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耕耘在戏曲园地中——记国家一级演员马福仙1930年马福仙出生于梨园之家。父亲马兆麟是我省著名晋剧须生,不仅在舞台表演方面独树一帜,形成晋剧界马派,还培养出马秋仙(小果子)、李月仙、董云仙等在我省晋剧界享有盛誉的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马福仙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浓厚的艺术熏陶,8岁开始随父学戏,主攻文武小生。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马福仙从基本功开始刻苦勤奋地学习晋剧表演的一招一式、唱念做打,并得到了省内外名家筱金梅、筱金枝、水上漂等老前辈的言传身教,表演艺术迅速成熟,15岁开始便担任了剧团的主要演员,活跃在京、津、包、张家口、太原、大同、晋中等地,先后主演了百余个脍炙人口的剧目,特别在《黄鹤楼》、《翠屏山》、《别母》、《调寇》、《折桂斧》、《风仪亭》等剧中塑造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文武小生形象栩栩如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并被亲切地赞誉为“十七生”。
1958年,马福仙调入太原市晋剧二团担任第一号小生演员,多年来凭借自身良好的艺术悟性,她不断总结舞台表演艺术经验,形成了自己身段洒脱、功底深厚、唱腔清晰、文武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晋剧界著名小生,为晋剧百花园中增香添色。
然而正当她驰骋于晋剧舞台,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之时,成立不久的太原市艺术学校,需要抽调一批优秀演员担任教师,1960年,为了晋剧事业后继有人,马福仙放弃个人前途,服从组织分配赴该校任教。她除给学生上身段、唱、念等基本课程外,还给小生组排出了《陆文龙》、《截江》、《斩黄袍》等戏,其中《截江》在全省艺术学校交流汇演中获一等奖。
1962年,太原市晋剧二团出省演出,组织上又调马福仙回团担任主要演员,她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在演好传统剧目的同时,她开始涉足现代戏领域,由男角向女角转型,并在《江姐》、《嘉陵江边》、《山村姐妹》等剧中扮演了不同角色,特别在《山村姐妹》中饰演的富农老太婆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从此她的戏路更为开阔。
强烈的责任感使她在戏剧改革之路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她任教的豫剧班和晋剧班学生在省、市各类汇演中多次得奖,她主排的《折桂斧》、《杀狗》等戏曾受到中央文化部有关领导的好评,她培养的学生有的已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了教学领域的骨干。由于作风严谨、诲人不倦,成绩显著,她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和太原市文化系统优秀教师。
已近耄耋之年的马福仙在自己70年的艺术生涯中领略了艰辛,也品尝了甘甜。对于一生挚爱的晋剧,她动情地说:“我的生命属于晋剧艺术,我将为此而奋斗一生!”(苏宏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