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晋剧院就是省晋剧院!这是我今晚在省演艺中心看了省晋剧院青年团新排的晋剧现代戏《麦穗儿黄了》后发出的感叹!与我邻座的一位专门来看儿子参加彩排伴奏的文艺工作者也在演员谢幕时对我说:演的就是不一样啊!

早上起来,感冒仍不见好转,干咳、发烧、面赤、身软,看着妻子上班前匆忙为我用微火熬好的稀饭和认真做下的荷包鸡蛋挂面汤,一点食欲都没有。上班吧,无力!不上班吧,无聊!总躺着也不是办法,勉强坐在写字台前,打开电脑,不行看会戏吧,可又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谁知道这个时候,孙红丽给我打来了电话:“龚老师,好久没有见了,还好吧!”问候之后,孙红丽接着说:“听你的声音,好像感冒了吧?我是想告你,我们新排了一出现代戏,叫《麦穗儿黄了》,我在里面有不多的一段段,今晚上彩排,能行的话,你来看吧!”我明知感冒的出不了门,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在电话里鬼使神差地和孙红丽说:“行!行!孙老师,我一定去看!”

说起来也奇怪,是因为孙红丽打来电话请我去看戏一下子来了心劲的缘故,还是感冒三天了,病魔也该结束了,撵到中午时分,各种症状开始明显减弱,这下子我在家呆不住了,等简单吃过午饭后,便不顾妻子阻拦,驾车出门,竟赶到单位去参加了原来因病不准备参加的学院组织的“冬季健身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晚上到场时,还不到开演时间,只见刘和耀老师正拿着话筒,在忙着给乐池里的演奏人员调音,并亲自站到剧场内的不同位置去听序曲试奏效果……。从序曲试奏中流溢出的音乐旋律看,不仅让人当下就觉得心底振奋,而且可以判断出今晚的彩排一定是要成功了!因为我最担心的在一些现代戏里晋剧音乐走的太远的问题肯定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不存在了。

《麦穗儿黄了》说的是发生在汾河村里一些普通人身上的生活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大幕拉开,在金灿灿的茫茫麦田的映衬下,一群身着黄色服装,并贴绣着茄子、豆角、南瓜、白菜等蔬菜图案的男女青年,边舞边唱,陆续迎出了分别由陈转英、师学丽、郑强、孙昌、苗杰、孙红丽、王春海(以出场次序——下同)扮演的几个主人公:满嫂、香香、天贵、吕良、麦穗儿、太行奶奶、太行爷爷……。整场演出,笑声不断,情趣叠生,戏中出戏,十分闪彩,从始自终保持了一种热闹、祥和、欢乐、健康的气氛。

从彩排看,这场戏至少有以下四点值得肯定:

一是选题好。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对各种费税减免后,农业生产热火朝天,广大农村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兴旺景象。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大量农田被荒置一边,导致口粮拿钱买,公粮收不齐,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麦穗儿黄了》正是以此入题,围绕麦穗儿与吕良成亲这条看似很生活化的线索,对积极推广科学种地、大胆实施转让承包、确保完成公粮任务和必须满足口粮需要等农业稳定措施,从戏曲艺术角度作了有意义的引导。

二是戏眼好。一出戏有没有“戏”,这是决定这出戏称得上“戏”还是称不上“戏”的最基本的标准。从《麦穗儿黄了》所铺陈的情节看,编剧显然对“戏”的认识是很到位的,也就是编剧抓住了该剧出“戏”的“戏眼”,使演员有“戏”可唱,舞台有“戏”可演。我们知道,无论是传统戏里的《打金枝》、《双蝴蝶》,还是现代戏里的《朝阳沟》、《花金子》,“男女爱情”一直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不管是促成百年和好也好,还是招致棒打鸳鸯也好,都是让观众看不够、听不烦的内容。《麦穗儿黄了》的“戏眼”就恰恰定位在了这个话题和这个内容上,演得很真实,很动人。

