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上海乃至中国戏剧界的腕级人物。而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的,则是来自山西太原的铿锵晋剧《傅山进京》。2007年10月27日上午,是《傅山进京》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首演的第二天,专家们汇集在龙都大酒店,畅谈观感,把脉未来。

"一曲铿锵动九霄,回肠荡气吐狂飙。傅山已进人心里,形貌声情即谢涛"。研讨会刚开始,上海越剧院资深编剧吴兆芬就急忙拿出一首诗念了起来。这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逸明在看了首演后即兴所赋,他托吴兆芬带到了会场,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及对《傅山进京》的喜爱。

一向婉约的上海人面对铿锵的《傅山进京》也不再含蓄内敛,他们激情地表达着对这部戏的满心喜爱,真诚地探讨着这部戏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诚恳地指出还应打磨的地方,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说傅山。

共感:我们的社会进步了

《傅山进京》不仅让专家们赞叹,还令他们非常感慨。它不是一部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轻"戏,而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重"戏。排演这样的戏,需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以及敢于担当的肩膀。放在十年前,这部戏是很难投排上演的。可喜的是,《傅山进京》在政通人和的今天不仅顺利投拍,还得到了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市委书记申维辰多次亲临剧组,并提出宝贵意见,还为调配演员操心出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范世康更是亲历亲为,改台词,教演员,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你们能有这么好的创作环境,真幸运。""我们戏剧界应感谢一下太原的市委市政府。"而《解放日报》资深记者端木复的一句话则表达了专家们的共同心声:"《傅山进京》的上演,表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今天的人们能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历史以及历史人物,可喜可贺呀!"

共叹:山西不只有煤啊

走出娘子关,山西给别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黑黝黝的煤了。外地人说起山西,首先想到和说到的,往往也是煤。所以,当原上海沪剧院艺术总监、剧作家余雍和先生在发言时说道:"《傅山进京》让我们了解了山西的文化底蕴是那么深厚,山西的地下埋藏的不只是煤"时,我们这些在座的山西人真是太欣慰了!山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中华文明在这块厚土里有深深的积淀。山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是一个戏剧大省,排出《傅山进京》这样的大戏,就是一种底蕴深厚、厚积薄发的表现和结果。"山西人给我们上海人带来了不少启发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端木复的话刚完,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沈鸿鑫就接上了:"上海如果想移植这部戏,那是不敢的……"专家们表示,和话剧《立秋》一样,《傅山进京》也成了山西和太原的靓丽名片。

共赞:睿智高超的编剧

《傅山进京》是块非常难啃的骨头,这是与会专家们一再说到的话题。《傅山进京》是部难得的好戏,这也是毫无疑义的共识。而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人惊喜的成绩,编剧郑怀兴功不可没。

"傅山虽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他也是一个非常难写的人。知名度不高,研究的人不多,资料又非常少。更难的,他还是一个坚定的反清复明斗士。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如何从整体立意上把握这个人物,如何把这个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写得通俗易懂、赏心悦目,实在是件非常难的事。但《傅山进京》做到了,这表现了剧作家棋高一着的睿智和高超的编写能力。"余雍和先生的话,让在座的人们频频点头。

傅山是一个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非常丰富的人,就是拉洋片,也得两三个小时。编剧以他晚年的一节切入,很好地把他人生的几个侧面组合起来,在成功地概括反映他特立独行、跌宕不平的个性和人生时,最后落脚到"和而不同"的思想高度,实在是一种高明的构想和表现。而且全剧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剧作家不凡的才情。同时,剧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辩证地看待人物和解读历史,向观众呈现了傅山与康熙两个可敬、可信的艺术形象。听到专家们的热情肯定,编剧郑怀兴也是满脸的欣慰。但当有的专家将他和四川的魏明伦、北京人艺的郭启宏列为中国三大名编剧时,郑怀兴谦虚地连连摆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