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长的时间内,身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的谢涛一举斩获了“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三项戏剧大奖。

40岁的谢涛的身上永远奔腾着一股力量,这就是为艺术事业献身的精神。剧团每年大部分时间都要下乡演出,一年起码要演200多场,谢涛经常是一场接一场地演出,有时候一天要跑几个村。农村的条件很艰苦,谢涛和普通演员一样扛着铺盖卷睡在地上,就着凛冽的西北风吃着粗茶淡饭。对此,谢涛笑言:“现在社会上除了民工,就剩我们还打着行李卷。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该承受这份苦。”正是对晋剧的这种挚爱,让她觉得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在创新中传承优秀文化

现在能沉下心来静静地欣赏晋剧的人为数不多,对此,谢涛心急如焚,“戏曲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前辈们留下来的东西,否则就会消亡。”她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人们接受晋剧,她要用自己的表演和激情,塑造出一个个戏曲形象,努力唤起人们对晋剧的情感和兴趣,让晋剧这一古老的剧种后继有人,生机再现。

2005年10月,经过谢涛和剧组人员精心打造的晋剧《范进中举》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专家和戏迷们一致称赞:“谢涛演活了范进,她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古而不旧的感觉,有强烈的鲜活感。”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真实、自然,是雅中有俗,老少咸宜。正因为谢涛在塑造范进的形象时,不论在唱腔、扮相、技巧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正因为她那以技传情的杰出表演,所以,在晋剧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鲜活人物。在排演之初,谢涛就有意识地在程式之中加入了一些不同以往的东西,她说,“要让晋剧像流行歌曲一样吸引年轻人。”她确实做到了,上海的年轻戏迷们簇拥着让她签名:“姐姐,你演得太好了!”在舞台上“傅山即我,我即傅山”

2007年,正值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晋剧《傅山进京》应时而生,晋京汇报演出后,又参加了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京、沪两地举办的艺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对谢涛的表演艺术赞赏有加。“一曲铿锵动九霄,回肠荡气吐狂飙。傅山已进人心里,形貌声情即谢涛。”从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所赋律诗中可看出戏曲界对谢涛的评价非同一般。

说起《傅山进京》,谢涛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晋剧史上从未有过一出戏像《傅山进京》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政府的支持,加之国内一流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服装,强强联手是保证这部精品出台的直接原因。我很庆幸能在其中担纲主演。”

谢涛深知,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是有限的,自己已迈过40岁的门槛,在舞台上的机会不多了,好强的她恨不得多搞出几部响当当的戏来,《傅山进京》恰好满足了她内心的创作欲望与追求艺术的迫切心理。遇到这样一个好剧本,她便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传统戏剧历来擅长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如何将傅山这样一位“文化昆仑”表现得恰如其分,这对她本人,对剧组都是一个挑战。有人劝她放弃,说演不好就砸了自己的牌子,但不服输的个性让谢涛再次面对挑战。没有可资借鉴的东西,完全靠自己的理解,她便翻阅资料,请教老师,细细揣摩,终于将傅山的鲜活形象立在了晋剧舞台上。她的表演没有一丝女气,举手投足间,将丰富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在台上,谢涛深深地沉浸于戏中,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恍惚间,感觉到自己就是傅山,傅山就是自己。”

弘扬晋剧传播奥运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谢涛在过去的一年收获颇丰:她主演的两出大戏《范进中举》和《傅山进京》引发轰动,她在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因为成就突出,谢涛被推举为2008奥运火炬手候选人。谈及入选原因,谢涛很谦虚:“我想,一是作为省会城市,二是晋剧这个剧种本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者每个行业代表身上所具有的奋力拼搏的精神与拼搏向上的奥运精神也非常地契合。”谢涛表示,不久就又要送戏下乡了,她会借机向广大农村戏迷宣传奥运知识,传播奥运精神,成为奥运文化的传播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