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庆
王二庆,男,1957年6月出生,山西省和顺县人,党员,一级演员,山西省晋剧院演出团业务团长。

表演洒脱大方、准确细腻,讲究形似神似,技艺全面。嗓音宽厚,音色洪亮,唱腔韵味纯正,吐字清晰,梆板节奏紧慢有致、拖腔圆润,是我省广大晋剧爱好者熟悉和喜爱的须生表演艺术家,是晋剧表演艺术家马玉楼的高徒,是现今晋剧舞台上须生演员的佼佼者。

1980年山西省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荣获优秀演员二等奖;

1982年山西省青年演员唱腔评选中名列第三;

1983年山西省晋中地区自创节目汇演中荣获主角一等奖,连续三年荣获山西省晋中地区优秀演员一等奖;
  1985年9月荣获山西省“杏花奖”;

1990年调入山西省晋剧院,先后主演了《杀惜》、《花烛恨》、《义仆忠魂》、《白绫怨》、《御碑记》、《大脚皇后》、《月缺月圆》、《小卒子过河》、《生命的诺言—李鸿海》、《文公归晋》等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和现代剧目,并制作成唱片、盒式磁带、VCD、CD、DVD碟等录音、录像,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省电视台、省电台播放;

1996年参加浙江杭州市举办的“浙晋戏曲元旦晚会”直播演出,同年参加河北石家庄市举办的“东方戏曲节”展演(主演晋剧折子戏《杀惜》);

1997年赴香港参加“中国戏剧节”,主演的晋剧折子戏《徐策跑城》引起轰动,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喜爱,被邀请到香港市政局授课,传授晋剧特技翅子功和髯口功;

1999年10月在山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活动中,演出大型新编晋剧现代戏《小卒子过河》荣获“优秀表演一等奖”;
  2001年1月在大型新编晋剧现代戏《小卒子过河》中饰演男主角“钟星”,该剧目荣获山西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2007年5月在大型新编晋剧历史剧《文公归晋》中饰演男主角“晋文公”,该剧目荣获山西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晋剧"红脸王"王二庆一板一眼的演艺人生

在他14岁那年,就在海选中被县剧团录取了……

11月6日,省晋剧院排练厅,台上台下一片忙碌,大家正在排演《常家戏楼》,从10月20日开始,七八十号人就在为这部大戏忙活,被誉为晋剧"红脸王"的王二庆出演一号人物"常维丰"。他说,大家都在努力,争取这部戏月底出炉。

1957年6月,王二庆出生于和顺县横岭村一户农民家庭,父亲虽说是地道的庄稼汉,但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大净"票友。也许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也许是受地域环境熏陶的影响,王二庆14岁那年,居然在海选中被县剧团顺利录取,成了一名专业晋剧演员。

经过集训,三个月后,王二庆就登台了。他从主演晋剧移植京剧现代戏《红灯记》(饰李玉和)开始,接二连三地出演《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朝阳沟》等剧目里的主要角色,由于他那稚嫩可爱的表演和演唱赢得了观众的喜欢,王二庆实实在在成了团里的头一号娃娃演员。

其实,远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晋剧流行区域,王二庆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戏曲新秀。因为,那时候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和顺县晋剧团演出的《坐楼杀惜》实况录音,剧中人物宋江的扮演者王二庆,腔腔板板,字字句句,规范得体,自然流畅,颇有晋剧已故前辈须生名伶丁果仙生前演出该剧时的声韵,这便勾起了新老观众对王二庆演唱艺术的向往和迷恋,也同时引起了丁派嫡传弟子、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马玉楼的注意,并在王二庆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9年,对于王二庆的艺术生命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和顺县晋剧团在和顺县城隆重举行了马玉楼、王二庆收徒拜师仪式,从那一年起,王二庆正式成为一名丁派再传弟子。

戏剧行都知道,在山西晋剧界有"无丁不成生"之说,也就是丁果仙成了晋剧须生表演艺术最高成就的一个符号,所以,王二庆对马玉楼老师收他为徒常怀感激之情,时至今日,只要谈起自己的从艺经历,就必然会提到他的恩师马玉楼。"如果不是得到马老师的精心培养,哪里会有今天的我?"这句话似乎成了王二庆的"口头禅"。更为重要的是马老师在带徒过程中不避门户之见,要他在努力习演丁派艺术的同时,能够发挥男演员的优势,尽力博采众长,拓宽戏路的教诲,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他……

正是遇上了这样一个深谙"宽厚育人"的好师傅,王二庆便逐步放开了舞台实践的胆子,通过有意识地去借鉴京剧、评剧、秦腔等剧种的艺术精华,包括消化、吸收也是同出丁门的晋剧名家刘汉银和武忠两位前辈男演员的艺术特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1997年金秋季节,王二庆携晋剧折子戏《徐策跑城》赴香港参加中国戏剧节展演时,一场下来,便在港人中引起了轰动,并被邀请到香港市政局给港府政要和当地艺人面授晋剧特技"翅子功"和"髯口功"。

晋剧《文公归晋》是省晋剧院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中,举全院之力,排演的一出新编历史剧目,2004年底投入排练,2005年初便开始合成演出,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个年头。

为了演好晋文公,王二庆没少翻阅有关反映晋文公史实的书籍,在剧目(剧本)研究上,也下了很大工夫。有一次,他面对自己的"粉丝",谦虚地说,《文公归晋》中所说的晋文公,他并不是首演,他知道很早以前,戏曲舞台上就有过关于晋文公的多个演出版本,京剧本戏叫《骊姬祸》,川剧本戏叫 《游列国》,晋剧、同州梆子和河北梆子本戏叫《美人图》……京剧的本戏中还包含《蜜蜂记》《龙门山》《醉遣重耳》等,故事前后连贯,情节跌宕起伏,颇要演员功夫……正是王二庆遵循并坚持了这样一个广问博学、精进求高的艺术标准,加上剧院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们的鼎力支持,最终使得今天的《文公归晋》在戏曲舞台上和观众心目中立了起来。王二庆已年逾五旬,在近40年的舞台生活中,先后上演大小剧目上百部,是一位公认的在中青年晋剧演员中能串演古今,文备武能,唱念做打皆可的艺术人才。他嗓音宽厚,唱念规范,程式娴熟,做表严谨,其最大的特点是镗音洪亮,满宫满调,从来不耍单纯取悦观众而脱离剧情和人物的 "花腔"和"油腔",极善于通过人物扮相传递出的外在气势和通过舞台空间提供的动作平台,去宣泄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表达人物的思想变化,"磋步""滑行""踢带"等表演技巧在他的调运下都能恰到好处地深入到所演人物的骨髓里去。

可贵的是,王二庆作为晋剧须生行里一名极具实力的男演员,并没有因为自己出道早、资历老、造诣高和在观众中享有盛誉而自贵,而是始终坚持随团活跃在演出一线和他所钟情的戏曲舞台上,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夏日炎炎,不管是观摩义演,还是进村慰问,哪怕是面对从四里八乡聚拢到草台子下来看"热闹"的驻地农民工,也从来不藏戏,不虚饰,总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完完整整,从容不迫地演下来。他说,他不追求观众喜欢自己,但追求观众喜欢戏曲,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如能通过自己的演唱,让不懂戏的人懂戏,让不看戏的人看戏,这才是他的幸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