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剧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涌现了众多各具风格的唱腔流派,时代变迁,他们开腔辟调的唱腔绵延数代,为痴迷者望尘追仰。上世纪晋剧泰斗丁果仙以炉火纯青,独树一帜的唱腔把晋剧推向一个辉煌阶段,改变了外地人对晋剧不屑观念。继丁果仙之后晋剧唱腔登峰造极进入另一个时期,王爱爱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山西乃至全国王爱爱这个名头可谓不小,就打我们还没有关注戏曲之时,王爱爱这个名字已深深的扎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一提到《劝宫》、《四月里》,是耳熟能详,随便哪个人都会哼唱两句。

一王爱爱在晋剧这代艺术家中,是独领风骚且是观众认可的杰出代表。一个流派的形成必须有所传承和传唱,爱爱腔已具备了这个条件,现在的大多青衣唱法与爱爱腔接近,近几年来王爱爱致力培养晋剧接班人,相继收耿玉贞、史佳花、陈转英、杨志爱、刘建萍、杨丽丽为徒,应聘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名誉院长,为晋剧传承再续新篇。

二 王爱爱唱腔华丽气派,流畅自如,似珠落玉盘、清脆动听;如春风拂柳,清新雅致;流水滚板,余音绕梁,如饮甘醇,如痴如醉。嗓音似清泛水,刚柔相济,不愧为“金嗓子”。1995年王爱爱喜获中国金唱片奖,对于她来说是当之无愧。其唱段《算粮》、《劝宫》、《四月里》、《断桥》、《见皇姑》等许多唱段已成为晋剧后辈传唱不衰的段子,广为流传,久唱不厌,久听不烦。王爱爱的唱腔标新立异、采用科学发声方法,唱腔在不失委婉柔情,也有刚劲雄浑的气势,其流水板唱段功力不凡,刚柔相济。其演唱的歌曲《汾河流水哗啦啦》,音色饱满,音域宽广悠扬,纯粹是音乐上享受。有人认为王爱爱失去夺梅是一个遗憾,但她是继丁果仙之后又一位在唱腔方面至醇至美艺术家,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所有听过她动人歌喉的人们,是晋剧的一座丰碑。

三屹今为止,虽然王爱爱是家喻户晓的晋剧皇后,但有关她生平传记,艺术论著面世甚少。做为晋剧界深有影响的艺术家,年近古稀,对人生路程及唱腔艺术有着不寻常的经历,对以往走过的路、取得的成绩,加以整理入档,是当务之急。

四 做为文化部门应当积极配合有关有识之士,为晋剧史上一个里程碑来添砖加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艺术家十分重视,就们山西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王秀兰、张庆奎、程玉英、花艳君、贾桂林等艺术家举办了舞台生涯纪念,各自出了本评传,为以后戏曲爱好和和专家留下了详实的有关资料。

五 我个人认为只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大家群策群力,主要取决于王爱爱本人是否愿意,资金赞助方面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创作团体,为此书来把诊切脉,准确客观地把晋剧皇后王爱爱,如何从一个普通人经过漫长而刻苦的奋进,成就当今晋剧界的一座高峰。她从艺曲折艰辛,从小随奶奶学习,爱教于程玉英的点拨,对她以后唱腔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上世纪六年代荣调省晋剧青年团,这样一个晋剧名伶荟萃的大家庭,在这里能够更多的涉取前辈艺术的精华,特别是牛桂英老师对她唱腔道白上的指导,为形成个性唱腔方面狠下功夫,促成的王爱爱的演唱风格,使爱爱腔风靡剧坛,深受群众欢迎。《龙江颂》、《三上桃峰》是有群众基础好戏,由于某些原因,她被蒙上不白之冤,十一届三事全会以来,王爱爱重获新生,在这一时期她与马玉楼、田桂兰、王宝钗、刘汉银等众多艺术家珠联壁合、阵容齐整为群众演出一出又一出的经典剧目,在观众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爱爱,女,1940年出生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南关村。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山西分会三、四届理事,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五届委员。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

艺术形象
  王爱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培养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从艺50年来,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创立的“爱爱腔”,独领风骚40余年,成为晋剧旦角声腔之翘楚,为后来者所效仿,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赏,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她的唱腔技艺是大大突破前人,现在已被专家们肯定为“爱爱腔”。

艺术风格
  王爱爱不仅唱功笃厚,而且善于利用音调的回环宕迭,抑扬顿挫,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王爱爱★专攻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唱工见长.她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特别是唱腔尾音的润腔,灵巧多变,高低自如,在晋剧旦行中,独树一帜。 

发展历程
  晋剧皇后王爱爱七岁从艺,出身梨园世家,祖母为晋剧名旦筱桂花。十五六岁即以晋剧传统戏《教子》、《明公断》、《回龙阁》、《樊梨花》等唱做并重的剧目誉满三晋,被观众惊呼为“金嗓子”;50年代就教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继承了程派“咳咳腔”的艺术精华;60年代初,师从晋剧大师牛桂英,吸收了牛派稳健大方、委婉缠绵、以柔为主的风格;同时借鉴了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某些唱法,逐步形成了晋剧青衣唱腔中一个崭新流派,即声震三晋、享誉华北的“爱爱腔”,从而确立了“晋剧皇后”的不争地位。

由于她对晋剧的突出贡献,王爱爱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代表作有传统戏《打金枝》、《梵王宫》、《算粮》、《金水桥》等;现代戏有《龙江颂》、《三上桃峰》等。
  “爱爱腔”纯正柔和、壮美而大方,婉转而朴实,与人物性格,感情和谐统一,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以辛勤的劳动和出众的才华,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从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对晋剧艺术进行创造和革新,使晋剧青衣行当的表演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剧中的发展,她不愧为晋剧史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艺术贡献
  五十年的舞台生活,王爱爱刻苦学习、精心钻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承传统而不泥古,遵师法而不守旧,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演唱风格中,不但掌握了高亢激越,热情豪放,以刚为主的“程派”艺术特点,也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圆,行腔稳健,以柔为主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她利用自己嗓音天赋极佳这一得天独厚的音质条件,大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各音腔的配合运用,以丰富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刚柔相济,声情并茂,终以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等特色,在晋剧演唱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爱爱腔”,为晋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晋剧皇后”。

成就和荣誉
  1961年赴京演出时,九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毛泽东曾高兴地称赞她唱得好,周恩来也给与她热情地勉励。
  1957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青年学习奖;1985年获晋中戏剧调演优秀青年演员奖;1983年获省优秀中青年演员一等奖;1984年获中央电视台戏曲广播剧一等奖;1991年获全国保密文艺调演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第三届“金唱片”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使晋剧事业后继有人,在繁忙的演出之间,王爱爱抽出很多时间去培育青年演员,提携后学者,表现了她对晋剧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在《山西四大梆子交响演唱会》中,王爱爱和孙昌联袂演唱《千秋梨园情》,并与指挥任新宁共同担纲艺术总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