三是音乐好。该剧由刘和仁老师作曲,刘和耀老师配器,中间虽然穿插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包括流行歌曲中的说唱艺术,但总体上嫁接的还是比较柔和自然,没有太脱离晋剧音乐母体。特别是时而在剧中出现的山西民歌旋律,总让人想起电影《汾水长流》给观众留下的那种蕴含在三晋大地特有的人文情怀。对每个主人公的唱腔设计也注意到了他(她)们的师从门派和不同风格,给这些演员留下了相对自由的能够展示自身演唱技巧和演唱特色的平台。如在太行奶奶的唱腔里揉进了“毛毛旦”的“哇哇腔”,既活跃了戏曲音乐气氛,又增添了演员的演唱亮点,听起来十分的舒心悦耳。

四是演员好。省晋剧院是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有网友曾经说过,省晋剧院历来不缺人,主要缺的是本子,像样的本子。陈转英扮演的满嫂,虽是村长,但却满脸慈祥,多么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在她的引导下,得到圆满解决,毫无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看到的一些村长身上不应该有的那种“蛮横”和“霸气”,满嫂不仅管推荐验粮员这样的事,也管小寡妇成亲这样的事,汾河村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就有满嫂的身影,从一个侧面,为观众回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里的村长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村长这一普遍关注的问题;师学丽扮演的香香,以彩旦应工,上穿露脖子红色罩衣,下着宽边绿色飞腿裤子,在表现人物心态、语态、神态上把握的惟妙惟肖,本来反映的是剧中人物的过失,但经师学丽一演,反倒没有了什么;郑强扮演的天贵,和他以往扮演的巾生、穷生、武生等角色不一样,这是一个因挣了点钱便趾高气扬,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而却又懂得科学种地,愿意为村民和国家出力的人物,总体上说,郑强通过细节处理,演得还是有味道的;孙昌扮演的吕良,是该剧的第二号主人公,戏份很多,但始终给人的感觉是在塑造一个不善言谈,老实做事的人,这说明什么?说明孙昌对戏曲人物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唱腔也是他自己的风格,磁力+美感,惊人的好听;

苗杰扮演的麦穗儿,身材高挑,扮相十分的漂亮,一上场,我的脑子里马上蹦出来一个“苗杰该演一下《红灯记》里的李铁梅”的念头,麦穗儿本来是一个介乎小旦行当和青衣行当之间的角色,但苗杰在剧中仍然使用了一些演武工戏的动作,如舞扁担时的动作等,给麦穗儿增加了一些性格方面的人物活力;孙红丽扮演的太行奶奶,宽衣大袄,慈眉善眼,胖乎乎、喜滋滋的,张口便是彩声,可谓神情自得,栩栩如生;王春海扮演的太行爷爷,很上妆,举手投足,皆在人物里面,唱腔也很好,不仅满口虎音,彰显出鲜明的行当特色,而且又高又亮,唱得十分的刚劲、受听。此外,连扮演群众演员的李明星和方建,包括没有一句道白的奥新平等,都演得很投入,很到位。

当然,这出戏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唱腔方面,如满嫂的唱腔不错,但还没有形成一段能够像《富贵图》里倪母那样精彩、经典的唱段,需要给满嫂适当增加一些唱词加以完善;又如麦穗儿的唱腔若能起伏变化大一些就好了,这样肯定有利于去塑造出更加符合实际生活的戏曲人物来;再如太行爷爷在最后一场戏里起板后的拖音,也就是第一句前三个字的拖音,似乎长了一些,容易给人造成为唱而唱的感觉……;在舞美方面,是不是适当压缩一些演出人员要好一些,台上的演出人员有时候接近50人,确实显得有些“乱”……。

戏散了,在退场时,我碰到了张智副院长,互相打过招呼后,顺口问道:怎么戏里面老说“皇粮”啊!应该叫“公粮”合适吧!张智副院长告诉我:这出戏的本子改自中篇小说《皇粮》,就写成了“皇粮”。原来如此啊!害得我还在看戏过程中,扭过身子专门询问了坐在后排的几位农民观众:你们是不是在私下里习惯叫“皇粮”呀!你想,回答自然会是否定的了。

开场前,我还遇到了金小毅。他今天也真够辛苦了,一直坐在乐池外边的正中间,举着照相机,不停地抢拍着剧照……。戏散后当我问他这出戏是谁的导演时,他告我:是请的北京的李学忠导演。我不由的感叹道:噢!看来,外来的和尚就是好啊!

总之,《麦穗儿黄了》很生活,很有趣,只要好好打磨,我相信,能成为晋剧现代戏里的一台好剧目。(龚晋文 2008年12月22日下午15时19分续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