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演员,载誉无数,但是从40岁开始包里就装着速效救心丸、高血压药,准备随时救命;她的演出场所大多是乡间地头,对于住宿的唯一要求就是别睡地上就行;她全年在外漂泊演出200多天,想儿子时只能看看照片。

很多人说,她完全可以吃老本了,有空走走穴,辅导一下学生,等着退休享福就行,可她偏不是这样的人。得了文华奖、两次梅花奖、两次白玉兰奖,甚至还成为中国戏曲界获得“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最年轻的演员,但她就是不闲着,排新戏、搞讲座、下乡演戏,甚至还把晋剧带出了国门,在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北美5个城市演出了半个月之久,所到之处吸粉无数……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她就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

可你了解的谢涛,只限于舞台中央以及她捧着奖杯笑脸盈盈的模样;而真正的谢涛,却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汉子”!在她从艺将近40年的道路上,那背后的故事或苦楚、或心酸、或跌宕,数不胜数。

为戏痴迷,撕了重点中学通知书

谢涛出生在梨园世家。她的母亲张翠英也是一名戏曲演员,但在谢涛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灌注一个理念:“不能唱戏,得考大学。”11岁那年,谢涛却偷拿了家里的户口本,去戏校报名。没想到,一举夺魁。

时至今日,谢涛还记得儿时写的作文《我的理想》。她当时特别想写理想是当一名戏曲演员,可是她的妈妈说过深知当戏曲演员的苦,坚决反对她干这行,所以她胡乱写了“志愿”——科学家。当时谢涛学习非常好,是老师重点培养的苗子,当戏校的录取通知书与省城某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在谢涛手中时,权衡之下,她撕掉了重点中学的通知书,回家告诉妈妈:“没考上,上戏校哇。”提及往事,谢涛佩服儿时的那份勇气和胆量。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初中报到那天,谢涛没去,班主任专门来家访。这时母亲才知道女儿做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抱着谢涛痛哭起来:“孩儿啊,不是你爱戏就能成戏,要想成为角儿,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啊……”“妈,你放心,我肯定给你争气。”这是谢涛11岁时的“豪言壮语”。

1996年,谢涛凭借晋剧《丁果仙》第一次获得梅花奖,她妈妈别提多骄傲了,就连买个衣服都会跟对方聊:“你知道我女儿谢涛不?就是唱晋剧的。”谢涛说,自己不是个有主意的人,但惟独在唱戏这条路上,太固执了。

任何荣誉背后都要重新归零

2017年3月,谢涛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特殊贡献奖,评委会给的推荐理由是:“她从艺多年,始终视艺术为生命,不仅平均每年为基层百姓演出300余场,同时还将晋剧带进了大都市,乃至呈现于国外的舞台。她,为晋剧艺术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么多年来,谢涛拿奖拿到手软,可是她从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正如她说的那样:“任何荣誉背后都要重新归零,我之所以能成功,有90%的经验都来自于基层演出。”

基层演出怎么演?送戏下乡怎么送?对于不少村民来说,喜欢看戏,看戏也是唯一乐和的途径,所以但凡有剧团演出,会给演员们两个下马威。第一,遇到喜欢的演员,就一个劲儿地鼓掌,一个劲儿地让你唱,还得飙高音,直到嗓子唱哑为止;第二,遇到不喜欢的演员,那就一个劲儿地挤对,甚至能往舞台上扔西瓜皮。谢涛自然是受欢迎的那一类型。

同样需要经历考验的还有农村的住宿条件。谢涛曾说过,下乡演出就是打着铺盖卷住到村子里,乡下也没招待所,条件好的可以住在学校里,几张课桌一拼当床,条件不好的就是住在仓库里,地上铺点草,然后把被褥一铺。“每次下乡演出,我们对村里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 只要不睡地上就行 。”从学校到仓库,从破庙到老乡家,谢涛几乎尝遍了多种住宿方式。

可即便如此,她也坚持下乡演出。她想过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平日剧团里跟她搭班子的队友,以及村里舞台下观众热切的眼神,她就坚持下来了。“唱腔的揣摩,人物的演绎,根据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自己能成功,很多经验都是来自于这种走街串巷式的演出,你能汲取到老百姓最真诚的情感。我也从没觉得自己得奖了,功成名就了就是一个句号,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

为了这份执著,谢涛不断给自己出难题,力求让自己进步,让晋剧艺术更贴合时代发展。为了演好一个角色,谢涛经常彻夜难眠,仔细揣摩人物内心,既想着要符合戏曲传统,接乡土气,也想着能走上高雅艺术殿堂,让都市人喜欢。早些年,人们无法接受把老戏唱通俗,但近年来,谢涛的表演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戏比天大”是戏曲人的信仰

2007年,晋剧《傅山进京》问世,开启了晋剧最好的时光。这部戏不仅获誉无数,也奠定了晋剧在中国戏曲行业中的地位,开启了晋剧走向全国的序幕。谢涛记得最清楚的一场演出是在当年7月21日,因为就在演出4天前,她刚刚经历了一场生命的劫难,被送到医院去抢救;2016年1月,谢涛带着晋剧《于成龙》在上海演出,连日来多个城市的演出,让她的血压在开演前飙升到了180……这就是谢涛的日常,为了排戏,经常没日没夜,为了演戏,经常带着病痛强撑。从十年前开始,她的包里就常备着速效救心丸,连降压药都是加大剂量的,但只要站在舞台上,谢涛就不是谢涛了,而是郁郁寡欢的范进,威武不屈的傅山,正义凛然的于成龙……“这么多年,我对得起舞台,对得起观众,但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了。”

