醋坊》等等。这些优秀剧目都生动形象地宣传了晋商的历史,歌颂了晋商的辉煌,弘扬了晋商文化,树起了晋商品牌,为新晋商铺设着锦绣前程。(梁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