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前进发展了,戏迷却在寻找一些稀有老唱段。由于资源紧缺,有的在电台,有的在戏曲资料室,有好多优美的唱腔束之高阁,是戏迷最为心痛的事情。有的因为成了珍贵的资料,至于珍贵就是市面上少有,认为流播开来就失去珍稀的价值,实际上这样不利于戏曲创腔的发展,只能让唱腔走向单一化,单调化。就现在来说,有的音像资料除了文化部门分批保存外,省电台和民间私有者收藏。这就使得有些戏曲爱好者为探寻少有段四处奔走。有戏曲爱好者对牛桂英唱腔情有独衷,收集不少牛的段子。有的唱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世的也不太多,而有些散落在民间的旧存货就成了寻觅的源头了。有些网友到处打听牛桂英之《水母娘娘》、《芦花》、《教子》之唱段,久觅不得。听说出过录音的有《二度梅》、《永寿庵》这些也很少放了。有人去过牛桂英家,她家里的《二度梅》磁带受损,不能播放,而存在民间的这个磁带也成我们寻访的目标了。
常在公园看票友们演唱,会见一身体修长,略带委婉的老者,会出现在其间,他一般唱的都旦角,而且多为老腔老调。随着他那抑扬顿挫唱腔,扭捏花俏的手势,一看他就是唱旦角的。他就是晋剧名琴师刘柱的大儿子刘守仁。说起刘柱这位琴师,在行内极受尊崇,其弓法的运用,托腔的和谐,伴奏的协调令人折服。他是丁果仙专用琴师,在北京演出,丁果仙上台,他上台,丁果仙下台,他下台,首开中路梆子专职琴师的先河。刘柱一生对琴艺较为看重,解放后,他投入为人民服务的大潮中,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演出,也为众多晋剧名角操琴,如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乔玉仙、刘俊英、孙福娥,筱桂芬等前辈,筱桂芬嗓子不是很好,孙福娥与她唱要起调低来配合她,而刘柱的托腔扶音烘托筱桂芬也是她受观众所认可的原因.刘柱不仅技艺高超,为了人朴实,他精心研究揉弓弦法,对胡胡音色的运用,对演奏技巧方面深有心得。许多名家如刘和仁、张步星、岳永明、韩全鸿都能曾受到他的教诲,为晋剧音乐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晚年还为牛桂英、郭凤英、乔玉仙等老艺术家录音伴奏,孜孜不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