2017年3月31日,谢涛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参加儿子的高三成人礼,满满的感动,满满的祝福……”在下方的评论中能看到谢涛发自肺腑的言辞:“看着台上的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真没出息,心里有种难舍的感觉,没有为他做什么,他就长大了。”在评论的后方配着三个哭脸的图标,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谢涛很多时候提起儿子,总会笑着说一句:“从小没管过人家,他跟保姆比跟我亲。”那份笑容背后,透着酸楚,透着无奈。为了观众,为了晋剧,谢涛割舍了太多的亲情,但这些话都是为了履行演员“戏比天大”的工作原则。

为了戏曲艺术,谢涛的身体已经过度消耗,她的颈椎有问题,腰椎也不好,经常腰疼。谢涛左手的无名指弯不回来,这是她在国外演出时手指头不慎骨折后,留下的遗憾。当天手指受伤后,谢涛不让打石膏,她觉得在演出时会让观众误认为傅山的手有问题,再加上回国后就要到北京演出,这指头骨折治疗的事情就耽误了。

在戏曲的道路上,谢涛走得非常艰苦,但却执著,即便遍体鳞伤,却也义无反顾。

带着晋剧艺术闯荡世界

近年来,晋剧艺术在国内外的舞台上扬眉吐气。2016年,谢涛带着《傅山进京》开启了全国巡演的序幕,走过了全国19个城市,演出了20场;2017年,谢涛主演的《于成龙》作为文化援疆项目,在新疆的土地上唱响;同年10月,谢涛带领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组建的“魅力晋剧——精品剧目荟萃”剧组远赴美国纽约、费城、华盛顿,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等两国5个城市进行演出,让华美晋剧在异国他乡流光溢彩。就在2017年的岁末,她又把已经问世十年的《范进中举》搬上了舞台,让戏曲走纯商业市场的道路。这部戏的演出,没有政府补贴,没有企业赞助,也没有送出一张赠票,是山西地方戏曲市场化运作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晋剧作为民族艺术,真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过去,我们总觉得它土到掉渣,其实现在来看,完全应该对戏曲充满自信。因为只有文化自信了,戏曲人的腰杆才能挺直,而文化自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作为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谢涛始终不忘使命,甚至给自己定的目标和标准更高了。她告诉记者,这份文化自信,是源自于自己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因为这些是无法取代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真正能经受住时代考验的。晋剧从中华大地到世界舞台,跨越语言的隔阂、文化的鸿沟、年龄的障碍、国别的界限,这是它最大的魅力,而我们就是要在继承老辈人衣钵的同时,让晋剧发扬光大。”

时至今日,谢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人劝她该享受生活了,可她依然闲不住,除了演出外,还会去各大高校演讲,她想把晋剧艺术的种子播植在年轻观众的心中。

让晋剧妙不可言,这是她最大的理想和愿望。(记者 孙轶琼)

人物简介

谢涛,女,51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太原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在戏剧界曾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两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两次获得“白玉兰戏剧主角奖”,还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奖”、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等多项国家及国际大奖。

记者手记


她只是个普通人

跟谢涛打交道多年,见到的都是乐观的她、执著的她,也是舞台上那个兢兢业业的她。走下舞台,其实她就是个普通人。她有无奈、不舍,有责任、担当,也有小女人的柔软。采访中看到谢涛抹眼泪时,真觉得我们欠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谢涛为了艺术,付出了很多。就拿剃发来说,记者始终记得那张她嘴角带笑却眼角含泪的照片。这次采访,提起那张照片,谢涛说,当时本就下定决心剃发的,可是当眼睛睁开的那一刻,还是哭了。那天,她也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妈妈哭着问她,“你怎么舍得剃掉头发?妈妈连胎毛都没舍得给你剃啊。”从《于成龙》问世至今,谢涛为了舞台上的唯美,已经剃了三次头发,只要见了人,她总会羞涩地摸摸头发,“现在形象不好看,你别介意啊!”说实话,哪个女人不爱美?舞台上的她就是个“男人”,为什么到了生活中还是像一个“男人”?因为她愿意为钟爱的晋剧牺牲,当舞台上的美与生活中的美 “对决”时,她选择把美留在舞台上。

熟悉谢涛的人都知道,她除了唱戏,几乎啥也不会干,家里的一切都由阿姨来打理。阿姨偶尔离开,她才明白作为一个女人料理家事时,是多么的琐碎,以至于让她不断自责,“我不是个好女人,不是个好妻子,不是个好妈妈,也不是个好女儿。”其实,谢涛给自己压的担子太重了,很多演出她可以推掉,很多讲学她可以不去,但她偏偏都要去做,目的就是想让晋剧走得更远一点。

说实话,我心疼谢涛,多么希望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能有普通人的生活。

(摘自 《山西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