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苗伟
我与孙昌先生的相识是缘与奥新平老师。2013年夏天突然对晋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虽然一直从事古琴的研究和传承,但隔行如隔山,对晋剧依然生疏的很,一直在门外徘徊。后来经朋友介绍,我认识奥新平先生,奥老师是孙昌先生的得意门生,深得孙师的真传。自此,便接触到了孙派艺术,并由此登堂入室,进而领略到了晋剧的博大精深。奥师知道我对孙昌先生十分崇拜,便热心为我引荐,后来,在奥师的介绍下,我终于见到了孙昌先生。从与先生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我便为先生的艺术与人品深深的所折服,下文摘取与孙昌先生的三次见面,一起去感悟孙昌先生的艺术世界。
一、静
第一次与孙昌先生见面是在2014年8月的一天,当时正在为《山西日报》写一篇孙老师的专访,所以特地拜访了孙昌先生。孙老师的家位于省晋剧院的家属院内,是一处很普通的居室,家具摆设也极为简洁,很难想象这就是老生名家孙昌先生的居所,只有家里悬挂的剧照在彰显着主人所拥有的辉煌。进屋之后,先生忙捧上香茶,一点没有名家的架子,长辈的关爱之情顿时让人如沐春风。寒暄之后,孙昌先生便打开了话匣子,带我走进了他的晋剧世界。从最初开蒙的花脸,到开宗立派的老生,从潇洒倜傥的李信,到忧国忧民的狄仁杰,点点滴滴,一幕一幕,宛如一部晋剧的现代史。这次,从先生简洁的住所,到先生平实的讲述,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个字,那就是一“静”字。失意时,甘守清贫,潜心修炼,是一“静”字;得意时,不骄不躁,澹泊名利,依然是一“静”字。“静”便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
二、博
这一次见面是因为向孙老师请教一些曲谱的事情。因为喜欢孙派唱腔,所以平时便收集了一些孙老师唱段的曲谱,假如有机会能把这些曲谱整理成册,既利于自己学习,又便于他人参考,一举两得,也算好事一件,所以再次拜访孙先生,一是想请先生提供一些曲谱,二是来给自己做好的谱子做些校正。因事先给孙老师打过电话,所以落座后,孙老师便给我取出了一些他早已准备好的谱子。之后孙老师又通过微信给我传了一些曲谱的照片,还把我所做的一些曲谱做了精细的改正。这些曲谱多是孙老师自己整理,无论是音符的标注,还是小节线的划分,都十分精准专业。没想到孙老师除了对晋剧是表演艺术精通之外,还对晋剧的理论也有很深的研究。孙先生懂谱、识谱,所以在演唱上才能更加自如。从此次接触,我又了解了先生的另一面:博。海之所以大,是因其有容纳百川之量。人也如此,博则能深,有容乃大,这是先生给我的第二印象。
三、专
还有印象较深的一次见面是在今年五月的一个早上。孙老师现在因为身体和年龄的原因,虽说不经常登台演出了,但依然每天去公园练声,所以和孙老师约好,去公园向老师学习一下练声的方法。原本和孙老师约好8点在公园见,可是迎泽公园附近停车难停,我到了公园已经8点半了。孙老师那几天正在排练新戏《红高粱》,时间也十分紧张,但孙老师还是让我别着急,说会一直等着我,还吩咐我开车慢点,关爱之情让人感动。到达公园后,孙老师正在给一个小伙子做指导,十分认真,见我到了,忙招呼我一起和他学习。对于孙派的练声方法,我初学时奥新平老师给我指导过一次,当时便收益匪浅,对自己的演唱有很大的帮助。初学时唱假声往往是提着气唱,气往上走,后来才知道假声发声时也应是气沉丹田,气往下走的。孙老师对男演员的发声方法有很深的研究,尤其是真假声结合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晋剧因其调门高,不太适合男演员演唱,所以只能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对此孙昌先生用了一生的精力去专研。似歌非歌,似戏非戏,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孙昌先生独特的演唱风格,终于得到了戏迷的认可,也为男演员开辟了一条新路。“专”是先生留给我这次见面的又一印象。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是《书剑恩仇录》中乾隆送给陈家洛佩玉上的刻字,以表其志向,我想这也是孙昌先生的一个真实写照:如君子,似美玉!
孙昌先生《清风亭》剧照
孙昌先生与徒弟奥新平在一起
我与孙昌老师合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