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大红灯笼》是根据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故事情节由于小说和电影的播扬,人们非常熟悉。在今天的社会,如何重新演绎《妻妾成群》的故事,怎样解构这个故事在当下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使她成为一部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好看好听的戏曲作品是摆在创作团队眼前的关键问题。而对于一号人物四太太颂莲的理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
简单地说《妻妾成群》是反映民国初期发生在大院里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传奇色彩。但是看了经过改编后的晋剧《大红灯笼》的舞台呈现,非常惊叹《大红灯笼》创作团队对经典小说重新解构的能力,从编剧贾璐的一度创作到导演张曼君的二度总设计规划,使得这个陈旧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及思想价值。该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明确突出。就是彻底地揭露封建男权社会和封建宗法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摧残,无疑这是一部悲剧。剧中人物结局死的死,疯的疯,走的走,大院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年之际山西梅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晋剧《大红灯笼》,更显出此剧的意义非凡。
史佳花在戏中塑造的四太太颂莲的人物形象非常引人注目。戏中其它人物形象性格单一明确。而颂莲这一角色却有着太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着当时许多少女追求人生、对待婚姻的典型性。这部戏就是以颂莲的坎坷命运发展为主线来推演故事的。颂莲是上过学的洋学生,对于婚姻,她有着无限的憧憬和美好的愿望。但是面对现实,或者是面对现实的诱惑和考量,她甘心情愿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给大户人家做姨太太。她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选择的,一旦走下花轿,以前美好的人生梦想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了,一旦进入大户人家,自己的人生从此改变。可以说是追求了物质享受,而牺牲了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这与当下我们的社会有多少女性愿意在宝马车中痛哭,而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价值取向是有多么类似相同之处。这也就是该戏观照当下的现实意义。然而颂莲不知道,进入陈府,就是进入她的人生的不归路,进入不可自拔的泥潭沼泽地。陈府是令人窒息、腐朽的杀人场,多少女性投到了死人井,而这正是封建男权社会和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无法逃避的人生宿命。对女性生命可以毫不顾忌地戕害杀伐。陈府就是扼杀生命的魔窟,她却选择了这个魔窟。等待她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颂莲的人物性格发展也就有了清晰的层次脉落。刚进陈府的世故而又纯洁少女,新婚之夜经过三太太的搅活,二太太的挑拨,她意识到了自己生存的危机时,便从一个穿学生装的少女变成了穿新妇装的女人,这个穿衣的戏曲动作是一个象征,不仅是身份的转换,而是内心也发生了变化,颂莲意识到了在这个大院,如果不争不斗就没有自己生存的余地。于是洞房夜点灯笼穿新衣来争回陈佐千,跟太太们争宠,她便从纯洁的少女,变成了有心机的女人。但毕竟年老的陈佐千不能给她精神上的慰藉。遇到同年龄同经历的飞浦,两人擦出了相互爱慕的火花,惺惺相惜,她在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也增加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随着三个女人斗争的日益激烈,假怀孕也是为了争夺更多得宠机会,但事情败露后,危及到她的生存,她以怨报怨,把二太太指使丫环的布人巫咒事件说了出来,害死了燕儿,二太太的面目也揭穿了,反正大家都不要好过。“四院封灯”,一声,她进入到了第三个性格层次,苦闷、绝望、乃至发疯。喝苦酒,点灯笼,踢灯笼,弄得满院狼籍,这是颂莲对封建男权社会的缩影——陈府一种自发的本能的反抗。一个人被压抑的久了,总要反抗,这种反抗无疑也是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强大的革命性的,该剧到这时就演绎到了高潮。她因喝酒说出了三太太与高医生的私情,因此也害死了三太太,进入到以人害人为本质的封建宗法制度大院的大怪圈,也从侧面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的本质。
晋剧《大红灯笼》运用戏曲的艺术手段来推演一个好看好听的故事。大院中妻妾们吃醋争宠,勾心斗角,和宫廷斗争没有什么区别。只能是两败俱伤,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表面风光的陈府大院,却埋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到处暗含着不稳定的因素,这是由封建社会男权制度的本质决定的。而这样陈府大院的女人们自发的斗争都具有了革命性,都具有反封建性,对自认为风光、稳定、体面的大院来说是一种讽刺,一种打击,甚至摧毁。
