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上下万民沸腾,一片欢庆气氛。之前,定襄县委就预先通知有收音机的机关组织群众收听广播。10月6日,县委在广场举行万人大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商联戏台,被各色彩布扭成的彩楼,打扮得焕然一新,彩楼上方高悬着两行大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万岁!”毛主席像、朱总司令像并排挂在主席台正中央,党旗、国旗高悬两旁。县长段文泰主持大会,县委书记赵克韦讲了话,会后还举行了盛大游行。

1950年,新中国百废待兴,迈开了新步伐。建设由政府领导的人民剧团提上了日程,县里任命曾在部队七月剧社工作过的郭叶(西邢村人)为剧团指导员,筹建定襄人民晋剧团。为甚麽成立晋剧团呢?因为北路梆子在日寇入侵之后几近绝迹,中路梆子乘时大量涌入,中、北路本是同宗异派,音乐、板式结构差不多,只不过调式不同(北路是降b调,中路是g调。),都具有慷慨激昂的演唱特色,但中路调低,比北路出现得晚,吸收了北路的优长与不足,更重要的是晋中的晋商把中路带到各大都市演出,使它出脱得更为大气,柔和,委婉,悦耳。再加之当时遍地是中路团的强势熏陶,晋北地区的人民已从心底深处接受了中路梆子,已把中路梆子当成了本地剧种。先后成立的各县剧团基本都是晋剧,定襄当然也不例外,由当地进步艺人高玉贵(艺名九岁红)为团长,负责召募演职员。高接受重托后,就北上内蒙呼和浩特市,把其弟高三贵(七岁红)所在的那个戏班(全是北路艺人,唱得却是中路)全部领了回来,县里拨给四千元建团经费,由文教局直接领导,分配制度为按股分红。剧团办公地址设在商会。主要演职员有七岁红(高三贵)、十一红(董福师叔)、筱金凤(青衣)、白菊仙(青衣)、张银(平旺黑)、董福(狮子黑)、赵玉凤(小旦)、董翠花(小生)、顾老旦(老旦)、侯套才(套才丑)、双印丑、靳宝定(琴师)、郝玉堂(鼓师)等,任命郝玉堂为业务副团长。人员齐备后,剧团即宣告成立,首先在县城商会舞台售票演出15天,等于是向定襄人民亮相。虽然剧团人员不多,当时全团只有39人,但名角荟萃,各展技艺,剧目丰富,表演精湛,半月内不演重戏,令定襄人民眼界大开,大过了戏瘾。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赵玉凤、董翠花主演《破洪州》,白菊仙、平旺黑、七岁红演出《秦香莲》,平旺黑、赵玉凤演出《打渔杀家》,九岁红、赵玉凤演出《九件衣》,狮子黑、董翠花演出《匕首剑》,七岁红、白菊仙演出《走雪山》,七岁红演出《金沙滩》、《哭灵堂》,由于人手少,演《金沙滩》时,因为是群体戏,用人多,连做饭的都有角色,全团人人上台。白菊仙演出的《三上轿》、《六月雪》,赵玉凤、套才丑演出的《巧明奇案》,赵玉凤、董翠花演出的《玉虎坠》,白菊仙、赵玉凤、董翠花,平旺黑、七岁红演出的《打金枝》,七岁红、平旺黑、白菊仙演出的《打宫门》,七岁红演出的《宁武关》,狮子黑演出的《海神庙》、《太平桥》、《鸡架山》等,让观众尽情浏览,耳目一新。

那时的定襄县,区域狭窄,规模偏小,下了火车,一眼可穿城郊,南北一条硬土路,一下雨就泥泞难行。路的东西有像人体肋骨一样支出去的小巷,街上的栏柜都是两出水的砖瓦房,全城没有一座二层建筑。街西有一座坐北向南的院落,内有一座台口向北的旧戏台,是全县当时唯一的影剧院,台下一排排的座位是只有十多公分的木制长条凳,坐得时间长了挺硌人,但那时的人刚摆脱战争的阴影,是从苦日月里熬出来的,能稳稳当当坐下来看场戏,已是求之不得,坐几个小时硬板凳又有何妨。时过不久,定襄人民晋剧团又排出了现代戏《小二黑结婚》,把赵树理的名作搬上了舞台,更是大受观众欢迎。由赵玉凤扮演小芹,董翠花扮演小二黑,指导员郭叶也粉墨登场,扮演了“二诸葛”,白菊仙扮演“三仙姑”,“狮子黑”董福、“平旺黑”张银扮演金旺、兴旺兄弟,现实生活的内容,反封建的主题,曲折迴环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的语言,尤其是“二诸葛”的一句唱词:“谁叫你栽红薯不看时辰”,至今仍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这个戏当时演遍了二州五县。

