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红娘》太搞笑了,小姐照镜子竟然用了《白雪公主》中的魔镜桥段,张生和小姐飞到天上还遇到了海尔兄弟……”在网上看到戏曲动画京剧《红娘》,可爱的Q版“红娘”和剧中颇为现代的念白让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燕子大感意外。

燕子不知道的是,从2006年开始,湖南京剧团下属的京鹰文化已经制作了包括《红娘》在内的1000多分钟戏曲动画,涵盖了几十种地方戏的精品折子戏。这些动画戏曲在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后,备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欢迎,在网络上也被纷纷转载。戏曲动画人物的手眼身法步和唱腔保持戏曲的原汁原味,但同时又加入了很多与戏曲无关的元素。比如用相声来交待剧情,晋剧《凤台关》的女主角张秀英穿上冰靴走台步,京剧《徐策跑城》里的徐老相爷赶路时变身刘翔跨栏,语言中也充满各种现代词汇。只需要几分钟就能领略一个剧种或剧目的精髓,让许多年轻人看不下去的戏曲变得生动活泼。

在北京的分公司接受采访时,京鹰的总经理李建凤却说:“我们是无奈地被‘逼’上了这条路。”

李建凤是湖南京剧团常务副团长,2005年为了推广全国折子戏大赛的精品,传承戏曲文化,她走进校园。当她满怀信心地带着大赛的金奖作品晋剧《凤台关》的影碟来到长沙楚怡小学播放时,孩子们却一点不给面子,看了两三分钟后教室里就变得乱哄哄的,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眼睛还盯在电视屏幕上。看着屏幕里演员绝妙的手眼身法步,屏幕外孩子们忘情地争吵跳闹喊,李建凤有点傻眼了。

“这么好的戏,孩子们怎么看不下去?”郁闷之余,不服输的李建凤还在努力想办法。此时,恰好有消息称,文化部将加大力度扶持动漫产业。李建凤灵机一动,那为什么不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来传承戏曲呢?

几个月后,当李建凤拿着两分多钟的动画版《凤台关》,再次走进同一所小学时,虽然锣鼓点与画面配合得还不那么准确,形象也有点粗糙,但教室里却一片安静,孩子们不错眼珠地看完了戏,还提意见说,“张秀英那么着急,应该让她穿着冰靴跑。”孩子们的思维启发了李建凤,从那以后每个片子出来她都会先让这些小观众“审查”一下。

动画与戏曲原本是不相干的两个行当,动画师刚开始制作时往往很难把握戏曲的独特韵味。做出来的动画片,要么“兰花指”变成了拳头,要么“卧鱼”变成了“犀牛望月”,让人哭笑不得。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李建凤意识到,只有懂戏曲的人才能做好动画。2006年京鹰北上,在北京成立分公司。来到北京后,李建凤的想法得到了文化部领导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的大力支持,北京丰富的资源让京鹰的创作很快步入正轨。为了让动画师们懂戏曲,公司强制要求员工看戏,每年都要看上几十场戏曲演出。

动画看起来轻松简单,幕后却是耗时又费钱。前期500分钟京鹰就投入800万元左右,但资金回收却遥遥无期,对于自筹资金的京鹰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到了2007年,公司资金难以为继,李建凤把儿子的钱都用来给员工发工资,“那个时候我跳楼的心都有了”。直到2008年下半年,《凤台关》在电视台播出后,公司才见着一点儿亮,慢慢地开始有收入进账。公司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如今北京的分公司已经有了50多名员工,并设立了3个工作室。

现在,一些大的文化集团也向京鹰抛出了橄榄枝,前两天还有一家外地的文化公司专程来到北京与他们洽谈合作事宜。今后,京鹰的盈利模式将更加丰富,除了在网络和电视上推广外,还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并有可能推出相关衍生产品。(记者 牛春梅)

(摘自 《北京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