这部戏的主题是多面的,见仁见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也是由于晋剧《大红灯笼》整体的舞台呈现的象征性所致。陈府是一个象征,勾心斗争,你死我活、扼杀人性、人性扭曲的魔场黑洞;灯笼是一种象征,代表财富与地位,大院女人争夺的目标,显得热烈而富有血腥;死人井是一种象征,寓意封建大院里的人物命运归宿,代表死亡和牺牲品,显得阴森而又恐怖;玉箫是一种象征,代表情感寄托和幸福,本应是人们追求的东西,是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却显得那样苍白和无奈。《大红灯笼》更像一篇成人的童话,以她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每一位观众,同时也给每位观众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上世纪初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辛亥革命运动,究其影响非“剧变”二字所不能概括。一场运动的影响往往体现在两个层面:显性的官方层面和隐性的社会内部。辛亥革命影响远非改旗易帜,剪掉辫子那样简单,更深远的体现在腐朽势力和新生思潮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中,体现在辛亥精神对社会、家庭、世人内心的浸润与渗透,所以表现那个时代的作品如不能充满激烈的矛盾,无疑是失败的。而晋剧《大红灯笼》将一场宏大的革命运动放置在一个充满死气的大宅院,将巨大的社会矛盾隐藏在一个尔虞我诈的家庭,以细腻的艺术创作、精湛的舞台表演、对比鲜明的舞台布景成功的将社会与历史高度浓缩在一方小小的舞台,对于过去的封建势力灭杀人性和生命的行为,都被放到了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在表现矛盾和揭示隐性社会等层面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在场景设计上:代表腐朽事物的灰色大宅院、死人井、无尽的黑暗、小布人、大红袄、家法、鞭子同代表新生事物的白色、萧、笛子、打火机、闹学潮、皮箱、围脖、圆月是对立的,一点一滴精心构思不难看出。即便是同一个事物的大红灯笼本身也表现对立的两面:在无尽的黑暗中,灯笼代表光明,可以驱散黑暗,所以剧情中颂莲不让陈佐千熄灯,而且大红更是喜庆的象征。但是在本剧中,大红灯笼这个中国传统的象征物体,不是代表着希望,而是暗喻了被控制着的人性和权力人物的存在,灯笼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色,让人感到凄凉和冷漠。
在剧情安排上:剧情的展开以大红灯笼为主线,由一系列点灯、闭灯、封灯的仪式构成,大红灯笼的“点”和“封”象徵各妻妾的地位的升降。各妻妾的荣辱宠幸,失宠遭贬,皆集中表现在这点灯、灭灯、与封灯上。谁有了挂灯笼权,谁就有了主子以下的最高权力。因此,争夺挂灯笼权,压制打击竞争对手,媚悦主子,争相为他生儿子,以稳固自己的地位,成了二三四房生活的核心内容。用某个评析家的话来说“女性的生存本能与人性深处最隐秘的贪婪、虚妄、恐惧甚至因此而来的苟延残喘都在这几盏灯笼里被照得如此清楚。”笑里藏刀的卓云,红杏出墙的梅珊,倔强的雁儿,甚至包括“新女性”——敢干抗争的颂莲……无不成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对“点灯”的渴望其实就是对生存的渴望,但在男人眼中,女人只不过是一只随手可捏死的虱子,实在令人寒颤,深刻地揭露了夫权制社会中妇女悲惨的命运。陈家的大院子里,太过冰冷。太太们的小院子里,太过孤独。唯一散发着生活气息的便是高悬在屋顶的红灯笼。每个人心里都需要一盏灯,它会给你指引一个美好的地方,让你无忧的走下去。每个女人都需要一盏灯,它会给你一个预定的幸福,让你顽强的走下去。大红的灯笼就那么迎风悬挂着,挂在了历史的昨天里,挂在了追求幸福、渴望平凡的女人心里。
在人物刻画上:着重刻画了颂莲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颂莲起初先是只想平静的度一生,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家大院旧有的,人吃人的斗争使她不能置身世外,为了争宠以致于扭曲心灵,假怀孕事情败露后是强烈的抗争,最终她疯了,却得到了自由。三姨太梅珊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它如同关在笼中的金丝雀,顾影自怜,争宠也不松懈,结果成为封建制度的埋葬品。二姨太卓云是一个笑面虎,也是最阴险的女人。大少爷飞浦生在旧家庭,但深受新思想的熏陶,闹过学潮,有理想。他想改变旧世界,他感慨老宅的封闭保守,愤而离家出走,从而与旧家庭决裂。陈飞浦这一角色的设计是为了与陈佐千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影响后的民主观念对封建伦理家庭观念下的男权观念的否定,也揭示了辛亥革命反封建寻求妇女解放的思想主题。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健康主流时期的到来,是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进行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同时,肩负起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重任,开展了妇女解放的广泛理论宣传运动。邹容在《革命军》中明确发出“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的呼吁;陈天华在《猛回头》中也提出“兴女学,培植根本”及“禁缠足”等主张。所以辛亥革命对妇女解放和反对封建礼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晋剧《大红灯笼》能敏锐捕捉到辛亥革命在这一方面的深刻意义及深远影响,以优美的唱腔,宏大的布景,以大红灯笼为主线,以绮丽绚烂的场景,以充斥着诸多矛盾的剧情为观众再现了辛亥革命之后,发生在陈家大宅内部的三女一男的故事,全局贯穿了旧有腐朽势力临死反动以及新生势力拼死抗争,成功阐述反封建和弘扬妇女解放的这一社会历史主题,是近年难得的一部好作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