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戏楼》的演员阵容组合最佳

晋剧新编历史故事剧《常家戏楼》在省演艺中心彩排的那个晚上,所有观众又一次为晋商不屈的精神所震撼。戏散后,前来观看彩排的观众迟迟不愿意离开,一直到导演与演职人员对结尾处重新彩排之后,才恋恋不舍地走出剧场。

当音乐初起,灯光渐亮,一个厚重、典雅,充满晋商文化底蕴的舞台立刻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员服装也可谓花了血本,除去形象逼真地反映出了清代的官民服饰外,像二号主人公常玉凤,基本是一场戏一身服装,黄色、蓝色、白色、红色,依次出场,一应俱全,给人物和舞台增添了无限生机。

演员阵容组合最佳,戏中人常维丰由晋剧“红脸王”王二庆扮演,周玉凤由晋剧“第一丫鬟”陈红扮演,常夫人由晋剧知名老旦阎丫铮扮演,方知县由晋剧花脸王派王正奎弟子杨盛林扮演,表叔由晋剧青年须生新秀朱建军扮演,表婶由晋剧青年小生演员何平扮演,由于都是正处于艺术成熟期的演员,所以,毫不费力地便把戏中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鲜活铮亮。

音乐设计以晋剧音乐为母体,在不失晋剧音乐本色的前提下,巧妙地把祁太秧歌的音乐元素和左权民歌的音乐旋律等糅进了人物唱腔以及启幕、过门、和声、配唱之中,让人听起来,既感觉到新颖别致,又感觉到十分舒坦和入耳。

这出戏的主题自然也很符合时代特征,通场不仅贯穿了晋商讲诚信、守信用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凸现了晋商解民难、懂民本的为人、为商之道。这出戏在情节编排上也颇下了些功夫,如对方知县一角的人物塑造,把其在任时的做法与卸任后的心态做了带有对比性质的细腻处理,连对衙役在演戏进程中的“说话”神态,都根据情节铺陈,编排成了低眉下眼、神情慌张、喜形于色、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变奴为主等一组组活灵活现的舞台镜头,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遐想思考的空间。

导演、副导演的合作亦很成功。有时候虽然是只有一个角色在舞台上表演,但却没有让观众感到这个演员的孤单,反倒因为他们调动了舞美、灯光等一切可以支配的技法,包括采用电影艺术常用的“蒙太奇”手段,或右侧幕透出“人影”,或左侧幕传递“人声”,实现了角色表演、舞台景致、戏曲氛围、观众视觉的和谐统一。另一个可圈可点的是围绕 “修建戏楼”这条主线,为反映真情实景,似程式化,又非程式化地把和泥的、抹墙的……扛椽子的、运青石的……通过群众演员的表演和“跑兵”的上下场,搬上了舞台,且只作为主要演员行腔、对白时的背景,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出情、出景。此外,把晋剧传统戏《三上轿》片段插入戏中,形成戏中演戏,意蕴相融,也是这出戏的一个亮点……

备注:由于疏忽,原文将表嫂的扮演者何平写成了常香果,谨致歉意。(龚晋文,陈素萍,编辑:安奋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