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钗是我幼时就熟知的晋剧表演艺术家,我也一直通过影像资料的形式,很早就在看她主演的多部戏,但日常接触丝毫没有。前不久观看了宝钗老师的师徒演唱会,也实乃第一次现场聆听王宝钗的演唱。

观看演出,首先通过王宝钗的言谈举止,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位可爱活泼、贴近观众,处处充满着艺术家气息的老人,同时她的演唱与表演却宝刀不老,虽然近80岁高龄,但也为我们展示了老艺术家的深厚修为与艺术底蕴,尤其是简短而精干的《黄鹤楼》片段,她虽然没有穿演出服装,但通过生动的演绎,已经让我们想象到了这是一位身着蟒袍、英姿飒爽、傲气凌然的周瑜大都督。纵观整场演出,与其说是师徒演唱会,我更觉得这是一场丰富的剧目片段组台演出,唱、念、做、表俱全,通过众多剧目片段身着彩妆的表演,我们从片段中完全可窥到每一出王宝钗的经典剧目如果完整上演,效果会是一个怎样的呈现,由此这场师徒演唱会,是绚丽独特、风采多样的演唱会,是对王宝钗众多艺术形象塑造的集中展演,更是王宝钗和弟子们传承与学艺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彩体现。

流派是戏曲艺术的一道美丽风景,提起前辈郭凤英老师所创造的晋剧郭派小生表演艺术,当谓晋剧小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了,郭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影响与带动着晋剧小生艺术的整体前进,由此郭派艺术也决定着晋剧小生在舞台上的艺术风采。晋剧郭派小生表演艺术的创造,是郭凤英老师艺术道路上不断实践的硕果,是众多优秀戏曲创造的积累,是当时历史环境下众星揽月树立的旗帜。继之郭派艺术的大旗,传承任务之艰巨不亚于流派创造之辛苦。我们晋剧艺术的很多流派,在创派时辉煌璀璨,如今却暗淡销声,因此,对于为发扬流派精华前赴后继的艺术家们来说,她们同是让我们极为敬重的。

王宝钗虽然没有举行仪式正式拜入郭凤英老师门下,但却受教得益最深,在郭凤英老师口传心授的教导、熏陶、影响下,成功塑造了多个代表郭派艺术个性的经典角色,可以说,她深得郭派神韵的真传,宝钗老师字正腔圆、刚柔相济、表演真实、刻画细腻、潇洒飘逸、稳健大气的艺术风格正是郭派艺术的精髓。晋剧丁果仙大师对丁派艺术的创造,离不开说书红、盖天红等老一辈大家,即使是我们今天再来探究,丁派艺术仍然是与说书红、盖天红等艺术家及他们的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每每艺术大家,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所扰,能够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总是有限的。反观历史与现实,也恰恰证明了一个流派艺术的良好传承不单仅仅限在流派创始人仅收的几位弟子之中,如果一个流派的建立之初与传承之路上的大门是封闭的,不是开放的,那这个流派则不会传承久远,也不会焕发旺盛的生命力。晋剧郭派艺术诞生的目的绝不会是为了把多少弟子与学生紧紧的局限在郭派之门,而真正目的则是为了推动晋剧小生表演艺术的向前发展,这也是郭派小生艺术的伟大与胸怀所在。

“师徒制”是上世纪戏曲较为普遍的戏曲流派传承模式,而新时期以来,戏曲流派的传承也逐渐在向“以人传艺”“以制传艺”的方式过渡与变化,演员往往会依从剧团、班底的安排,受到老师的指点,这也就促进了流派传承从“师徒制”向更加科学、更加灵活、更加广泛的模式进步。而郭派艺术也恰恰像一些老一辈大家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一样,郭派的大门始终没能封闭在有限的几位郭派弟子之中,在山西省晋剧院,当时的郭凤英老师也正是因为剧团与艺术的发展需要,为了晋剧事业的发展需要,口传心授向王宝钗认真传艺。正因如此郭派小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针对整个晋剧小生行当、整个晋剧剧种而言的。正因如此,郭派艺术的发展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繁荣,晋剧小生才能像今天一样颇具魅力。当然这与郭派弟子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但也更离不开像王宝钗这样虽没有正式拜入郭派大门,却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甘做郭派艺术学徒的后继之人。王宝钗对郭派艺术始终充满着敬畏与热爱,最终成为了一名颇受郭派艺术熏陶、颇具郭派艺术神韵的小生表演艺术家。

在王宝钗艺术颇具郭派神韵之重要载体下,她还吸收有孙福娥、任玉玲、李素英、高爱卿等艺术家的艺术养分,经过众多剧目和几十年的舞台实践,逐渐成了具有个人风格与魅力的声腔艺术,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与众多专家的认可。由此可以说,郭派艺术是营养源泉,而不是局限之框。随后,她博采众长了众多前辈的艺术精髓以此作为深厚滋养,而这些艺术养分的吸收也并未矛盾宝钗老师兼容并蓄的艺术创造,她在几十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熔炼于前辈们的艺术形态,弥漫于前辈们的艺术声腔,熏陶于前辈们的艺术神韵,最终实现了个人艺术与晋剧小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达到了郭派基因与自我个性的有机协调,在晋剧舞台上展现了属于王宝钗的风格与个性——“宝钗腔”。

我想,王宝钗这样不求“像”而得其“神”的继承与发展,这样的勇气与胆识、这样的探索与成果,这对于晋剧后辈如何继承与发展晋剧艺术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时至今日,王宝钗和她的徒弟们仍然在以宝钗老师具有个性的艺术探索成果——“宝钗腔”,在舞台上不断演绎着郭派的艺术神韵,展现着晋剧小生艺术的魅力与灵魂,不禁让人期待、相信和祝愿,王宝钗这样饱含郭派基因、彰显个性创造的艺术风格定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扬、更加优秀的传承和更加长远的发展。(王嘉)

(摘自 《山西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