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间,正值炎炎夏日里,73岁高龄的张春义每天都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排练,为了饰演好“汾阳王”郭子仪这一角色,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全身心投入晋剧《汾阳王》的创排,太多的忙碌让他忘记了年龄,忘记了家人,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在排练现场,他每天总是早早到场,精心演练着导演设计的每一个人物动作,反复揣摩吊唱着每一句新唱段,剧中过多的表演动作常常使他的衣服和头发被汗水浸湿,可他却从未提及过疲惫,俨然不像一个年届古稀的老人。

“我今年虚岁73岁,本来应该是休息,但是去年咱们鼓锋剧团申报了《汾阳王》这个戏,经过努力批准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作为一个老演员来说我很高兴。”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张春义快人快语,边化妆边介绍着自己的从艺经历。

张春义生于1945年,祖籍山西文水,自幼家境贫寒。他13岁开始学艺,主攻晋剧花脸,年长后兼职老生行当,1957年进入临县晋剧团工作,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调入汾阳鼓锋剧团,1993年退休。他说,年轻时吃苦练功,练就了扎实的功底,特别是进入鼓锋剧团后,曾担任一任团长,并一直从事骨干演员至今,先后塑造了《明公断》中的包拯、《十五贯》中的况钟、《小刀会》中的刘丽川、《卧虎令》中的董宣、《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等众多令广大戏迷喜爱的人物形象。基于对戏曲艺术的热爱,退休后的张春义依然活跃在晋剧舞台,每年参加鼓锋剧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都在50场以上。他德艺双馨,几十年不仅与业界同事一直和睦相处,而且对艺术从不保守,总是乐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为晋剧事业和鼓锋剧团的发展贡献余热。

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鼓锋剧团申报成功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舞台剧项目——晋剧《汾阳王》,为繁荣我市晋剧事业、振兴鼓锋剧团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剧本和导演的要求,为创排好这一精品剧目,剧团再次邀请张春义老将出马,担纲饰演剧目主角“汾阳王”郭子仪的重任,当时就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张春义陷入两难境地。“演戏先做人,作为一名老党员,在集体需要的关键时候,在振兴剧团的难得机遇面前,更应该率先垂范,何况在有生之年又能多饰演一个角色,丰富自己的艺术经历,岂不两全其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张春义最终选定了自己的坐标,豁出去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体赌上一回。

“从艺60年的时间,让我见证了晋剧的兴衰迭起,别说推陈出新了,剧团在前几年都是名存实亡的状态,不少年轻人都放弃了晋剧这个传统舞台,直到去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启动以后,剧团终于有了转机。”谈起创排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剧目,张春义深有感叹。“我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依然答应了剧团的要求,只要剧团需要,他们认为我还可以,我就担当起‘汾阳王’这个角色,其实这个担当压力是很大的。”然而,张春义凭着硬朗的身体和一股不服老的韧劲,努力化身于剧中人物,不断自我超越,最终以自信的力量战胜了压力。2017年6月10日,晋剧《汾阳王》在太原市尖草坪区举行首演,张春义以精湛的表演一炮打响,将“汾阳王”这一历史人物饰演得栩栩如生,不时获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张春义成功了!

老骥独行做痴狂。正如剧中“汾阳王”在单骑赴敌营路上所唱的“我是老骥独来往,特立独行做痴狂!身虽孤苦心豪壮,忠心赤胆保大唐”一样,张春义饰演“汾阳王”,始终以一丝不苟、精神饱满的状态,冒着酷暑,圆满完成了《汾阳王》剧目50多天的排练和40多场巡演,并以扎实的功底和多年的舞台经验为该剧频添光彩,见证了一位老艺人对晋剧艺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锲而不舍的追求。

总编╱张立新 主编╱徐志鹏
摄影╱李一军 编审╱冯元明 孙雨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