新型的文艺团体必然要和旧戏班的一些习俗发生牴捂。当时的文艺政策叫三改,即改人、改制、改戏。首先是改人,旧戏班存在许多恶习,如吸毒,这在旧艺人中较为普遍,很多艺人因为戏活重,极累,靠啥提提神呢?好多人不慎染上嗜好,那玩意儿一旦沾上就像毒蛇缠身,好开难戒,不少艺人抽得面无人相,衣衫褴褛。剧团即在建团初期,就对有嗜好的演员集中起来进行强制戒毒,努力把旧戏子改变为人民演员,文艺工作者。但这个过程对戒毒人是非常痛苦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不能奏效的。还有旧戏班的班规,当时一个演员偷跑被抓回来,不是吊二梁,就是惩罚“一刀肉”,还有一个做饭的大师傅因贪占伙食,被扣在了大铁钟内,差点窒息,后指导员、团长亲自过问,才被放了出来。还有旧戏班叫团长为掌班,副团长叫承事,按新的叫法,改称为团长、副团长、剧务主任。改戏即严格执行文化部戏改局颁布的禁演剧目,诸如《纺棉花》、《大上吊》、《大劈棺》等坏戏,必须严格取缔。上演的传统戏应该对人民群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剧团的演职员,也不再是旧时代被作践的下九流、戏子,而成为新文艺工作者,人民演员,大家都有了一种翻身做主人的光荣感、自豪感。

平心而论,这个阶段剧团的演员阵容与实力,那可是响当当硬梆梆的,北路的名角都集中于此,因为定襄在忻县地区建团较早,捷足先登,吸纳了一大批名角,虽名之为县剧团,但水平显然在地市一级之上,九岁红高玉贵嗓音宽厚,唱功过硬,激情饱满,很有观众缘。《九件衣》、《血手印》、《金水桥》一唱即红。七岁红高三贵文武不挡,功架赢人,尤以梢子功为一绝,《宁武关》、《吊煤山》、《五雷阵》、《四郎探母》等剧可谓上品。白菊仙戏路宽阔,正反俊丑各类角色都难不住,且吐字清晰,唱功老到,《三上轿》、《苦中苦》等悲剧让观众唏嘘落泪。平旺黑张银体态魁伟,唱做稳健,所饰包公、萧恩名盛一时。狮子黑董福,乃北路表演大家,所演《访白袍》,眉眼、身段、功架、台步,自成一格,独具魅力,一出场就威风八面。解放后进京演出,连京剧名家都赞叹弗如。董福之妻董翠花,头路小生,文武兼能,唱做俱佳。小旦赵玉凤,扮相俊美,表演生动,所演情爱戏让观众流连忘返,为之倾倒。有些老观众至今忆起仍迷恋不已。

在剧团业务建设方面,著名鼓师郝玉堂可称为大拿,他不仅精通戏曲音乐,熟稔板鼓、呼胡艺术,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剧团做了较多的贡献。
  剧团的领导班子,最初是郭叶为指导员,李喜禄为副指导员,五一年胡良之为指导员,郅三贵为副指导员。五二年,胡调走,郅为指导员,五二年年底,朱全忠担任了指导员。

1953年,专署为迎接五四年全省戏曲观摩会演,决定组建忻县专署晋剧二分团(即北路梆子剧团,一分团为中路),除动员息演十八年的贾桂林出山外,决定把定襄剧团全部接收回来,成立晋北专署晋剧二分团,定襄剧团指导员朱全忠奉命把剧团送至忻县,成立仅有三年时间的定襄剧团遂划上了阶段性的句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