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曾出现过一个叫耿忠翠的晋剧票友,这位家住太原市草坪区赵庄村的农家妇女,登台后一张口,便是满场子的掌声,几年过去了,在我脑子里仍然会时不时地经常回放着她当年演唱《秦香莲》选段时的动人旋律,不竟自我问道:在我们晋剧青年青衣演员中,为什么就不能多几个耿忠翠啊!
从舞台上观察,耿忠翠的年龄应该在五十上下,说起来她是一个票友,但却唱得非常的专业,且行腔路子可以归在晋剧青衣程派(程玉英——下同)的名下,而静心去品,则又会感到不完全用的是程派的板式,飘逸出的往往是一种撩拨人心的特殊韵味和别样风情。后来,在太原电视台《超级票友》栏目,我还听到过耿忠翠演唱的《金水桥》、《莲花庵》选段,同样留下的是这样一个印象。
走进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党的“双百”文艺方针的继续落实,可以说,在晋剧界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献身于戏曲事业的包括青衣演员在内的青年演员,这批演员以学历层次高、身体素质好为特征,跟师学艺,展现出了一派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但是,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不顾个人条件而一窝蜂追逐“爱爱腔”的问题在里面。
“爱爱腔”是建国后党一手培育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晋剧青衣新流派,以大气、甜美、润新、流畅著称,整整影响了几代人的戏曲审美情趣,从行腔技巧、发声方法等多方面去学习钻研,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情,但要知道“爱爱腔”的传承,是需要有上好的嗓音条件做基础的,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带有能否走下去、行得通性质的根本问题,不管你付出多大心血,其实是很难成功的。于是,依我所见,对一些青年青衣演员来说,倒不如把学戏的目光锁定到程派、牛派(牛桂英)、花派(花艳君)以及杨氏(杨丹卿)、梁氏(梁晓云)、郭氏(郭兰英)唱法上,一来可以为自己踩出路子,二来可以为晋剧传承流派,为什么不去这样呢!
在这里,我敢说,晋剧票友耿忠翠就是一个现成的学习范本。学戏、演戏,关键还是要看有无“人气”,耿忠翠的演唱,没有一次不让观众激动的,她的演唱如何暂先不说,单就演唱气势,特别是就彩妆演唱时的眼神来看,就足以让你刻骨铭心,永难忘记。如耿忠翠在演唱《金水桥》时的眼神,忽而变亮,忽而变暗,犹以变暗时的那一刹那,最为美轮美奂,不仅较好地配合了演唱内容,而且恰当地表达了人物情态,加上时急时缓、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时刚时柔的个性演唱,活脱脱地为观众塑造了一位从来也没有见过的“银屏公主”新形象。
关于耿忠翠的演唱特色,我在《我的看戏生活》(六十六)中曾经做过一些描述,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总之,作为一名观众,真正愿意看到的是戏曲园地的“百花齐放”,希望我们的青年青衣演员能够及早给自己做好定位,为了戏曲繁荣,为了观众娱乐,也为了自己的发展,超凡脱俗,大胆走出一条星光大道来。(龚晋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